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麦积初中梁绒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

学生是教师的劳动对象,也是劳动成果的体现者。

教师的事业始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教师的生命历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走完的。

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

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物质基础是师生之间的教育活动。

现行的师生活动有单向性,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少,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难以进行自我完善,做出独立的判断;现行的师生活动有功利性,“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了学生道德、情感上的教育。

更为严重的是,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现行的师生活动有间离性,这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惟应试、升学为己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流,“话语”单薄、单调,这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能长期存在的合理性是顺应了整个教
育的需要。

但其不合理性,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对素质教育而言,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总之,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

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

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在这方面,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大教育家,如:陶行知、叶圣陶、马卡连柯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当然,爱学生的前提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首要的是把尊重、信任学生看成是首要工作,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人格独立平等的主体。

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保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对特殊学生要特别的关心和呵护。

当然,情感交流是一个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的反复过程,对此我们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日趋多元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更贴近时代、更丰富多彩。

总之,挖掘学生身上的可施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为改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行以实现。

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是活生生的,都是有个性的,充满着情感的,而且潜在着智慧,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顺其天性而育之,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这种氛围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带着一种热烈的情感来参加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情不自禁地想学。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师生关系不好,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

师生关系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充分了解学生期望中的教师形象。

学生与所喜爱的教师相处,可以形成学习的良好心境,这种心境能够激发起积极的认识、意志等活动,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可见,教师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中,学生渴望与教师建立一种相对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1、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教师要多一点微笑。

学生希望教师常有笑容,“我们最不喜欢老师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上课”这是很多学生的反映。

教师的微笑就是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

正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
精神交流”,而“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学生的态度啊”。

2、要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学习。

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教师本身语言的魅力以外,还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

例如,当学习函数时,比较枯燥无谓,就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情绪高涨时,趁机让他们多讨论多吸收知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主动接近,与他们交朋友,走进教室、宿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真诚倾听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对学生真诚相待,悉心指导,让他们自己体会,去寻找答案。

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也是一个互相尊重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变冷若冰霜的命令为满腔热忱的引导,变包办代替的灌输为循循善诱的启发,变严厉的惩罚为充满真情的鼓励。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像长辈对晚辈的严格之爱,有像朋友间的真诚之爱。

九年级学习相对枯燥乏味,为了点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大多是采用“利诱教学法”,我平时对学习上要求很严,告诉他们只要每次成绩取得名次,就奖励他们看电影。

由于平时他们学得时间太多,玩的时间少,这样一说,学生很希望考好来放松一下,他们就会很奋力拼搏。

当然教师说出的话一定要负责。

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一定要兑现诺言。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地位,一方面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为人师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的“学不可以已”、“学而不厌”的求知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最有成效的教师是那些不断增长他所教学科和有关方面知识的人,学生最钦佩、最愿效仿和追随的榜样是品学兼优的教师。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让师生关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旦学生爱上学习,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爱”,恰恰需要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课堂看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才会在广阔的知识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