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

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

1 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声乐作品的表演,应当是出色的歌唱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歌唱者在表演不同声乐作品时的不同音色特点,呼吸上对气息的控制以达到作品中乐句的准确处理,语言上咬字吐字的清晰,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情感需求的相结合等等都归于歌唱技巧的范畴。

文章通过分析演唱声乐作品《咏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创作动机,对歌曲旋律、节奏、曲风、装饰音等充分掌握,学习歌曲的京剧唱腔韵味,把握舞台表演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并结合了笔者的舞台艺术实践,阐述声乐表演中的重要美学原则,没有歌唱技巧根本谈不上艺术表现,而同时脱离艺术表现也体现不了歌唱技巧的价值。

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是完整的统一体。

2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本论文以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为切入点,从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特性、审美体现原则以及它在声乐演唱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和总结。

声乐表演的审美体现是决定声乐艺术成败与品质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声乐艺术首要的任务。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从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进行论述,认为声乐表演是声乐作品与声乐欣赏的中介环节,也是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不仅是演唱者表达一度创作的作品,通过对歌词、曲作者与歌唱家的创作年代、风格特进行分析,充分理解作品感情,对作品中的人物、意境进行再创作,用演唱把乐谱转化为实际音响的创作过程;同时,还是使作品从精神向物质转化的逻辑的积蓄,即声乐表演艺术就是演唱者的再创作实践。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声乐表演艺术审美的体现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

强调演唱者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广博的学识、较高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的人文因素,通过演唱者直接、间接所获得丰富生活经验,充分扩展作品艺术创作的空间,是声乐演唱中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成败的重要因素;以及对声乐表演者的培养与训练。

在论述中,笔者结合对声乐作品的分析、强调尊重原作、把握作品风格,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法在实践应用中完成声乐表演艺术审美的体现。

...3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度,民族声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中重要的一支,在20世纪至21世纪初的近百年间,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从而开创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新纪元。

“歌唱家的艺术天才,突出特征就是演唱的审美能力,演唱审美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演唱水平的优劣,审美能力越强,演唱的艺术造诣越深,审美能力较差,演唱水平就低”。

由此可见,歌曲演唱的审美意识在演唱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民族声乐历来追求歌唱的美感,有丰富的民族语言和光辉的传统文化做底蕴,如何在演唱中体现民族特色与其特有的审美特点,是我们这一代民族声乐工作者的永久性课题,本文就民族声乐的审美特点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更好的在演唱中表现民族声乐的审美感受和特点,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4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主要包涵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西藏传统音乐的文化源流,既指特殊的自然环境;亦指特殊的历史文化,包括宗教哲学、人文思想、艺术审美等;同时还探讨了社会生活与西藏传统音乐的关系。

二、西藏传统音乐的类别属性,既指不同的题材因素;亦指不同的体裁类别,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同时探讨了文化交流对西藏传统音乐的影响。

三、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特征,既指二分性并列手法;亦指三分性框架结构,包括歌舞模式、乐舞模式、戏剧模式等;同时还探讨了西藏传统音乐结构中的个性与共性。

四、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技法,既指整体性板式逻辑;亦指局部性随兴技法,包括旋律技法、和声技法、对位技法等;同时还探讨了西藏传统音乐结构形态的变异与发展。

5藏族宗教音乐初探藏族宗教音乐初探田联韬在我国藏族地区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次是本教(亦称本波)。

本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属于自然形式的宗教,它崇奉自然信灵与鬼怪。

据本教经典记载,本教的创始人是祖师辛饶米保。

本教最初起源于西部象雄地方6佛教音乐对话什么是佛教音乐这个问题,要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认识。

狭义的佛教音乐一般指佛寺中的殿堂唱诵,也就是正规称作“梵呗”的仪式音乐。

有些不属正规仪式的应酬佛事音乐,因为核心仍然是佛教,也应属于此类。

这一点大家争议不大,但广义佛教音乐的定义就很难下了。

前年你我去台湾参加“中国佛教音乐研讨会”我在台北一家音像书店里看到有半间屋子那么多的佛教音乐磁带,名目真是不少。

但仔细一看,大多是冠以佛教标题的民乐作品,如《鉴真东渡》等。

还有的竟然敢把密宗的什么本...7佛教音乐漫谈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固有的儒、道文化融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

佛教音乐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也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过程。

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二、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化及多样化阶段;三、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阶段;四、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通俗化阶段。

佛教初传时期在华传授梵呗的僧人,大都是西域或天竺人,他们所传梵呗,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这些异国风味的“胡呗”似缺广泛流传的条件。

