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4-12-12T13:37:03.46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文才[导读] 建筑企业要加强技术人才管理,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李文才
南涧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我国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一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文对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1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1.1专业性较强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
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1.2知识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
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
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建筑工程技术每个部分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
需要对这一系列技术知识进行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
1.3覆盖面广泛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
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工程技术通常是许多学科的综合运用。
它不仅要运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等知识,同时也要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
并根据当前我国的国情,还应采用多种水平的技术同时并举。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它的综合性愈来愈显著。
1.4具有明确的实用性建筑工程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现代大厦建筑工程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
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设计的实用性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合理、科学、实用的建筑工程设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成功。
因此,应按照建筑工程的用途,社会的需求,设计实用性更好的作品去造福人类,要限制、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类和社会需要的可能性。
因此,建筑工程技术必须有实用性,离开了实用性,它就没有生命力。
1.5具有可行性任何建筑工程技术项目,都有具体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要受许多条件的约束,即受建筑工程技术项目的选择、规模、发展速度、资金、能源、材料、设备、人力、工艺、环境等条件的约束。
建筑工程技术在设计的构思阶段,都必须考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而往往可以形成几种方案。
然后对各种方案要一一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中选出既满足实用性要求,又能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最佳方案,才是可行的。
当然,建筑工程技术的可行性,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各种约束条件也是可变化的,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可以积极创造条件。
因此,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尽量最佳地确定适合经济、社会的适用技术。
1.6必须考虑经济性建筑工程技术必须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并要有好的经济效果,从而达到技术先进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因为建筑工程技术的物化形态既是自然物,又是社会经济物。
它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而且还要受社会规律,特别是经济规律的支配。
建筑工程技术,尽管它符合最新科学所阐明的自然规律,如果它不符合社会要求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缺乏竞争力,它就不能存在或发展。
总之,上述这些特点,反映了建筑工程技术的本质特征,它体现客观和主观、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
因而建筑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现代的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2.1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一门新的建筑工程技术,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综合性的运用一系列学科知识,包括建筑物理、材料科学、建筑设计、气候学等。
运用该项技术进行建筑工程,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了建筑综合耗能,减少污染。
建筑项目的设计目标、设计的进程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建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能量的消耗,适当地选用环保技术设备和环保建筑材料,做到环保施工。
建筑材料的开发也应该考虑生态因素,向着长寿命、低消耗、低污染、废弃物影响程度小的方向发展,有效地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做到与周围生态和谐共存。
2.2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
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
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
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应综合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利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自动化、远程通信的有效合作。
2.3绿色建筑
该项技术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基本环境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建筑。
特点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健康。
为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技术要求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自然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工程的本质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利于子孙后代。
在建筑工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就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保证人与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结束语
建筑企业要加强技术人才管理,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静.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 2007
[2] 张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为先[J].中国建筑 2007
[3] 杨东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业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