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娃娃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娃娃_人教新课标

16风娃娃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材分析:“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风娃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小朋友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的。

通过风娃娃既乖又“傻”的可爱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们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使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课中我抓住风娃娃做的好事展开,让学生从文本中,从想象中,从朗读中去感受风娃娃的热心。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紧扣“读”,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紧抓“说”,引导学生读中见悟,表达认识;巧用“演”,让学生驰骋想象体验角色,引领学生一步步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认读“抽、续、吸、极”等12个生字,积累一些词语,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断断续续”;2、认识多音字“转”,分析比较“吸、极”的字形,并能正确书写。

3、用对比朗读的方法学习2-3段,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了解风娃娃做的好事,体会他的热心。

4、拓展说话,引导小朋友想象风娃娃还做了哪些好事,体会风娃娃想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教学难点:了解风娃娃做的好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想让我们来猜一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2、(课件)瞧,风娃娃来啦!板书课题。

谁能亲切地叫一叫它的名字。

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1、调皮的风娃娃跑到课文里去了。

他去干什么了呢?快去读读吧!把圈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读)2、检查词语:风娃娃看见小朋友都读得很认真,想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会读吗?1)断断续续摇摇摆摆无影无踪2)高兴极了伤心极了3)慢慢转动转得飞快4)抽水行驶表示风筝吸气纤夫流汗责怪3、认读、随机拓展1)断断续续就是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摇摇摆摆”做做动作。

联系“无边无际”理解“无影无踪”2)看看这组词,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很高兴很高兴”可以说高兴极了,“很伤心很伤心”可以说伤心极了,花儿很美很美可以说——(生接)花儿美极了,小朋友学得那么认真,可以说——(生接)小朋友认真极了。

3)慢慢转动:“转”是多音字,在这念第四声zhuàn,还有一个读音是zhuǎn(转身)4、认读生字卡片:字宝宝跑到卡片上来了,你会吗?开列双轨小火车5、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去了,相信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

快速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风娃娃帮人们做了哪些事?6、学生回答,师板书:吹动风车、吹动帆船、吹翻风筝、吹跑衣服、吹断小树过渡:风娃娃做了那么多事情,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他好心办的坏事呢?三、学习二三段,体会风娃娃做的好事(一)学习第二段1、风娃娃长大了,要出门做事了,他先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请你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段,自由读。

2、出示第一句: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3、课文中还有一处也写了大风车转动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第三四句: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野流去。

4、学习第一句。

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抓住“慢慢转动”“断断续续” 断断续续:水断断续续地流是怎么流?用一杯水演示。

水时有时无,这就是断断续续地流着,看来大风车转得真慢,水真少啊。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5、学习三四句读一读这一句,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转得飞快:速度快奔跑着:水很多指导朗读。

6、引读:本来,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现在——转得飞快,本来,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现在——奔跑着。

7、学习第二句,体会风娃娃的热心1)是谁让风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风娃娃2)风娃娃来帮忙啦!反馈句子: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1)你能不能学着风娃娃的样子来吹一吹,指生吹,做动作。

(2)你为什么要这样吹,抓住“深深地”、“使劲”(3)全班一起来吹一吹,做动作,师范读。

(4)指导朗读:肩膀都耸起来了,吹得真足呀,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你吹得真起劲,请你来读一读。

8、想象说话: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秧苗们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呢?听了秧苗的话,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二)学习第三段1、师:风娃娃做了一件好事,心里可高兴了,他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瞧,他又要出发了,这下子他又来到哪儿?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注意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2、质疑理解“纤夫”、“纤绳”、“号子”、“船帆”等词语3、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纤夫拉纤的句子吗?出示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纤夫们拉船是那么累,那么吃力?指导朗读。

4、看纤夫图这就是纤夫们拉船时的情景,纤夫们光着膀子,弯着腰,用尽全身力气拉着纤绳,拖着帆船,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纤绳在纤夫们的肩上留下了深深的血印子。

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5、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最想干什么?是呀,风娃娃也想帮助他们,让我们一起跟着风娃娃,来吹一吹大帆船。

6、幸亏有了风娃娃,吹着船帆,让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让纤夫们少了许多力气。

在风娃娃的帮助下,纤夫们笑了,他们一边收起纤绳,一边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四、拓展说话,设置悬念1、热心的风娃娃又出发了,他看见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谷,干得满头大汗,就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啊吹,农民伯伯的汗干了,他们放下手中的镰刀,对着风娃娃微笑……想想,风娃娃还会来到哪里?做什么好事?出示句子:我会说:风娃娃来到------ ,看到------ ,他就------- 。

2、设悬: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了好事,得到赞扬,心里不仅高兴甚至还有些得意了呢!于是,风娃娃心里想:引读第四段3、是不是只要风娃娃用力吹就能帮助人们做好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还记得它们吗,自己读一读。

2、做登山游戏3、指导书写“吸”“极”(这些字宝宝中还有两个长得很像的呢,你能找出来吗?出示“吸、极”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书空,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点评。

板书设计:16风娃娃吹动风车吹翻风筝好事坏事吹跑衣服吹动帆船吹折树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2、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做好事”板块。

师:风娃娃来到哪些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指名答。

师:风娃娃帮人们做了好事,人们很高兴,风娃娃的心情怎样?分男女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以后,心里怎样想的?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谁来读读这一段?二、学习交流“做坏事”板块。

师: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风娃娃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反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无影无踪”“伤心”“责怪”等词语的意思。

)同一小组的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

师:风娃娃听到人们责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他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吗?师:谁能把风娃娃的伤心、委屈读出来?师:我们大家能不能帮风娃娃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呢?如果风娃娃来到你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反馈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受,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进一步练习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展示朗读,挑战比赛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