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王》教学案例

《老王》教学案例

《老王》教学案例——寻找语文教学的起点与终点最近阅读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位名师教<老王>》。

主编是魏本亚、尹逊才,精选国内黄玉峰、曹勇军、程翔等十位知名语文名师同上《老王》这篇经典课文的案例,并进行观察、点评。

这更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这种教学艺术是基于教师对阅读文本的解读能力和处理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就给语文教学贴上了“艰难”的标签。

杨绛的《老王》,选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好多年了,编者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叙述了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过程,表达了作者的反思与救赎的情感。

每一次上到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感受。

下面仅仅是基于我的学生和我的解读来设计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弱势人群,陶冶学生爱的情操。

【学习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老王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领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注意紧绕文本,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联系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

同时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理解文本。

【资料链接】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

作者的丈夫钱钟书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学术权威,其主要作品是《围城》。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走近老王1、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有关老王主要信息。

2、识记并掌握基本字词伛()身攥()着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眼翳()愧怍()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二)、合作释疑——评说作者与老王探究一:你是如何文末“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什么样的人是幸运者?文中的“幸运者”指的是谁?2、什么样的人是不幸的?文中的“不幸者”指的是谁?3、“愧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探究二:人物分析:1、作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作者对老王的“愧怍”?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评析。

2、老王:找出写老王的语段,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老王不幸的?再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的人,从文中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三)、拓展延伸——关注“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举例说一说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四)、巩固练习(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快乐,我达标,我进步!)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词语“”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二、教学案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本课安排一个课时,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在教学案设计时把这堂课分为:自主学习—走近老王、合作释疑—评说作者与老王、拓展延伸—关注“老王”、巩固练习等四个版块。

(一)导入新课投影展示2005年度超级女声李宇春、著名男歌手周杰伦的照片与两位普通老人的照片。

师:以上我们欣赏了三幅图片,你认识他们吗?生:认识李宇春,她是超女,我喜欢她的中性外形和个性的嗓音……生:我也认识周杰伦,他的《双节棍》唱出了年轻人的心声……师:大家认识第三位老者吗?生:不认识!师: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按照教学学案评价标准要求:读知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资料链接等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要完成的任务及怎样去完成。

(三)环节一:自主学习——走近老王师: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识记字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两题。

1.识记字词伛()身攥()着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眼翳()愧怍()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生:本文讲述了作者杨绛一家与一位残疾三轮车夫交往的几件事情。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

)(四)环节二:合作释疑——评说老王:1、老王人物形象分析: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人物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

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

”的形式表达出来。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生: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

从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看出。

生: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

从他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看出。

生:我心目中的老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从他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看出。

……师: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既然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

可圈点,可旁批。

生:读课文、圈点批注。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小组成员交流体会,并选出代表展示与大家分享。

生:我觉得文中“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

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生:“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

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注重多读,进一步深入文本理解质朴平淡语言下所包含的真情,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2、作者人物形象分析: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生: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生: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生: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生: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生: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收获:生:从作者身上我们收获了爱心,要做富有爱心的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生:从作者身上还看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观念。

要真情对待每一个人,要人人平等,对社会上苦难的人要多进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师:对“老王”怀有人道主义精神,是这一单元以战争为题材的课文中经常提到的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劳动。

作者一家正是怀有这种精神,才会如此的关爱老王。

虽然作者做了这么多好事,但作者认为自己做的很好吗?哪句话最能体现?生:最后一句话。

师:她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请同学们想一想,前后左右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请代表发言。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参与讨论。

)生:作者已经把关爱不幸者作为了自己的责任。

并且自己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

作为幸运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爱所有的不幸者。

师:如果我们把善比作衡量道德的天平,只要我们用平等和人道做砝码那么爱的指针永远是平衡的。

(设计说明:此处让同学们理解以真情对待真情,作者对老王的照顾及关爱,让同学们从作者身上收获做人的准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五)环节三:思想共鸣——怀念老王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点拨:作为作家“你”可以为老王写墓志铭、悼词、纪念文章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触!注意言简意骇!!!)生:老王,你那天送冰到我家,虽然你的冰块比别人的大一倍,我还是砍了你价。

对不起。

假如你还活着,我一定请你到我家喝一杯热茶。

生:假如老王你还活着,我要去做你的孙女,好好照顾你。

(六)环节四:迁移延伸—关注“老王”师: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生:那些靠拾破烂维持生计的白发老人、、那些或跪或躺在路旁捡食残渣的乞儿、那喧闹街角相互搀扶着卖艺的盲人夫妇。

生:虽然我们没有雄厚的财力,但我们有无限的爱,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爱是我们一次小小的帮助,爱是我们一个甜甜的笑容。

以真纯的情感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

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七)环节五:同步达标设计了3 个小题,意在让学生再次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突出重点,深化感情。

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