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大专中药学--中药药剂学12-18章内容整理

自考大专中药学--中药药剂学12-18章内容整理

12片剂13丸剂14注射剂15栓剂16气雾剂17散剂18软膏剂、硬膏剂名词解释:1. (12)双提法2. (12)片剂的崩解度3. (13)浓缩丸4. (13)滴丸5. (14)热原6. (14)等张溶液7. (15)栓剂的置换价8.(15)栓剂9.(15)融变时限检查10.(16)气雾剂10. (17)等量递增法11. (17)低共熔现象判断题:1. (12)为保证用药安全,必须严格控制药品卫生。

有关部门规定,在口服药品和外用药品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2. (12)舌下片是指置于舌下使用的压制片,能对口腔及咽喉等局部产生较久的药效,用于局部的消炎。

(×)3. (12)包衣片应同片芯一样进行质量检查,包括片重差异和崩解度检查。

(×)4. (13)蜜丸制备时,炼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蜂蜜的药性,其次是为了去除杂质和增加粘性。

(×)5. (13)滴制法制备滴丸时,冷却剂与液滴(含药物与基质)的比重差越大越好,以利于下沉或上升。

(×)6. (13)丸剂的特点之一是比片剂容纳较多的粘性药物和液体药物。

(√)6. (14)凡是调节等渗的注射液,注入血管中,就不会引起溶血现象。

(×)7. (14)尼泊金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在水中不易溶解,而吐温类增溶剂能增加其溶解度,因而也能相应地增加其抑菌力。

(×)8. (14)配制易氧化药物的滴眼液时,往往用新鲜煮沸放冷的蒸馏水来溶解药物,主要是为了防止药液染菌。

(×)9. (15)栓剂给药与口服制剂比较,它特点之一是直肠吸收比口服吸收干扰因素少。

(√)10.(15)全身作用的直肠栓剂中药物吸收可完全避免肝首过效应,因此,通常与口服相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所提高。

(×)11.(15)油脂性栓剂基质中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药物释放,增加药物吸收,表面活性剂用量越大,促进吸收的作用越强。

(×)12. (17)散剂制备过程中,比重不同的药物混合时,应先加比重小的药物打底,然后分次加入比重大的药物。

(√)13. (18)乳剂基质对油对水均有一定的亲和力,可与创面上的渗出物或分泌物混合,制成的软膏适用于化脓性炎症,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

(×)14. (18)乳膏剂软膏常用熔合法制备。

(×)选择题:1. (12)关于片剂赋形剂的要求,下述是不正确的。

AA.无任何生理活性B.理化性质稳定C.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D.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2. (12)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规定为。

CA.15分钟B.30分钟C.60分钟D.90分钟3. (12)淀粉作为崩解剂的加法是不可取的。

AA.配制淀粉浆加入药粉中制粒B.淀粉制粒后加入干颗粒中C.淀粉和药粉混合后制粒D.部分淀粉制粒,部分淀粉加入干颗粒中4. (12)下述高分子材料不能作为片剂薄膜衣的包衣材料。

A.玉米朊B.羟丙基纤维素C.聚乙烯吡咯烷酮D.虫胶(此题有问题)5. (12)片剂制备过程中,凡主药剂量小于者,需加稀释剂以便于压片。

CA.0.01克B.0.05克C.0.1克D.0.2克6. (12)下列关于片剂制备过程中,制颗粒目的的叙述是错误的。

BA.避免粉末层,保证含量准确B.增大粉末表面积,易于吸收C.改善物料的流动性D.克服压片时细粉飞扬7. (12)片剂包肠溶衣应选用。

DA.PEGB.PVPC.PV AD.CAP8. (12)下述中药中宜用水飞法。

DA.人参B.冰片C.桃仁 D .朱砂9. (12)下述材料中不能作为片剂的崩解剂。

BA.干燥淀粉B.淀粉浆C.羧甲基淀粉D.羟基淀粉丙酸酯10. (12)压片时,产生片重差异超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CA.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B.颗粒中含水量不当C.颗粒粗细相差悬殊D.压片机冲头长短不齐11. (12)微粉的流动性与粒子间的作用力、粒度、粒子形态等因素有关。

微粉流动性的大小可用表示。

DA.粒径B.其密度C.孔隙率D.休止角12. (12)普通压制片的崩解时限规定为。

AA.15分钟B.30分钟C.60分钟D.90分钟13. (12)在含有大量油类药物的片剂处方中,应选用的吸收剂。

CA.淀粉B.糖粉C.磷酸氢钙D.硬脂酸镁14. (12)旋转压片机调节片子硬度的正确方法是通过。

DA、调节下冲轨道B、改变上压轮的直径C、调节加料斗的口径D、调节下压轮的位置15. (12)压片的工作过程为。

DA、混合→压片→出片B、压片→出片C、饲料→压片D、饲料→压片→出片16. (12)已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必再检查。

BA、硬度B、片重差异C、崩解度D、脆碎度17. (12)某片剂平均片重为0.5克,其重量差异限度为。

CA、±1%B、±2.5%C、±5%D、±7.5%18. (12)下列不是片剂包衣的目的。

BA、保护易变质的主药B、防止片剂碎裂C、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D、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19. (12)压片时出现松片现象,下列克服办法中()不恰当。

CA、选粘性较强的粘合剂或湿润剂重新制粒B、颗粒含水量控制适中C、将颗粒增粗D、调整压力E、细粉含量控制适中20. (12)湿法制粒压片,主药和辅料都要求是目以上的细粉。

BA、80B、80-100C、100D、100-12021. (12)已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必再检查。

