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蝎子的生理结构

蝎子的生理结构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蝎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由于人们长期开山采矿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和人为地大量捕捉,导致野生蝎子的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也在逐年上涨。

所以人工养蝎以成为必然的趋势,养殖蝎子的市场前景不用担心,关键是先掌握技术。

我国对养殖东亚钳蝎的最早探索起步于50 年代。

70 年代后,山东省率先开展人工养蝎的课题科研,初步摸清了蝎子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规律80 年代以后,在山东、河南等野生蝎的主产区,出现了第一次人工养蝎热潮,但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养蝎技术,所以真正成功并坚持下来的为数甚少,此间一些倒卖蝎种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人工养蝎业的发展,而且给蝎子养殖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90 年代以来,养蝎业又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养殖经验的日臻成熟,养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养蝎业正在探索着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家科委已将《全蝎养殖综合加工及开发利用与推广》项目列入“ 中国星火计划” ,规定家庭人工养蝎长期免征所得税。

并拔出专款作为重点工程予以推广,同时在中央及许多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的农业科技栏目等反复播送和大力宣传人工养蝎技术及养殖的经济价值。

上海市政府已将人工养蝎纳入“4050 ”工程。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拔款宣传并推广人工养蝎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以农村增收为核心的富民政策,发展全蝎养殖,既可为国家赚取外汇,又可满足国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对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下岗职工再就业都有好处。

可每次中央台及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大力宣传人工养蝎的同时,都被很多倒卖蝎种、炒种的不法份子所利用;很多虚假广告夸大蝎子养殖的经济效益,利用广大农民急于脱贫致富、盲目从众的心理,加以高价回收、加盟等方式骗取人民利益!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人工养蝎是一个虽投资小,但见效慢、技术要求高、养殖风险大的项目,而且人工养蝎目前作为一门边缘科学,国家还没有一套系统成熟的技术资料,目前的养殖技术都是一些养殖户自发研究的结果、这些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养殖户手中,所以没有掌握养蝎技术之前千万不要盲目投资、就算掌握了养殖技术后也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完善,才能真正走向成功!我有必要强调的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恒温养蝎技术一年只能繁殖2 胎(一年三胎只是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实际生产中最多2 年 5 胎),平均每胎产仔只能达到30 只左右,成活率只能控制在60—80% ,生长周期10 个月左右。

恒温养蝎是一项琐碎、操心、需要个人不断摸索、研究才能成功的投资项目。

所以,想养殖蝎子的朋友如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各地考察、四处打听,还不如静下心来先学习一下蝎子养殖知识,在充分了解后,再做投资决定。

我会把自己已经掌握并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养殖技术分享给大家,我计划分十个部分(一、蝎子的生理结构;二、蝎子的生活习性;三、温度、湿度;四、饲料与饲养;五、育种技术;六、繁育技术;七、蜕皮技术;八、蝎房与蝎窝;九、疾病预防;十、成品加工),由于我的拍摄技术和语言组织能力不佳,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或其它资料,但在讲解过程中一些资料上不正确的内容,我会给予指正。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随时把想到的都讲出来,有些杂乱无章,有不成熟的见解希望大家提出,共同交流!第一节:蝎子的生理结构概述:蝎子又称全蝎或全虫。

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钳蝎科。

全世界约有600 多种,我国有十余种之多。

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东亚钳蝎又名远东蝎,属世界著名的蝎种类,是家庭养殖最普遍的良种蝎。

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分布较多。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

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节等功效。

除药用外,蝎子体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7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是一种滋补的佳品,已经作为一大名菜进了酒店(其实在清代满汉全席上就有道菜叫蝎子碟,就是每人一只油炸蝎子,我对蝎子的吃法稍有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交流)。

以下主要介绍东亚钳蝎的生理结构,蝎子的生活习性都是由它特有的生理构造决定的,所以只有充分掌握了蝎子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后,才能更好的养殖蝎子。

