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根在中原_的民族文化认同已初步形成_李乔

_根在中原_的民族文化认同已初步形成_李乔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5日/第B06版
区域
“根在中原”的民族文化认同已初步形成
李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华民族历来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大多数海外华人国籍、政治理念虽已改变,但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却没有改变。

自20世纪80年代初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来河南为福建方言寻根以来,河南接待了众多姓氏寻根和文化寻根的海内外华人,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以及中华姓氏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等多项寻根盛典节庆活动,“根在中原”、“老家河南”的民族文化认同已初步形成。

河南姓氏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重姓氏寻根、轻文化寻根,产品开发不完善,品牌不突出等问题,姓氏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与姓氏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匹配,与广大海内外华人的寻根需求还有较大距离,把河南打造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还有较多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充分认识姓氏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姓氏文化资源开发的自觉性、主动性。

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起着巨大的精神纽带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只有坚持文化的民族特征,才能在全球多元竞争中保有自己的民族身份的确定和认同。

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根在中原”的知名度。

由于年湮代远,历史上因战乱、饥荒、灾难等原因播迁外地的中原先民后裔,对于祖根地的认识日渐模糊。

为此,河南要集中专家学者对河南姓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河南姓氏文化资源的知晓率,还要通过举办各种大型寻根拜祖、民间庙会等活动来营造氛围,塑造河南寻根圣地形象。

再次,要做好姓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物化的姓氏文化资源是吸引海外华人前来寻根谒祖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要把寻根文物保护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尤其要加强对太昊陵、黄帝故里、二帝陵等中华人文始祖相关文物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

在做好有形寻根文物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整合姓氏文化资源,叫响中原姓氏文化品牌。

全省姓氏文化遗迹分布广泛,仅始祖文化资源就广泛分布在新郑、淮阳、沁阳、内黄、桐柏等地,上述地区分别以黄帝故里、伏羲太昊陵、神农坛、二帝陵、盘古殿为依托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神农文化节暨神农坛拜祖大典、公祭颛顼帝喾大典、祭祀盘古大典等盛大庆典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华人参加,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各地分别举办祭拜活动,不仅在宣传、组织方面浪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且同类活动撞车现象,也给寻根活动造成了混乱。

单个姓氏寻根资源开发活动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因此,要发挥河南姓氏文化的集群优势,必须对全省姓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

除以政府为主导,还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更多华人参与。

在单个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要将不同区域内的同一姓氏文化资源串连起来,发挥整体效应。

第1页共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