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12级注会一班第一部分:公司背景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
公司是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国经贸企改〖1999〗743号),由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标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中利四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瑞新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黄埔中联建设机械产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区新怡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国首批10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
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
公司注册资本7.605亿元,年产值、销售收入均过100亿元,员工16000多人。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42亿元人民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9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37亿元。
中联重科在国内的生产经营基地跨湖南长沙、常德、益阳以及上海、陕西、广东等地,现已形成八个产业园区,即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的销售网络,强大的服务体系。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
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至2004年每年平均6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产品类别超过同行业任何一家国际知名企业,“中联”商标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为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
2013年,中联重科塔机海外销售同比增长近60%,销售总量在全球塔机市场份额中占比也高达20%,中联重科海外收入达到35亿元。
国际领先地位彰显无遗。
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企业800强中,位居第779位,成为世界排名第六、国内排名第一的工程机械企业。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电梯产品、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国际工程机械的精品集合,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中联重科由“科技产业化”到“产业科技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被国家科技部两任部长朱丽兰、徐冠华评价为:科研院所改革的成功样板,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为传统产业领域院所和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和深刻启示。
企业远景——打造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 21 世纪,中联重科通过技术、市场和资本的纽带,联结行业内骨干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大规模、高起点地推进和振兴中国机械装备行业的科技进步。
积极培育以高新技术为优势特征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面改造传统工程机械产业,全面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实力,最终形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强势品牌。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企业技术、市场和资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面接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界、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中联重科正式推出公司品牌核心理念2009年4月10日,中联重科正式推出公司品牌核心理念——“思想构筑未来”。
同时由著名导演孙周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执导的中联重科电视广告片将于4月11日起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每周六上午10:05-10:55、周日21:40-22:30的《我的中国心》栏目具名播出。
运营稳健的中联重科,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着不张扬的企业形象,在品牌传播方面更是尤显低调、内敛。
经济危机肆虐、行业景气度尚未触底回升,中联重科逆势推出全新的包装形象,对“思想构筑未来”的解读,一时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
中联重科,影响中国深证100指数,同时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17位,品牌价值50.12亿元。
员工,从创业之初的8名上升为2万名;产品,从当初单一的混凝土泵,扩展为13大系列、350多个品种,并迈出国门,远征海外。
即使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中联重科仍然突破产值200亿元。
第二部分:行业分析对照《上市公司行业指引分类》,找了三家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判断中联重科的财务状况在同行业中是最好的还是中等的,或者是最差的。
根据同行业比较结果,我们还可以寻找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会计报表是否有虚假之处我们主要选了湖南三一集团,江苏徐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工机械有限公司的2011至2013的数据。
2011-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比较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8065640596.146503202770.542885477138.78三一重工8648898948.494079499000.001941299000.002011-2013年净利润比较徐工机械3378628483.51 681644042.27 972583076.22 柳工1321428070.36696032955.24 485972461.20 项目 2011年 2012年 2013年中联重科 8065640596.14 6503202770.54 2885477138.78三一重工 8648898948.49 4079499000.00 1941299000.00徐工机械 3378628483.51 681644042.27 972583076.22柳工 1321428070.36 696032955.24485972461.20流动比率比较流动比率比较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 2.179635889 1.933705225 1.943250822三一重工 1.456343256 2.777257727 1.669624641徐工机械 1.675234357 2.60638219 1.968199828柳工 1.623543863 2.990357238 2.668190634速动比率比较速动比率比较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 1.824462474 1.60483771 1.728533263三一重工 1.102352314 1.669333315 2.777123417徐工机械 1.312356566 1.76504028 2.330350982柳工 1.182346566 2.117382965 2.532146656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联重科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较2011年,2012年都有所减少,但现金净流量有上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排在第2,第3,第2位。
从其他资料分析也可以知道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是较高的,这可以看出中联重科在我国的机械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联重科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趋于稳定,变化量不大,是同行业中最稳定的,可见,中联重科发展已经达到成熟期。
第三部分:中联重科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其中,S代表 strength (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 (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以下是我对中联重科做的一个简短的SWOT分析。
(S)1.技术上的优势(1)作为从国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中联重科力求在制约公司和行业技术发展的难题上获得突破,探索和引领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
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新产品诞生,年申请专利200多项。
(2)中联重科继承了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科研和技术攻关力量十分雄厚,设计、试验手段先进。
2.竞争能力优势(1)行业起步早,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2010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 2产品齐全,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66个产品系列、64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全的工程机械企业。
3.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有着基于高质量基础上的知名品牌,即“中联重科”作为依托,能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发展。
然后,中联重科有着强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据中联重科副总裁、海外分公司总经理何文进先生介绍,员工采取“浮动工资固定工资”,其中浮动工资占总工资的 20,固定工资占 80的激励方式,这样能在保证员工一定收入的同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4.中联重科有着有利的地理位置。
其总部设在湖南的省会长沙,其位置的优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5.中联重科还拥有其丰富的经营经验和成功经验等。
(W)一方面,与国际巨头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相比中联重科生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较差,其竞争实力较低,并且其关键技术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因而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
另一方面,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够。
其次,尽管它在产业技术上拥有优势,但因为其巨大的业务拓展,这可能导致对某些领域的控制力不够强。
它可能在适应性上比起更加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存在劣势。
再次,来自国内其它工程机械企业如徐工集团的竞争压力。
(O)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是对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2009 年中央出台的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明确指出扶持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市场,以及“十二五”规划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就是很好的证明。
另外,国内今年来一直在推动保障性住房、高铁建设、水利建设以及公共基础设备的建设是中联重科继续高速发展的机遇。
其次,最大的竞争对手三一重工面临衰退。
(T)首先,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整体经济运行延续下行态势。
其次,来自国外同行企业的竞争性威胁,这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国外企业的进入对本国企业造成的威胁,还有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产生的威胁。
最后,威胁来自于产品自身的特点,由于产品的更新速度的加快,对企业的研发和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综合上面对于中联重科的 SWOT 分析,必须针对该企业的各个方面,积极利用优势和机会,转化劣势和威胁,从而取得公司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