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_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_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
“文艺复兴” ” 是指古代希腊、古罗马人文 学科和文化艺术的复兴;它标志着欧洲近代文化 的开端。文艺复兴运动不是一场孤立的运动,它 肇始于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变革。 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 化。
二、路德派新教与教育
(一)马丁· 路德的宗教和政治主张
因信称义 众信徒皆教士 提倡新的善功与天职观念 政教分离
路德的教育原则:
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 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
•
•
路德派学校教学场景
(二)梅兰克顿、布根哈根和斯图谟
梅兰克顿:推行路德教育思想的实践家 布肯哈根:德国新教性质的初等学校的创 建 斯图莫:创建和完善新教中学
英格兰宗教势力
国 教
宗 教
天 主 教 新 教
第三节 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
(一)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教学方法
组织管理
师资
耶稣会把兴办学校视为实现其宗教和政治目的 的重要手段,耶稣会学校的富有成效主要取决 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 的教学方法。
谢谢
三、加尔文新教与教育
《日内瓦初级学校计划书》 (1538) 创办日内瓦学院(1558)
加尔文派的教育改革特点
加尔文教派的主要影响是在瑞士的日内瓦。 其改革特点有: 1、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 环境,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家庭教育 的一体化。 2、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 育的系统化。
四、英国国教与教育
1534年,英国国 会通过了《至尊 法案》,宣布亨 利及其继承人是 “英格兰教会在 世间唯一最高首 脑”。
清教徒
(三)英国国教教育改革的特点
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 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 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 1、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 2、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团体办理、负责
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新教教育则具 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 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 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因 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贵 族性是由人文主义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与耶稣会教育的贵族性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后者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社会精英或未来的 社会精英为天主教服务。
维多里诺总结了许多教育原则。主要有: (1)为儿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2)学校应是一个亲密的集体。 (3)学校要对儿童负责,培养儿童良好的 纪律。 (4)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允许儿童个性 的发展,给予适合他们学习兴趣和能力的 学习任务。
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卡斯底格朗:《宫廷人物》 拉伯雷: 《巨人传》
人文主义者共有的世界观
1. 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2. 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3. 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4. 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是:歌颂世俗 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反对 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 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 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 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 缚中解放出来。
1.
组织管理
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一切以1559年的《耶 稣会章程》和1599 年的《教学大全》为 标准和尺度。
2. 师资
宗教训练 知识训练 有关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训练
3. 教学方法
采取全日制、寄宿制和分班级教学
教学方法多样:讲座、讲授、阅读、写作、 背诵、辩论、竞赛 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 的教育
2012级英教一班 张倩 1225010105
人文主义文化
宗教改革
反宗教改革
三种教育类型
人文主义教育
新教教育
文艺复兴的教育
天主教教育
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 新教教育 第三节 天主教教育
本章重点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宗教改革运动对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前期人文主义教育
后期人文主义教育
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意大利 弗吉里奥:《论绅士风度与自由 学科》 维多里诺:快乐之家 格里诺:宫廷学校
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北欧 伊拉斯谟:《愚人颂》 莫尔: 《乌托邦》
维夫斯:《知识论》
维多里诺(VittorinodaFaltre,13781446)的教育思想
(4)宗教性
人文教育家信仰上帝,虽抨击天主教会的弊 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
(5)贵族性
•
•
•
教育对象:中上层子弟 教育形式:宫廷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 绅士
圣母子 中世纪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复兴时期
文艺
第二节
新教教育
一、宗教改革运动和新教的建立
二、路德新政与教育 三、加尔文派新教与教育
这三种教育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它们所服 务的目的不同。新教教育为新教服务,天 主教教育为天主教服务。教育在新教和天 主教那里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工具而被 运动,渗透于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中的 古典人文教育主要是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语 言工具而被利用,对个人发展的考虑、对 世俗利益的考虑,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
三者的区别
①尽管人文主义运动导致了宗教改革,但 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反对宗教改革造成的 教会分裂,而主张在教会内部实行不流血 的改革,人文主义和天主教都是反对宗教 改革的。 ②新教教育与天主教教育都是宗 教教育,尽管人文主义教育也带有一定的 宗教性,尽管所有的人文主义者都信仰上 帝,但新教和天主教还是共同反对人文主 义教育尤其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中的异 教因素。
(二)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
1.人文主义教育 2.新教教育 3.天主教教育
三者的联系
三者都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人文主义教 育重视古典人文学科,新教教育和耶稣会 教育也以古典人文学科为学校课程的主干, 天主教教育主要以神学为主,但在具体的 实行上还是依靠古典的人文学科,把它作 为神学教育的载体。在教育教育的管理方 面,三种教育也有很多相通。都比较注重 学生的管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 体制,覆盖初等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宣传 自身的思想和主张。
四、英国国教与教育
宗教改革运动与新教的建立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的一次大规模 的社会政治运动。它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 动、以城市贫民和农民为主力的一次伟大 的革命,它的锋芒所向是封建主义的重要 支柱罗马教会,其结果使西欧基督教会大 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派。
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从天主教内部分 裂出了新教。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就在 于它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1)“因信称义”的主张。 (2)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思想。 (3)提出了新的天职和善功的观念。 (4)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思想。
文 艺 复 兴 精 英 群 像
文艺复兴教育浮雕图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时 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 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这是一 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 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文艺复兴运动及其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为批判 封建主义旧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新文化。 但这一文化运动是以经济的新发展和复杂 的政治斗争为基础的。正是在西欧封建制 度全面危机的形式下,爆发了文艺复兴运 动。 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 学和教育等方面。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指导 思想的是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
人本 主义
(1)人本主义 • 培养目标:注重人性发展
•
教育方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
(2)古典主义
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 绝非纯粹“复古”,实则古为今用、托古 改制的内涵。
(3)世俗性
教育目的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 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 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蒙田:《散文集》
拉伯雷和蒙田的教育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拉伯雷和蒙田都是以文学作品来影响后世 教育思想的人文主义作家。在他们的文学 作品中,都对封建制度及其教育进行了批 判,阐述了新的教育观。拉伯雷主要提出 了在愉快、自由教育的基础上来培养人的 思想,蒙田提出了培养儿童的判断力和主 动性的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