C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片重差异限度22. (12)包衣片在包衣进行片重差异限度检查。

AA、前B、后C、前或后D、前和后23. (12)包糖衣的生产工艺流程正确的为。

AA、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色衣层→打光B、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色衣层→打光C、隔离层→粉衣层→色衣层→糖衣层→打光D、隔离层→糖衣层→粉衣层→色衣层→打光24. (12) 常作为粉末直接压片中的助流剂。

DA、淀粉B、糊精C、糖粉D、微粉硅胶25. (12) 药物片剂必须测溶出度。

DA、水溶性B、吸湿性C、风化性D、难溶性26. (12) 不需测崩解度。

DA、口服片B、舌下片C、多层片D、咀嚼片27. (12)羧甲基淀粉钠一般可作片剂的。

BA、稀释剂B、崩解剂C、粘合剂D、抗粘着剂28. (12)欲治疗咽喉疾病,可将药物制成。

AA、口含片B、咀嚼片C、多层片D、植入片29. (12)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如Al(HO)3宜制成,以加速崩解,提高疗效。

AA、泡腾片B、咀嚼片C、多层片D、植入片30. (12)为增加片剂的体积和重量,应加入。

AA、稀释剂B、崩解剂C、吸收剂D、润滑剂31. (12)为启发或降低物料的粘性,宜用制软材。

BA、稀释剂B、润湿剂C、吸收剂D、粘合剂32. (12)APC片不能用作润滑剂。

AA、硬脂酸镁B、微粉硅胶C、滑石粉D、均是33. (12)某片剂中主药每片含量为0.2g,测得颗粒中主药的百分含量为50%,则每片所需的颗粒量应为g。

DA、0.1B、0.2C、0.3D、0.434. (12) 是压片机中直接实施压片的部分,并决定了片剂的大小、形状。

AA、上、下冲B、调节器C、模圈D、饲料器35. (12)最常用的包衣方法是。

AA、滚转包衣法B、流化包衣法C、喷雾包衣法D、干压包衣法36. (12)小剂量药物必须测定。

AA、含量均匀度B、溶出度C、崩解度D、硬度37. (12)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为。

BA、含量均匀度B、溶出度C、崩解度D、硬度38. (12)当片剂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具有相关性时,测定有重要意义。

BA、含量均匀度B、溶出度C、崩解度D、硬度39. (12)用枸椽酸和碳酸氢钠作片剂崩解剂的机理是DA、膨胀作用B、毛细管作用C、湿润作用D产气作用40. (13)滴制法制备滴丸剂,对冷却剂的要求之一是。

CA.能与主药相混溶B.粘度越大越好C.与液滴比重相近,以利于液滴逐渐下沉或缓慢上升D.能与滴丸基质相混溶。

41. (13)苏冰滴丸是以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制备时下列材料中不宜作冷却剂。

DA.硅油B.液状石蜡C.煤油D.水42. (13)丸剂制备时,含毒剧药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制成。

CA.蜜丸B.浓缩丸C.蜡丸D.滴丸43. (13)蜜丸制备时,关于炼蜜的目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BA.除去过多的水份和杂质B.改变药性C.杀死微生物和酶类D.增加粘性44. (13) 关于丸剂特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CA.溶散快,作用迅速B.适合多种状态的药物C .具有不良嗅味的药物不能制成丸剂D.服用剂量小,制备方便45. (13)丸剂中不能用泛制法制备的是。

AA.蜜丸B.水丸C. 浓缩丸D. 水蜜丸46. (14)某注射液1ml应含主药10mg,现测得1ml含主药10.5mg,其含量描述应该是。

BA.标示量为105%B.为标示量的105%C.标示量为1ml含10.5mgD.含量为105%47. (14)中药徐长卿的主要成分为丹皮酚,经磺化后制成丹皮酚磺酸钠盐,其目的是。

AA.增加丹皮酚在水中的溶解度B.增加丹皮酚注射液的稳定性C.防止丹皮酚氧化D.以磺酸钠为增溶剂48. (14)配制200ml50%金银花注射液,需加克NaCl调节至等渗(50%金银花注射液△Tf 为0.05℃,1%NaCl△Tf为0.58)DA. 0.41B.0.81C.1.22D.1.6249. (14)判断下列组离子交换树脂柱的组合是错误的。

DA.阳—阴—阴B.阳—阴—阴—混C.阳—阴D.阴—阳50. (14)下列注射液不宜加抑菌剂的是。

DA.低温灭菌的注射液B.滤过除菌的注射液C.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D.静脉或椎管注射的注射液51. (14)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有起浊现象的是。

DA.十二烷基硫酸钠B.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C.吐温—80D.吐温—80溶液52. (14)对眼用溶液PH的调节,要考虑的主要方面是。

AA.对眼睛的刺激性B.主药的药效C.药液的稳定D.药液的澄明度53. (14)若药液中已加入抑菌剂,此注射液。

AA.可以不再灭菌B.仍需消毒灭菌C .可降低灭菌要求 D.灌封时注意无菌操作54. (14)下述关于热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B.热原能够通过121℃30分钟高压湿热灭菌所破坏C.热原体积很小,只有通过微孔滤膜才能滤除D.热原能溶于水,也能随水蒸气一起被蒸发55. (14)制备中药注射剂时,在水煎浓缩后的高浓度乙醇中调pH8.0,放置滤过,目的是。

CA.去树脂B.去鞣质C.去蛋白质D.去多糖56. (14)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中,隔沫装置的作用是。

CA.防爆沸B.防蒸馏过快C.抑制蒸气水滴D.去除CO2和NH357. (14)下列注射液不宜加抑菌剂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