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药课件
分布:均匀,通透性好,可广泛分布于脑,胸、腹膜腔、淋巴 结,纤维病灶等。
代谢:肝乙酰化(快、慢型) 排泄:原型和代谢产物(乙酰异烟肼、异烟酸)由尿排泄,肾
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18
【临床应用】
各种类型的结核病首选
单用 早期、轻症结核病或预防给药 联用 其他类型的结核病 1.急性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需大剂量(10-20mg/kg/d) 口服或静滴均可。
泌尿系统—肾结核 生殖系统—卵巢结核 骨骼系统—脊柱结核 脑组织---结核性脑脊髓膜炎
7
接种卡介苗 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的传染途径
8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1. 发热:见于病情进展期,表现午后低热(可能经过
一天体力活动,破坏组织产物吸收入血增多所致) 重症病人有不规则高热甚至稽留――消耗热,发 热常常代表结核病的活动性。 2. 盗汗 入睡或醒时,全身出汗,内衣尽湿。 3. 疲倦乏力、精神萎靡、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心 跳加快(与体温一致)月经失调。
13
3.耐药性可产生,但无交叉耐药。 (1)耐药菌对人体毒力减低,治疗仍有效。 (2)耐药不持久。 (3)与其他药无交叉耐药。 (4)合并用药,显著降低其耐药性。
4.疗效好,毒性低。
14
【抗菌机制】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 �抑制DNA合成。 �与细菌菌株内的一种酶结合,代谢紊乱而死亡。
1905年获得诺贝尔奖
4
5
结核病
全球结核病现状
• 全国现有结核病人 600万左右 •年死亡人数25万左右 • 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病人数约800万人 • (特别是HIV高发地区TB发病率高)
6
结核病
•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病 • 肺组织:80%---肺结核 • 肺外组织:消化系统—肠结核
抗结核病药
1
2
3
结核病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 核病日” (World Tuberculosis Day)。
历史上,结核病(俗称痨病) 曾同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 传染病一样,在全世界广泛流 行。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国 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 结核杆菌,才给在世界范围内 控制结核病带来希望。
4.胃肠道反应; 5.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22
【药物相互作用】
1.异烟肼有肝药酶抑制作用,增加苯妥英钠、双香豆素、交感 胺的血浓度。
2.VitB6、皮质激素可降低本药疗效。 3.乙醇增加其肝毒性。
23
二、利福平(rifampin)
本品1965年上市.
【抗菌谱及作用】广谱
9
(二)局部症状 1. 咳嗽、咳痰 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加重,痰量也增多。 痰(粘液痰――粘液痰内混有黄白色脓性小块) 2. 咯血痰中带血――炎性病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中量咯血――小血管损伤; 大量咯血――空洞型A破裂。 3. 胸痛 部位不定,往往为隐痛,若为针刺样疼痛并随呼 吸运动而增剧时则表示该部胸膜受累。肺尖胸膜受累,胸 痛可放射至肩部。 4. 呼吸困难 肺的代偿机能极大,轻度或中度病变不致引 起呼吸困难。
�分枝杆菌、G+、G-、病毒、衣原体。 �对静止期和繁殖期细菌均有作用 �细胞内外抑菌和杀菌药 �高浓度杀菌,低浓度抑菌
24
【作用机制】
抑制DNA依赖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对动物细
胞RNA多聚酶无影响,抑菌、杀菌。
【耐药性】
易产生;不宜单用。可能与 RNA多聚酶 β亚单位(靶位) 突变易产生耐药,以及膜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无交叉耐药
2.普通结核: 1次/d 晨起空腹顿服(0.2-0.3/d)。
19
【不良反应】 少、轻
1.神经系统
(1)C.N.S: 一般剂量 偶有失眠、头昏、轻度精神兴奋,可逐渐消失。 大剂量(>500mg/d,或慢乙酰化型)可致精神失常:如兴奋、神
经 错乱、惊厥等,故癫痫、精神病史、嗜酒者慎用。
(2)周围神经炎:四肢麻木、肌震颤、痛觉过敏、肌萎缩等。
� 预防流行性脑膜炎,及流感杆菌脑膜炎
10
�抗结核治疗发展史
发现结核杆菌之前
营养支持 疗养(对症)
发现结核杆菌之后
使用化疗药物(对因)
1944 链霉素
第一个抗结核药
1946 对氨基水杨酸 联合用药
1952 异烟肼
“标准”化疗方案
70年代 利福平
短程化疗
11
�抗结核病药包括:
一线药
异烟肼 利福平 链霉素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二线药
氨硫脲 卷曲霉素 对氨水杨酸 环丝氨酸 卡那霉素
乙硫异烟胺
12
第一节 常用的抗结核病药
一、异烟肼(isoniazid, INH, 雷米封)
本品1952年开始用于临床,目前仍是是抗结核病作用最强 的首选药物,它具有下述优点:
1.给药途径广:po、im、iv、腔内给药均可。 2.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均匀:Vd=0.6L/kg。
(1)可透入细胞内,杀死巨噬细胞内TB菌。 (2)透入肺部空洞病灶(厚壁空洞)及骨组织。 (3)脑脊液、胸水中药浓度与血浓度相仿。
20
原因: INH致VitB6缺乏所致,宜补充VitB6
• 异烟肼结构与vitB6相似,与vitB6竞争性拮抗,阻 碍vitB6形成辅酶。
• B6排泄增加。
谷氨酸
维生素B6 脱羧酶
γ-氨基丁酸
21
2.肝毒性:
可致暂时性转氨酶升高、黄疸、肝小叶坏死快代谢型 易见(为乙酰异烟肼所致),故应定期查肝功能,与利福 平、吡嗪酰胺合用时尤应注意。 3. 过敏反应
25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完全; �分布广泛,穿透力强; �经肝脏代谢,代谢物仍有抗菌活性; �主要从胆汁排泄,有肝肠循环; �分泌物(尿、粪、泪液、痰等)呈桔红色。
肝药酶诱导剂
26
【临床应用】
� 各种类型结核病
联用
初治:异烟肼+利福平
复治: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 麻风病
� 耐药金葡菌等敏感菌引起感染,尤胆道感染
15
【抗菌谱及作用】 高度选择性 全杀菌药物
�有繁殖期杀菌和静止期抑菌作用 �高浓度杀菌,低浓度抑菌 �杀灭细菌内外结核菌
16
【耐药性】 易产生耐药性,无交叉耐药 强调联合用药
耐药机制: 1.过氧化氢酶减少、丢失,异烟肼难以活化。 2.菌膜通透性降低,药物摄取减少。
17
【体内过程】
吸收:快而完全,F为90%,1-2小时达峰值浓度t1/2 2-3 小 时(慢代谢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