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发展的研究

有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发展的研究

目录摘要 (3)第一章前言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3)第二章天河机场及其周边环境分析 (3)2.1 发展现状 (3)2.2发展环境 (4)2.2.1PEST分析宏观环境 (4)2.2.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观环境 (6)2.2.3 SWOT分析微观环境 (9)2.3 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0)2.3.1 交通 (10)2.3.2 休闲及服务 (11)第三章天河机场的货运分析 (12)3.1 发展现状 (12)3.2发展中的问题 (12)3.3解决措施 (13)第四章天河机场的客运分析 (13)4.1 发展现状 (13)4.2 发展中问题 (14)4.3 解决措施 (14)第五章结束语 (15)5.1 研究总结 (15)5.2 不足之处 (15)参考文献 (15)武汉市天河国际机场分析报告摘要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国际机场和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

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天河机场联结了陆路、水路和空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在空铁联运的模式上具有一定的潜力。

然而,局限于机场在设计之初及现有设施的不足,武汉天河机场在将来的发展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探索。

基于此,我们对天河机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引用了大量数据图表,并综合采用了SWOT、PEST等多种分析模型,分析了机场的现有规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周边环境、产业、航空客运、航空货运、物流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我国东西部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中部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和中部崛起龙头的武汉,及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和深厚的工业基础于一体,理应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其应有的区域中心的作用,作为提升中部整体竞争力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中,按照“民航强国”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民航产业,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1.2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就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航空发展做出简要的分析,作为中国民航总局制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的武汉天河机场,其航空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武汉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中部经济的崛起,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章天河机场及其周边环境分析2.1 发展现状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湖北省的省会机场,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国际机场和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

机场现有T1、T2两座航站楼,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停机位78个,飞行等级为4E级,可满足B747-400型等大型飞机全载起降,且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也是民航局已经确定的A380机型备降场。

目前,国内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国航、南航、东航均在武汉机场设有基地,机队规模达30余架,投资200多亿的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天河机场周边区域公路网比较发达,目前通达天河机场的公路交通线路主要有5条:(1)机场专用公路:双向四车道,路基宽约24~28.2 m,是进出机场的主要通道。

(2)盘龙大道:从张公堤经盘龙桥过府河,再经刘宋公路在宋家岗上机场路。

(3)川龙大道和横天线:经川龙大道在横店上横天线到机场北门进出机场。

(4)岱黄公路:从三金潭互通上岱黄公路至刘店经刘宋公路至宋家岗上机场路。

(5)孝天线:孝感、黄陂等地车流经机场北门进出机场。

2.2发展环境2.2.1PEST分析宏观环境P: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预计投入1000亿用于机场建设,全国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30个以上,覆盖全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政单元到2015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达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4.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9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3%、11%和10%。

规划明确,加快通用航空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其作业量和飞机数量翻番。

随着国内航权的逐步开放,国际航线的争夺也将日趋激烈。

中国民航今年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政策,调整航线航班管理政策,改进航班时刻管理,推进民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

修改颁布《民航航班时刻管理办法》,以枢纽建设为切入点推进航权开放。

E:我国GDP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位,根据皮尔斯系数了解到与航空运输相关性最大的是GDP,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根据1.5的倍数关系,航空业增长速度应该为13%。

我国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仍占30%左右,服务业比重小。

城镇化水平比较乐观的的数字为38%。

S: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处在转型期,居民收入用于储蓄的比重有所下降,虽然仍在30%以上。

全球购物超市基本形成,跨国消费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1旅客年龄构成情况(中青年是民航旅客的主体)年龄2002-2003 2003-200416-21 2.7% 3.4%22-25 9.3% 10.2%26-34 30.0% 33.9%35-44 30.1% 29.1%45-54 17.8% 15.6%55-64 6.8% 6.3%64以上1.6% 1.5%2 旅客出行目的(公务旅客是民航最大消费群体,但构成比例在下降)年份公务旅游探亲2002-2003 70.85% 18.98% 10.17% 2003-2004 64.38% 26.01% 9.61%3 旅客行业分布(国有企事业旅客在缓慢减少)T:我国大飞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维修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空客组装基地的进入,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发展空间和机遇。