一、体态特征:蝎子外形好似琵琶,身体分节明显,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

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4 ~ 6 厘米,躯干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成灰褐色,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

知识点:1 、蝎子品种:目前养殖的蝎子都是东亚钳蝎,药典规定: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

也就是说,只有东亚钳蝎才能用做药材,有些公司称自己的蝎子是** 几号,** 药蝎等,这都是为了吸引顾客自己起名字,其实都是东亚钳蝎。

传统的中药全蝎,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因为这三个地方蝎子的品质最好。

2 、黑货与黄货的区别:( 1 )黑货:蝎子背部、后腹部(有些资料上也称为尾巴,在以后的讲解中,我会尽量把我知道的各种不同称谓都用括号罗列出来)的第五节和毒针部呈黑色,药用价值较高。

沂蒙山全蝎(药名:东全蝎),主要产于山东沂蒙山区。

体深褐色略呈黑色,体形较长、大、肚满、背色黑、腹青褐色,,产仔多,公蝎繁殖能力较强,母性较差,药性一般。

河南伏牛山全蝎(药名:会全蝎又称天蝎),仅产于河南南阳伏牛山脉腹地,体型中等,身较短,深褐色,产仔较早较多,会全蝎入药质量上乘。

以前纯会全蝎作为药材佳品只在“四大药市”(河北安国、河南禹州、安徽亳州、江西樟树)之一的禹州药材市场上才有,现在人工养殖多是以沂蒙山公蝎做父系,以伏牛山母蝎做母系,实行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育种。

(2 )黄货:蝎子通身颜色淡黄,主要产于甘肃、宁夏地区,价格比黑货稍低。

具体药蝎的各种加工方法,我们放到最后详细讲解。

3 、雌雄蝎子的区别: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性情:雄蝎行动迅速、性情粗暴;; 雌蝎行动迟缓、性情温顺。

(2 )体长:雄蝎体长大多在 5 厘米以内;; 雌蝎体长大多在 5 厘米以上。

(3 )体宽:雄蝎体宽1 厘米内,脊背窄;雌蝎体宽1 厘米上,脊背宽。

(4 )钳夹:雄蝎的钳夹粗短肥大,雌蝎的钳夹细长瘦小。

(5 )尾巴:同龄蝎子相比雄蝎的尾巴都比雌蝎的尾巴粗。

(6 )胸板: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

(7 )栉状齿:雄蝎的栉状齿数为21 个,雌蝎的栉状齿数为19 个。

(8 )生殖厣:雄蝎的生殖厣较硬,雌蝎的生殖厣较软。

二、身体结构:蝎子的躯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三部分。

头胸部和前腹部统称为躯干部,后腹部俗称尾巴。

(一)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梯形,背部表面有坚硬的背甲,头顶部(眼丘)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

有附肢6对。

蝎子的嘴位于腹面最前端。

1、螯肢(也叫上腭俗称口钳):即蝎子的第一对附肢,长在嘴的上方两侧,呈三角形,上面有锯齿,形状如同剪刀,是帮助吃食用的。

蝎子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食物,但蝎子又是食肉动物,所以蝎子只能吃无脊椎类体软多汁的动物(饲料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详细讲解)。

蝎子吃食物的时候先用钳夹夹住虫子,然后用毒针刺虫子,等毒液将虫子麻痹到没有反抗能力后,用钳夹把虫子送到嘴边,通过唾液腺会分泌出一种消化酶(唾液)涂到虫子的身体表面,消化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动物的体表溶解成浆糊状,然后蝎子通过上腭的搅拌、撕扯将食物吸食。

2 、角须(也叫触肢俗称钳夹):蝎子的第二对附肢,长而粗,形似螃蟹的钳夹,叫做角须,有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相当于人手的作用。

