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课件第一章绪论
食品分析课件第一章绪论
教学安排
共40学时:理论24+实验16 成绩评定:考勤5+课堂25 +课外20+期末50
➢ 课堂成绩:课堂作业25% ➢ 课外成绩:课外作业20% ➢ 期末成绩:期末闭卷考试50% 进度安排:理论课前9周 课程邮箱:scaufoodsafety@
教材及参考资料
4)误差与数据处理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
总是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大小、正负较固定,可以测定。 来源: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 作规程、操作条件等。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由不固定的、未知
的原因引起,大小、正负不一,不可测定。 来源:环境的偶然变化、仪器性能的波动、操作 方法不一致。
第一章 绪论
1)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性质
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 而评定食品品质的技术性学科。
任务
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各环节(原料、辅料、半成品、 成品、副产品)进行成分含量分析。
作用
§认清食物本质(组成、质量、安全性、风味) §控制和管理生产(“眼睛”和“参谋”) §新产品新工艺评价
第一章 绪论
2)食品分析的内容(指标)
营养成分
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
食品添加剂
23类,防止超量/超范围使用
有害物质
农药、兽药、重金属、致病微生物、毒素、其他
感官性状
色、香、味、形
3)食品分析方法、方法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分析方法的分类: 感官-借助人的感官进行检验分析 √ 物理-利用食品的一些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成分及
B.灵敏度
灵敏度—分析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用检
测限表示。 ✓ 一般,仪器分析法灵敏度较高,而化学分析
法灵敏度相对较低。 ✓ 一般含量低时选灵敏度高的方法,含量高则
相反。
3)食品分析方法、方法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两极分化-快速检测与仪器分析同时发展; 快捷-简便、快速; 灵敏-检测限降低(痕量、超痕量); 自动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测定值:Xi(i=1,2,3…,n)
真实值:X
平均值:X
绝对误差: Xi-X 准确度 相对误差: Xi- X
可通过做加标实验计算回收率,了解准 确度
X
绝对偏差: d xi x
绝对平均 偏差:
标准偏差:
精密度 相对偏差:
相对平均 偏差:
相对标准偏 差(变异系 数CV%):
有正负之分
无正负之分
无正负之分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高的方法精密度一定高 ;精密度高的方法准确度不一定高。 在确定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可表达准确度。
A.准确度与精密度
回收率—在样品中添加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加
标样品),与未加标样品同时进行测定,测得结 果之差与添加量的比值,称为回收率(P28公式 )。可检验方法的准确度和样品干扰引起的误差 大小。
分析方法的选择:
法定分析方法:
√ ✓ 我国法定分析方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GB)、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
✓ 对于国际贸易,采用国际标准则具有更有效 的普遍性。
3)食品分析方法、方法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分析方法的选择: 评价分析方法好坏的指标(三项指标):
√ ➢ 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或回收率表示;
➢ 精密度—常用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表示; √ ➢ 灵敏度—一般用最小检出量或最低浓度表示。
3)食品分析方法、方法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分析方法的选择:
评价分析方法好坏的指标:
A.√准确度与精密度: 准确度—表示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结果的
可靠性,由系统误差决定。 √用绝对误误差差表:示测,定有值正与负之真分实。值之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常用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相互之间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方法的 稳定性和重现性,由偶然误差造成。 用偏差表示(d),有正负之分。 绝对偏差: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与平均值之比(%)
含量的关系,如密度、粘度、折光度、旋光度、沸点、 凝固点、体积、气体分压等。
√ 化学-食品分析的基础。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
使被测成分在溶液中与某种试剂反应,通过生成物或消 耗试剂的量,确定被测组分含量。多用于常规检验,分 定性和定量。
仪器-光学、电化学、色谱、质谱等,多用于微量成
分的分析,灵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
生化-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等。
3)食品分析方法、方法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分析方法选择的依据:
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特点
操作难度、时间、人力、成本等;
√样品的特性
样品溶解性和性状、待测组分的形态和含量、 干扰物种类及含量等;
实验条件
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等;
3)食品分析方法、方法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1.食品分析,王永华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食品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等八校合编,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2009
3.食品分析,谢笔钧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4.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黄晓钰等编,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5.GB/T 500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0) 6.其他相关参考书、期刊杂志 7.互联网:图书馆、网站
误差的控制方法
正确选择取样量; 减少偶然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减少系统误差:
对照试验; 空白试验; 仪器校正; 溶液标定;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章节安排
绪论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物理检测法 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灰分及矿物元素的测定 酸度的测定 脂类的测定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 什么是食品分析????
➢ 对食品进行分析测定???
• 定性还是定量
➢ 定量科学
• 分析测定什么
➢ 主要是食品中的组分
• 课程学习的实质内容
➢ 分析测定的方法
课程特点
教材为主 内容较多 容易混淆 操作性强 有点难度
课件力求简洁 教材内容详细 (上课请带教材!)
学习重点
食品分析基本理论 各方法的测定原理 操作中包含的理论
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 认真听讲 理解记忆
第一章 绪论
总则 1)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2)食品分析的内容 3)食品分析方法、方法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4)误差与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