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治董齐 周连华 刘凤华(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哈尔滨 150001)主题词:猪轮状病毒病、轮状病毒轮状病毒(RV )是包括猪在内的多种新生动物的重要的肠道病原。
轮状病毒病是RV 引起的仔猪、犊牛、羔羊、驹、幼兔及新生婴儿的急性胃肠炎,特征为急性腹泻。
轮状病毒病最先发现于小牛的腹泻粪便中(Mebus 等1969年),随后在人和其它多种动物的腹泻粪便中也分离到病毒,此后又检测出猪轮状病毒(Mebus 等1975年)。
至今,在许多养猪国家均发现存在猪RV (Lecce 等1976年)[1]。
1974年由FLEWE 等首次提出RV 这个名称,并被1976年的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所采用。
本病分布很广,几乎五大洲均有报道。
我国已从多种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分离到RV [2]。
本病能侵害人类和畜禽,并且感染率高、发病率高。
对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危害,因此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1、 病原学1. 1病毒形态 RV 粒子没有被膜,外观呈清晰的车轮状,具有双层衣壳的病毒粒子,即一层外衣壳、一层内衣壳及一个对称20面体的核心,直径约为75nm 。
单层衣壳病毒粒子直径为60nm (没有外衣壳),核心的直径约为52nm ,且含有病毒的染色体组和RNA 依赖性RNA 聚合酶。
只有双层衣壳的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
1. 2分类 RV 是呼肠孤病毒科RV 属。
不同的RV 抗原性差异很大(Brider 等1980)。
现在已报道了7群抗原性存在差异的RV 的血清型(A 、B 、C 、D 、E 、F 、G ),其中有4群(A 、B 、C 、E )可感染猪[1]。
A 群RV 最普遍,A 群RV 代表着早期公认的RV ,同胃肠炎相关性最大。
共有的群抗原存在于病毒内衣壳上的结构蛋白上。
要认定病毒的一种新的血清型,在同种病毒和异种病毒间的中和滴度应至少相关20倍。
1. 3理化特性 RV 对一些环境条件相当稳定,如温度、PH 、化学物质和消毒剂有耐受性。
在4℃下,能保持形态的完整,加热至56℃经1小时不能灭活。
对乙醚、氯仿有抵抗力,在PH3-9时RV 是稳定的。
在粪便中或在没有抗体的牛奶中,室温18-20℃放置7个月仍有感染性[2]。
在病毒需要胰蛋白酶来活化其感染性,这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能说明在其体内感染的一些动态,在体内猪RV 的感染主要限于小肠上皮细胞,仔猪小肠下2/3处胰蛋白酶浓度最高,RV 在此感染最严重。
1. 4培养特性 RV 在感染前,病毒粒子用胰蛋白酶(10μg/ml ﹒30min )或胰酶进行预处理。
A 群RV 的许多毒株,可在MA 104细胞的旋转培养物上进行培养。
另外一种方法,也可在病毒吸附后,向不含血清的培养液中加胰蛋白酶或胰酶(0.5-1.0µg/ml )。
适应细胞培养的RV 株会产生细胞病变,特征为细胞固缩,随后从细胞表面脱落。
应用免疫荧光法,可在病毒感染的胞浆中检测到病毒抗原。
2、流行病学无论何处,只要养猪,猪群中就有轮状病毒。
血清学监测表明大部分成年猪(77%-100%)为猪A群、B群、C群RV血清阳性猪。
在英国E群RV的抗体阳性也普遍存在。
RV在猪群中呈地方流行性,感染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在猪群中传播,RV常可在不同个体的成年猪和仔猪之间经常反复循环感染。
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因此常可成为仔猪的主要传染来源。
自然感染RV后,猪可产生循环抗体和分泌性抗体。
对同种RV的感染具有免疫力,抗体可经初乳和奶传递给新生仔猪。
这种被动获得抗体的持续期,随最初获得的抗体含量不同而有差异,可持续3-5周[1]。
初产母猪产的仔猪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易感染RV。
通常发生范围在仔猪断奶前后,病毒经粪便排出,这也是感染的主要来源,在急性感染期排毒量最大。
A群猪RV 经粪便排出的持续期约为7.4天,范围在1-14天。
排毒受被动免疫程度和猪RV的血清群的影响。
B群RV感染时,病毒排出量较少,持续期也短。
有再度感染,猪RV并间歇排毒的情况,这或许表明有不同血清群和血清型的感染。
成年动物一般不排毒,但是它们偶尔会在围产期排毒,成为易感猪的感染源。
不洁的环境对RV在猪群内的存留起重要作用。
猪RV在多数环境条件下是稳定的。
对常规使用的消毒药具耐受性,猪RV可在干燥的粪便、灰尘、产区污水和断奶舍被检测出来。
猪RV在已清空的猪舍内可存活3个月。
3、临床症状猪自然感染RV常引起不太严重的临床疾病或亚临床疾病。
RV在大多数猪场均会流行,也就是几乎所有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免疫力。
相应程度的免疫力可经初乳和奶传给哺乳仔猪。
在哺乳期的最初几天,初乳和奶中特异性RV抗体水平迅速下降。
当经口进入的病毒量超过经哺乳获得的被动免疫力时,RV就在猪体内进行复制。
管理状况影响被动免疫力或病毒经口进入的程度,这在猪群中差异很大,引起临床表现不同的RV病。
在特定的猪群内疾病开始出现的日令往往较一致。
在没有其他的肠道病原病感染的地方,RV 腹泻在哺乳仔猪往往较轻微,仅持续2-3天。
粪便黄色或白色,水样到奶酪样,并含不同程度的絮状物。
脱水程度一般较轻,临床患猪的死亡率15%以下。
哺乳仔猪发生腹泻常会排出RV,并伴有其他的肠道病原。
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球虫或肠毒素型大肠杆菌,通常混合感染时腹泻程度更重,死亡率和发病率更高。
在仔猪断奶后严重的腹泻综合征中,RV起辅助性作用,但可能具潜在的重要作用。
对断奶仔猪先接种RV再接种溶血性大肠杆菌,可引起溶血性大肠杆菌明显移生,以及发生那已报道过的自然爆发疾病,所具有的严重的持续性腹泻[1]。
4、诊断猪RV在腹泻开始后,头24小时内排毒浓度最高,这对鉴定为哪群RV尤其重要。
因猪感染B群RV后,排毒量少,排毒时间短[1]。
已有许多方法用于检测RV,包括电子显微镜法、免疫电镜法、小肠粘膜压抹片免疫荧光法、ELISA法、病毒分离法、RNA电泳分型法等。
血清学试验在诊断RV感染中意义不大,因为多数猪群中都有抗体。
但是抗体滴度和血清分型,可以表示出动物的免疫状态。
许多血清学方法可用来检测抗RV的抗体,常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试验。
