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教案

3.《庐山的云雾》一、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教学课件庐山图片新词卡片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师重点指导“瀑”、“幻”的书写。

3.检查词语。

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系在遮挡一泻千里流连忘返幽谷游览弥漫天幕瞬息万变马蹄4、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

并抄写。

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检查默读情况: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

(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

培养语感)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师引背:漫步山道……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

方法: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二、复习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

(出示词语朗读)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复习导入师:学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告诉老师庐山有哪些秀丽的景色吗?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师: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二、新授(一)师:真可谓是人在雾中,雾绕人游,自己仿佛成了来到天宫的仙人。

庐山的云雾真多啊!庐山的云雾不仅多,而且还很有特点!有什么特点呢?答案就在书本里。

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朗读2、3小节,思考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指名说特点,并随机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师:喜欢读第二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这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喜欢读第三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这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师:我们先去看一看庐山的美景吧![课件演示](学生欣赏)师: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体会,多说)师:是啊,作者和同学们一样,看了这如诗的画面,不禁感慨万千,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写下了这段美文。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二小节,想想作者写到了几种姿态的云雾?师:哪个姿态的云雾,你最喜爱。

把你喜爱的这句话饱含感情地去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幻灯片)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说说理由。

能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板书: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出示幻灯片,再次感受不同姿态云雾的神奇美丽。

)(二)过渡语:姿态万千的云雾给了我们美的遐想,云雾不光姿态美,它还(瞬息万变)1、让我们再去品品作者笔下瞬息万变的云雾又有何与众不同。

(自由练读)师:能读了吗?指名读(学生读)你读得真不错,2、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3.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云雾瞬息万变的呢?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在下面加点。

板书: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还没等4、小结:是啊,云雾的变化多快啊!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引读)转眼间……(想象)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5、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还要注意作者在表达时通过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云雾变化之快。

6、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7、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

自己练练,等会我们来比试。

8、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况下会流连忘返呢?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

练习有感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一、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这诗一般的文字了解了庐山那飘渺的云雾,让我们再来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吧!齐读课文,能背诵就练习背诵。

二、拓展延伸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

你知道有哪些吗?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选择一首背下来。

三、作业庐山是这样的美,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庐山,你可以继续写云雾的一些姿态、变化,也可以写庐山的其他的景色,如瀑布、高峰、幽谷……首先请大家想好,你打算写什么,然后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典型的景物写,还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这里有一些收集到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板书设计:3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理解文本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深入揣摩文本之后,我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为了让学生真切领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奇丽多变的景象,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领他们进人景色秀丽的庐山,让他们自由游览,自由畅谈。

在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这个特点时,我按以下步骤先扶着他们学:1.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围绕庐山云雾哪个特点来写,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云雾的千姿百态,各有哪些姿态。

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悟到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庐山云雾真是姿态万千,非常壮观。

3.在感悟的基础上,有声有色地进行朗读。

4.通过充分朗读感悟,自然而然地熟读成诵。

学了这一段后,让学生先自己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的特点——感受云雾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接下来自学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一个特点。

此时,学生思维活跃,按要求品读课文,从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可以知道他们已掌握学习方法,已感悟到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本篇课文用了许多优美词语,语言形象生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强朗读指导,希望学生能把对美好事物的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附《庐山的云雾》预习单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变幻无常 增添 千姿百态 系在弥漫 天幕遮挡 一泻千里 幽谷 游览 瞬息万变 腾云驾雾笼罩 云遮雾罩 四蹄生风 流连忘返3.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1怎样的印象?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收集有关庐山的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