三国时,中国的佛教徒开始注意到梵音与汉语的矛盾并开始创作中国化的佛曲。

汉语系佛教信徒把曹植尊为中国化佛曲的创始者,并说他曾在熟解梵音的基础上多有创作,是佛曲华化的关键人物。

东晋时,道安、慧远等大德确立了唱导制度,为后世佛教音乐的目的、内容、形式、场合的规范奠定了基础。

齐梁时,佛教兴盛,萧子良“集京师善声沙门”于一处,专门创作研讨佛教音乐。

这次集会,对以“哀婉”为主要特征的南方梵呗风格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

梁武帝所钦定的含有大量佛教内容的梁朝雅乐,在隋代曾被视为“华夏正声”,并“以此为本,微更损...8藏传佛教在藏族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在藏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宗教一直是其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入藏地之后,经过与原有苯教的长期斗争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在之后的几百年间对藏民族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所渗透,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及日常用具、语言、服饰、饮食等诸方面都受藏传佛教影响颇深。

电影作为一种写实性很强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逼真的视听语言,吸取各门艺术的特点,将生活真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电影能够通过创作、生产、消费等活动传达创作者对社会的理解,寓教于乐,使之所具有的审美认知、教育、娱乐功能发挥作用。

在世界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藏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鉴于在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藏传佛教必然和藏族题材电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对之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产生...9汉传佛教音乐与藏传佛教音乐之比较研究佛教音乐文化在中国因历史、文化、风俗等原因形成了汉传佛教音乐、藏传佛教音乐和南传佛教音乐。

本文深入研究了汉传佛教音乐和藏传佛教音乐形成、发展、交流的历史以及民族音乐、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对宗教音乐的影响,重点对汉传佛教音乐和藏传佛教音乐在乐器文化、诵经音乐、佛教音乐的历史传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同时本文对造成汉传佛教音乐和藏传佛教音乐不同艺术风格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探讨了汉传佛教音乐和藏传佛教音乐在传承和交流过程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我国佛教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汉传佛教音乐和藏传佛教音乐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表现了佛教音乐在不同民族的不同哲学视域和不同民族不同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汉民族美学和藏民族美学各自独特的思想内涵。

汉传佛教音乐与藏传佛教音乐的比较研究对于理清我国佛教音乐艺术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以及民族间文化艺术的交流都有着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0郭兰英、才旦卓玛、彭丽媛演唱风格及特点研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在传统民歌、戏曲和说唱艺术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方法,它们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

自新中国成立起,我国就开始了中西演唱方法的争论,至80年代声乐界对西洋唱法和民族声乐演唱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找到了一条既科学又适合我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民歌演唱方法。

其中以彭丽媛等为代表的优秀歌唱家为我国新民歌的发展注入了清新的气息。

她们对西洋歌唱技术和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的演唱特征从借鉴、继承及发扬的角度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认可,而且这种有别于传统、具有时代特点的演唱方法影响至今。

纵观当前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情况可以发现,民族声乐演唱方法11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人的嗓音器官和世界上其他乐器一样,具有发音所需要的声学系统,可以视为一件人声乐器,因此我们可以用音乐声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以民族唱法的音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音色→乐器音色→嗓音音色→唱法音色这样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形式逻辑,从音乐声学角度详细论述人声乐器的特殊性。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声乐器发声器官、呼吸、共鸣及语音对歌唱音色的影响。

指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由于在真假声比例、歌唱共鸣部位、比例和语音上的不同,从音色上表现为民族唱法明亮,美声唱法暗淡的特征。

在研究方法上,严格遵守音乐声学测量的各项要求,充分保证声源样本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并通过音乐声学分析软件,遵循可比性原则,将民族唱法(狭义)与民间唱法、京剧青衣和美声唱法女高音进行相同元音、相同音量、相同音高、相同声区的声音频谱分析比较,分别总结出四种声源的频谱特征:民间唱法、民族唱法、京剧青衣和美声唱法在频谱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歌手共振峰,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女声在歌手共振峰的形态如峰高、峰宽以及频域上都存在许多趋同。

本文从音乐声学角度对民族唱法音色进行了量化研究,做出相应的定性分析,具有极强的现实理论意义。

它深入探讨了民族唱法音色的发声特...12歌唱艺术中音色美探析音色是声音的色彩,而声音的色彩又出自于声音本质,是决定发声效果的关键。

其中包含着气息的深浅、音域的宽窄、共鸣的阴暗、音量的强弱等。

从音色方面讲,是清澈明亮还是宏壮刚强,是深厚丰满还是结实稳健,是清脆纤巧还是柔美圆润,是秀丽委婉还是豪放铿锵,诸如此类都表现出不同的音色美。

歌唱音色在演唱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歌唱艺术家最具个性的就是音色,如果没有好的音色,就很难取得较高的艺术造诣。

在歌唱艺术中,不同音色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体现不同作品风格。

演唱者运用美的声音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利用丰富多变的音色展现歌唱的艺术美。

美的声音内涵是丰富的,它包括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意境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些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产生美的声音,创造出艺术美,从而用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及时代特征的音色来彰显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