5、预防措施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到清洁、消毒、干燥和温暖的畜舍内,加强护理。
清除病猪粪便及其污染的垫草,消毒污染的环境和器物。
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投用收敛止泻剂,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的细菌感染[3]。
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
在流行地区要做到新生仔猪及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和减轻发病。
由于易感动物日龄较小,因此多采用被动免疫,主要靠对孕猪注射疫苗,刺激母猪分泌抗体到初乳或常乳。
母猪给未断奶仔猪提供不同程度的被动保护。
母畜免疫接种后,可增加初乳和常乳中抗体含量,能有效的保护幼畜。
哈兽研所,研制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二联活疫苗。
多年的现地实践证明,此苗用于两种猪病毒性腹泻的预防,安全有效。
主要参考文献1、[美]B.E.斯特等主编“猪病学”第八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9:263-2762、宣长和、任凤兰、孙福先主编“猪病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4:69-723谢三星、殷震、察宝祥编著“新发现的畜禽传染病”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14-20怎样鉴别诊断鸡呼吸道传染病春末夏初,气候转换,随着气温升高,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也将大面积发生、蔓延、传播,如不及时早期预防,一旦发生,将给养鸡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鸡呼吸道患病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头颈前伸,张嘴喘气,甩头,吸气时有气道狭窄声,这些症状以夜间最为明显。
其次是眼炎和窦炎等症状。
属这一类疾病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病毒病:鸡新城疫、禽流感、禽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肉鸡肿头综合症;细菌病:慢性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雏白痢、大肠杆菌症;支原体感染:禽败血支气管感染(鸡慢性呼吸道病),禽滑膜支气管感染;霉菌病:禽烟曲霉菌病;寄生虫病:比翼绒虫病(稀有病);营养代谢障碍:维生素A缺乏症。
上述各类疾病因致病原因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复杂,易混淆,但只要依靠当地可能的条件,在诊断中加以详细调查,是可以确诊的。
现主要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上加以区别诊断:1、流行病学调查:⒈1、鸡群预防接种史:目前鸡预防传染性呼吸道病疾病所使用的疫苗,哈维科公司有鸡新城疫、禽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和禽败血支原体、大肠杆菌症等疫苗,这些疫苗给鸡接种后一般均能产生良好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的目的。
但是,由于个别鸡群在疫苗接种前出现了疫情、疫苗保管不当、使用不合理以及其它原因,致使接种后产生免疫失败现象,这点在调查时尤要特别注意。
⒈2、鸡龄:经卵感染的禽败血支原体感染,常发生在刚出壳的雏鸡,呈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烟曲霉菌病和鸡肺型白痢,多发生于雏鸡。
育成鸡和成鸡缺乏明显的呼吸道机能扰乱症状。
育成鸡对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症和鸡肿头综合症易感。
慢性禽霍乱、禽流感常发生于成鸡。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以5-6月龄至1年龄最易感,死亡率高。
鸡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传染性鼻炎则发生于各种日龄的鸡。
⒈3、流行病学资料:一般而言,春秋季是鸡新城疫、传染性鼻炎多发季节。
慢性禽霍乱,白喉型禽痘、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症多发于冬季。
禽流感和未进行新城疫免疫鸡群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其它疾病死亡率较低。
有些病例则呈流行性,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也有呈地方性流行,散在发生,如禽霍乱。
2、临床症状表现:临床症状上单纯表现为呼吸困难、鼻炎、眼炎的疾病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雏鸡传染性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白喉型禽痘和鸡烟曲霉菌病。
在出现呼吸道机能扰乱的同时,并有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疾病,如颜面部肿胀:禽流感、鸡传染性鼻炎;肉髯肿胀:慢性禽流感、鸡传染性鼻炎;神经症状:禽流感、鸡新城疫;出现下痢症状: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雏白痢、维生素A缺乏症。
因年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当感染了传染性支气管炎时,雏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对成龄母鸡来说不仅产蛋下降,还有卵壳粗糙并产畸形卵等症状出现。
如果在上述二方面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仍不能确诊,则可结合病死鸡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如分离病原体,血清学反应和病理组织学进一步检查,则最终必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技术服务部王文富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