蝎子在交配时,钳夹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 、蜕皮口:蝎子从嘴到生殖孔之间的垂直夹缝称为蝎蜕口(蜕皮口),各龄蝎子都从此处开始蜕皮。

(蝎子的蜕皮将作为一个独立环节详细讲解)4 、中眼、侧眼:蝎子头背部(眼丘)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退化了的侧眼(见图)。

蝎子的视觉迟钝,视力较差,但能分辨出光线的强弱,畏惧强光。

知识点:蝎子只能看到10 厘米左右的距离(试验中在蝎子前方10 厘米的地方设置障碍物,蝎子根本不会发现)。

由于蝎子的视力很差,觅食主要是靠灵敏的嗅觉与触觉。

野生蝎子白天很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为保护自己,有昼伏夜出的特性(野生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 点到12 点出来活动,早上 1 点左右回窝,多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间出来,有风或下雨时很少活动)。

蝎子的捕、蜕皮、交配、分娩等重要活动也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所以蝎窝的建造要科学合理。

具体的注意事项在讲蝎房蝎窝时再详细阐述。

5 、步足:东亚全蝎的八条腿,在动物学上称为四对步足(很多人习惯上把沂蒙山全蝎称为十足全蝎,实际上只有四对步足,是把两条钳夹也算上了)。

蝎子的腿上有很多像汗毛一样的毛刺称为听毛,蝎子没有耳朵,听毛起到听觉的作用。

知识点1 、蝎子吃不吃死的虫子?蝎子因其视力差,难以发现静止不动的食物,故民间有“蝎了吃活食”的说法,很多资料上也都说蝎子不吃死的虫子,这是不完全正确的。

蝎子在饥饿状态下也会通过嗅觉发现并吃掉死虫子,但主要靠捕食正在活动的虫子为食。

因为蝎子的眼镜视力很差,也没有耳朵,蝎子只能通过腿上的听毛敏锐的感觉到周围的声响震动,从而准确判断猎物的位置,所以说蝎子多数情况下只能发现正在活动虫子并将其捕食。

2、有些人认为蝎子既然主要捕食活的虫子,如果看到垛体上有小部分剩余的黄粉虫,就认为是投喂次数或数量过多,这也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那些残留的黄粉虫并不是蝎子吃饱了以后剩下来的,因为蝎子在垛体里的活动范围相对狭小,而切剩余的黄粉虫由于饥饿,活动量也很小,所以没有被蝎子发现。

具体的饲喂方法我们将作为一个独立环节详细讲解。

3、声响、振动对蝎子的影响:蝎子虽然没有耳朵,但它腿上的听毛对声响和振动极为敏感,所以蝎房内一定要保持安静。

突然的声响(比如在蝎房里手机突然想起、爆竹声等)或经常翻动蝎窝等对蝎子的应激很大,特别会对正在蜕皮、交配、繁殖的蝎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具体的注意事项和隔音的方法等,我们在讲蝎房的时候再具体讲)4、关节炎:蝎子共有八条腿,每条腿有七个关节,蝎子的关节是其身体最脆弱的部分,很容易发生病变,产生关节炎。

关节炎是蝎子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也很难治愈,是造成蝎子慢性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我也查过很多资料,但大多对关节炎记录不够详细也不准确。

我认为任何病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关节炎也有病发阶段和感染阶段,我们要想预防关节炎就要在感染阶段及时发现治疗。

在这里我先把关节炎的症状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要想在实际生产中能准确、及时的发现此病,还需要个人经验的积累。

(1)感染阶段:感染此病的蝎子经常静止在某个地方,腿不停的抖动、腿与腿之间相互摩擦(好像腿部发痒,就跟人心神不宁的感觉一样),如果你观察它的时候惊动蝎子,健康的蝎子都会迅速归窝,而感染此病的蝎子会慌忙乱窜,在行走的时候也表现的跟健康蝎子不一样,行走的姿势就好像腿部不协调一样,有的甚至会各处乱爬,不归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