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常见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一、常见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一)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方法一般采用室内讲授形式,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讨论法等。

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学生讲授体育与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

讲解法的主要优点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系统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

教学时通常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述形式,通过有趣的体育故事的适时引入,使学生懂得一些浅显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常识,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常识逐步运用到身体锻炼和生活实践中去。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讲授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基本概念要准确。

第二,教师的语言应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清晰、精练、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第三,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多媒体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与学生用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巩固知识,要求学生用新学的内容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掌握所学的知识。

谈话法的优点是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能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组织整个课堂教学。

恰当地使用谈话法教学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因此,对谈话法的运用应恰当地把握时机:(1)在新旧知识交接处。

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学生对相关旧知的掌握情况,紧扣新、旧知之间的联系进行设计。

这不仅强化旧知,降低新知难度,而且加强了新、旧知的联接,使学生的思维有明显的倾向性。

(2)初步理解新知时。

运用问答的方式,使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3)归纳小结时。

通过谈话、提问,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知识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学生能正确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正确的坐、立、行动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谈话的内容。

第二,正确把握谈话的时机、方式。

第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同时应考虑照顾到全体同学。

第四,要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3.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利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软件等设备的演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易于巩固。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穿插放音像教材的有关片断、或是演示图像、播放录音等,以帮助学生直接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在教学“个人卫生”知识时,可适时地播放上一段有关个人卫生的录像,学生通过观察录像,明确了应注意哪些要求,这比单纯的讲授效果更有效。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做好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准备好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应保证能让学生清晰观看。

第二,选择好时机。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地运用演示,并与讲解、提问密切配合。

第三,引导观察、思考。

4.讲练法讲练法是以讲练的形式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在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需要借助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如对于“行路安全”知识,仅靠教师的讲解、媒体的展示学生还是难于领会,利用创设情境(设置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让学生实地演练,学生的疑问顿时会烟消云散。

但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指导。

5.讨论法讨论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展开讨论来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教学中,有的知识学生已初步了解,教师就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脊柱的异常弯曲”知识,学生都稍有了解,但不全面。

此时,教师可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异常弯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该如何来防治?”通过问题的讨论、展开,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二)掌握动作技能、锻炼的方法在动作技能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练习法、游戏与竞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

1.讲解与示范法讲解与示范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1)讲解法讲解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和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动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动作技能的方法。

使用讲解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点、理解动作中的难点,而且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讲解法向学生说明动作要领、动作要求以及游戏比赛规则,如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在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概念后,教师用语言告诉学生跳起时的动作要领,两臂要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

通过教师的适时讲解,学生不仅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还能有意识地自己去练习、体会动作。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①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做到正确无误。

②讲解内容符合学生接受能力。

讲解时运用的术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应使学生易接受又能理解。

③讲解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要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简明扼要地讲解。

讲解时应启发学生将看、听、想、练有机结合,以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

④把握讲解的时机。

在学生练习时,需要语言提示,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在学生完成完整动作后,针对动作的不足进行指导、改进。

⑤教师和学生应面对面地进行讲解。

在讲解时有时还可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诀、儿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动作。

(2)示范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法。

它是指教师做有关动作或教师指定学生做有关动作,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明确所要学习的动作要求和技术结构,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通过正确的示范,可以使一些用言语不易表达的动作得以直观体现。

在低年级教学中这种方法运用比较普遍,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具体的形象事物比较感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应多采用示范法,如在跑步姿势教学时,学生对于讲解理解不够深,但利用正确的示范动作却能使学生一下就明白手臂的摆动以及身体的正确姿势。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①示范目的明确。

教师的示范动作应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

在示范分解动作时,可放慢动作的速度和节奏,让学生重点观察某一动作的示范部位、方法;在示范完整动作时,要提示学生注意动作的连贯性,使学生对动作结构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②示范动作正确。

动作示范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因此,动作示范要力求准确、熟练、轻快、优美,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③示范位置、方向选择正确。

示范的位置与方向,对示范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示范的位置与方向应根据动作性质、所采用的队形、要求观察的部位等进行选择。

根据显示动作的位置不同,示范的方向有: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具体选择时应以学生能看清所示范的动作为原则,同时又要符合卫生要求,尽量避免学生面向阳光或迎着大风观看等。

④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等具体选择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在体育教学教法应用中讲解与示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互相依存、相互补充,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了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学生的兴趣等特点,合理地选择运用讲解与示范。

同时应注意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可以先讲解后示范,也可以先示范后讲解;可以示范为主讲解为辅,也可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还可以边讲解边示范。

这完全取决于教学的实际情况。

2.完整法与分解法(1)完整法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完整法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完整地掌握动作。

但缺点是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动作中较为困难的环节。

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在一些动作比较简单,或虽动作复杂但又不宜分解的动作时采用。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①强调重点。

对一些复杂、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可以突出重点,在完整练习时将其中某一环节重点练习。

②降低难度。

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完整练习时简化动作技术的要求,如缩短跑的距离、减轻器材重量、借助辅助性练习等,帮助学生体会动作技能。

(2)分解法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传授,最后完整传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分解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较快地完整掌握动作。

但动作的衔接受到影响,甚至影响正确动作技能的形成。

因此,分解法一般在采用完整法学习有困难而又可进行分解教学或在完整练习时某一环节一时难以掌握时采用。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①选取合理的分解方式。

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合理分解完整动作,并注意各段落间的联系。

②分解法与完整法结合运用。

在分解教学前,首先使学生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在初步掌握分解动作后,及时向完整教学过渡,以保证完整地掌握与运用所学动作。

运用分解法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完整地学习掌握动作技术。

因此完整法与分解法应该是紧密联系的。

在进行分解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采用完整法示范动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学习完分解动作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分解动作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连贯动作,把握动作的整体性,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地反复做练习的方法。

练习法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动作技能的形成、巩固和提高,体能的增强,主要是靠学生的练习来实现的。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练习法有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动作基本要求,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如教学“跳高”时,在同一高度上用同一姿势反复地进行跳高练习。

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条件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如“立定跳远”教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不等距离的范围内进行反复练习。

循环练习法是指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有利于身体发展的动作进行循环练习。

这种练习方式一般多用于发展体能的练习。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练习目的。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一定要先明确练习的目的和目标,对学生的练习提出要求。

②给予帮助指导。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启发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给予指导,应特别关注练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4.游戏与竞赛法(1)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把所要学习的内容以游戏性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以游戏的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动作技能,还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遵守规则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体育动作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跑的动作后,一味地让学生不断地跑,学生会感到厌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