影响民航发展的技术环境因素是新技术的结果,他们创造产品和市场机遇。

近几年国家一直引进使顾客更加满意的更大更快的运输机;另外,由于相关技术支持(信息系统或定座系统)使得机场的发展及其他设施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乘机登记台、行李设施、休息室、到登机门的穿梭运输车等等。

2.2.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观环境图2-1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新进入者分析新进入者已具有一定的威胁新进入者意味着市场份额重新分配,以及与现有企业争夺资源。

机场的新进入者有两类:私人运营和国家运营,由于民航业不具备快进快出的能力,对于私人的机场来说进入难,运营更难,推出更难,可以说是为现有机场送蛋糕的好人。

国家运营具有特殊性,一般都会有优惠待遇,对现有机场的冲击力比较大。

供应商分析从表中分析可以看出,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由于世界已被波音、空客两家寡头垄断,而我国航空公司绝大多数客机均为波音、空客系列,所以在航空器航材上对其依赖度极高。

国内大型民用客机采购多为政府行为,东航除设法影响政府外几乎无其他办法。

而以航油为例,中国航空公司长期使用着世界上最贵的航空燃油,有数据表明,2005年底国内航油的售价甚至高于国际25%。

从目前国内航空公司运营成本来看,航油成本大约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30%至40%,远远高出国外同行业的比例。

购买者分析购买者可以迫使供应商降价,要求高质量产品和更多服务。

行业业内竞争也会使卖方获利。

这些年最深远的社会变化之一就是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的兴趣不断增加。

对航空企业提出挑战:一方面是消费者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要求企业不断推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服务产品,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以满足旅客需求。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供应商的成本信息更加透明,而且,互联网成为销售和分销渠道之一,顾客讨价还价能力在提高,由于航空业转换成本很低、产品服务的高度同质化以及航空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更加增强了航空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旅客选择航班相关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安全的关注度最高,对航班时刻的选择虽然仍占据很大比例,但逐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旅客选择航班更注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服务质量、公司品牌等因素。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是指来自不同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其功能与该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功能相同或相似。

替代品通过价格上限限制行业潜力的发挥。

航空的替代品如铁路、公路不仅限制着行业的利润,而且在民航高速发展时期会带走更多的利润。

从以表2-3、2-4关于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相关指标对比可以看出,尽管在价格上处于弱势,其他指标,无论快捷性、安全性或是舒适度,航空有着铁路、公路等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价格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航空作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但应该注意到铁路提速、豪华巴士等及价格因素对航空的威胁。

现有的竞争对手之间竞争激烈:国内旅客吞吐量超过1千万人次的机场:14个。

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537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三位。

上海浦东机场货物吞吐量为254.3万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三。

2.2.3 SWOT分析微观环境S (1)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民航运输综合改革的首个试点。

国家民航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武汉在构建国家航线网络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武汉已成为国内民航运输综合改革的首个试点。

2006年10月,民航局与湖北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湖北民航运输事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率先在武汉启动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给予系列优惠政策,直接推动了武汉民航事业的加快发展。

近两年来,湖北民航运输业务量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民航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了“试点”效应。

(2)1997年11月28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脱离原中国民航湖北省管理局行政体制,实行独立运营。

(3)——“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中部地区是东西互动、南北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中转站”和“桥头堡”,在我国经济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中枢”角色。

随着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作用会更加凸显。

(4)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特区”。

武汉城市圈内的工业布局将会出现调整,武汉将和周边的城市保持差异化竞争。

(5)武汉临空经济区作为武汉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建设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中心、面积达94.1平方公里的武汉临空经济区,已经写进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8月下旬,《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6)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可为武汉航空枢纽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持。

目前,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由湖北机场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成员机场,而湖北机场集团公司又是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是全资子公司。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大型机场管理集团,在机场管理与运营方面具有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雄厚的财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