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泛指数量多。 《汉书· 艺文志》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杂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 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合作探究: “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 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 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社会经济迅速发 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 制崩溃,新制度逐渐建立 ③社会阶层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用 ④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
综合探究: 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 为什么到处碰壁,不受重用?
奔波中的孔子
至高无上的孔子
袁世凯与孔子
新文化运动与孔子
文革与孔子
世界与孔子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孔庙大成殿
杏坛
杏坛是传说 中孔子讲学 的地方,后 人在孔庙大 成殿前筑坛 以示纪念。
孔府 大门
孔林中的孔子墓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四端、四德)
④提出“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 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
孔子(前551-前479) 姓孔,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3岁丧父,17岁丧母,从小虚心好学。 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 30岁开始私人讲学。 50多岁又从政,担任司寇。55岁仕途失
意。
晚年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到处碰壁。 68岁返鲁,晚年潜心办学和整理文献。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晚年整理古籍《诗》《礼》《书》《易》 《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享年73岁。后被尊为“至圣”“万世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论语·为政》
1、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主张 探究1:请你根据下列材料概括 孔子的思想主张,并谈谈对这些 言论的理解。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篇》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哀……“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 虎也!” ——《礼记· 檀弓下》 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论 语 · 颜渊》 材料四: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3、荀子 (1)荀子的生平
荀子(约前313-前238)
高中历史必修 三第一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线索: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2.社会原因 3.派别代表 4.历史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学派——老庄之学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 3、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商鞅、韩非子 墨子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 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 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你对孔子知多少?
含义
春秋战国各学派争论和辩难 春秋战国发生大变革 思想解放、奠定基础
社会原因

百 派别代表主张 家 争 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 “仁” “仁政” 鸣 道家:老子、庄子 “道” “无为而治” ”
法家:韩非子 法治 专制中央集权 墨家:墨子 兼爱 非攻 节俭 尚贤
历史影响
探究 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 甲生:道家。因为道家主张顺应自然。 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请分析下 乙生:儒家。因为儒家强调“礼”,个人行为要 列学生的描述分别符合哪一派别的思想并说明理 符合礼的要求。 由。 丙生:墨家。因为墨家提倡节俭。 丁生:法家。因为法家主张法治、君主专制。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 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 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 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1“有教无类。” 、孔子 “因材施教。” (1) 孔子的生平 (2) 孔子的思想主张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 语上。”
①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颜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 “仁”者“爱人”。 ②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孰不可忍也?” ——《论语.颜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佾》 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卫灵公篇》 苛政猛于虎也!” ③行为规范上,主张“克己复礼” ——《礼记·檀弓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雍也》 ——《论语·为政》 “有教无类”,提出很多教育经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