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儿童创新的大门,让它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教育。

一、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高涨,积极思维、大胆探讨,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愉快和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敢于发言、有机会发言,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尊重,以及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成功感。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挖掘教学内容中创新的生长
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因为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甚至萌发有创意的想法。

教师采取的方法应该是着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使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把自己的创新品质带入数学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甚至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

低年级教学还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童话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兴趣。

三、教师要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必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先出示了李老师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然后设疑:“你认为李老师每天上班走那条路更合算呢?”学生马上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用手中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三角形并做好记录,在探索中自然地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尝试、实验、思考、总结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能主动获取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转化的源泉。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想象丰富认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去深刻挖掘它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只要我们教师顺应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积极设计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庙中心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