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临床医学院社会调查报告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医学生的应对对策作者苏志远、李军荣、邹志雄、黄文杰、许启良学号 2008013097、2008013155、2008013099、2008013083、2008011096指导教师黄晓其2011年8月25日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医学生的应对对策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纯粹的医患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医生与病人之间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
作为医学生,我们在每段医患纠纷新闻过后,总有各种复杂的情绪。
而这样的疑虑,会让我们动摇理想,让我们举棋不定,难以前行。
故藉近日“患者千里赴莞砍死医生”这一事件,通过问卷的方式,通过统计分析了解认识反应现代城乡医患关系的现状,展开对现代城乡医患关系的分析,以探求作为医学生对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应对对策。
关键词:医闹医患关系现状医学生应对对策根据东莞市卫生局方面的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市由于医疗纠纷导致“医闹”事件只有2宗,而2005年以来“医闹”事件每年都维持在40宗左右的高位上。
该局的另外一项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东莞的医疗纠纷逐年上升,而最终采用合法途径解决的不超过10%。
多数患者在与医院产生医疗纠纷后,选择在医院哭闹、殴打医务人员、甚至找“医闹”的方式来向医院索要赔偿。
【1】在现代社会中,纯粹的医患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医生与病人之间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
笔者作为医学生,在不断的见习中、生活中,开始由事不关己的局外人,转变成焦虑的当局者。
从简单的排队就医纠纷,到一段段身边诸如“久病未愈,患者千里赴莞砍死医生”“无红包,产妇惨遭缝肛”,在每段新闻背后,听到“砍得好”“医院就是黑店,黑死不少人”之类的揪心的评论。
作为医学生,我们在每段新闻过后,总有各种复杂的情绪。
而这样的疑虑,会让我们动摇理想,让我们举棋不定,难以前行。
故藉近日“患者千里赴莞砍死医生”这一事件,通过问卷的方式,通过统计分析了解认识反应现代城乡医患关系的现状,展开对现代城乡医患关系的分析,以探求作为医学生对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应对对策。
1 资料来源与方法由于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真正言论相对自由的是广阔的网络世界,所以我们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8/17至8/23,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抽样调查,最后有效问卷150份,本文所采用的统计数均为这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2 总体分析-----在事件的刺激下,负向评价略高于正向评价在“患者千里赴莞砍死医生”这一事件的曝光后,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后,整体上我们得到的数据显示:负向评价略高于正向评价。
不排除事件带来负面冲击,让群众网民对医患关系的改善失去信心,以至于在问卷的问题2上,64.7%(97人)认为医患关系愈来愈差,认为医患关系一般的28.7%(43人),而最后仅有6.6%(10人)对医患关系的改善有所信心,让我们感到失望的同时,也认识到作为医学生必须要认识到问题严重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及从现在起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医疗规范。
3 归咎于谁近年来各地因为医患矛盾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屡见不鲜,病人家属围堵医院、殴打医生、破坏医院财物等等事件有增无减,全国几乎无一医院幸免。
即便是医生被砍这种恶性事件,也并非首次。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禁让人深刻反思其深层次原因。
3.1医生的责任-----态度决定医患矛盾“服务意识不佳,人文关怀不够”77.3%(116人)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导致这件事发生的主要原因。
医患双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地解除医患之间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医患矛盾,还可以避免部分事件的发生。
一方面医疗活动极其复杂,其中充满风险,部分患者认识不到这一点,视医院为保险箱,认为医生一定能看好病,一旦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就视为医生治疗不当引起;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与患者沟通,尽量缩小双方认识差距。
此外.良好的沟通还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而9.4%(14人)的被调查者认为“总体医疗技术相对落后”是在这件事中的成因。
这是难以避免的,中国是人口大国,对医务人员的需求量也相应的增大,但由于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以及媒体的煽风点火,我们不难想象会越来越少的莘莘学子想从事医务工作。
而在我们,中医复兴缓慢,西医的医疗技术不如国外,人才流失,这都造成我国总体医疗技术相对落后。
而13.3%(20人)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归咎于“医德医风不良”,医德医风的整治已经是老生常谈。
我国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其实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害群之马。
这些人服务意识薄弱,道德品质低下,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患者的权益,开大处方、过度医疗,浪费患者有限的资源;收受“红包”、回扣,然后在媒体的放大效应下,导致患者产生怨愤和不满。
【2】表一 问题3:患者方面所担负的责任主要是3.2患者的责任-----常识缺乏难以沟通调查结果显示(表一):50%的人也清楚认识到作为患方,“相关知识欠缺,检查治疗依从性差”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诊疗服务的风险源于医学本身存在的许多未知的、难以预测的因素,而作为循证医学,诊疗的服务,有时必须要求,逐层排出,这都要求患者对检查治疗有一定的依从性,同时只有在患者有部分相关知识,才能积极配合。
外国的患者,他们看病时,都会自己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当他们看病时,他们要求医生给的是一个适合其治疗的方案供其选用。
这都大大地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让我们惊讶的是,18%的人认为作为患方,不应该负任何责任。
也正是存在这种的高高在上的消费者观念,认为自己花费了时间和金钱就应该得到预期的健康,过高的期盼,必然会导致各种的不满意,而引发纠纷。
25.3%的认为“受不良的诱导太多,缺乏理性思考”,而不良诱导主要来源于本分媒体不实的报道,在以下会继续论述。
3.3政府的责任-----医保政策不合理我国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政府的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不合理,医疗保障没有真正的覆盖全部人群,以致大部分人对医保不满意,然后医务人员,作为医务的工作者,也没有权利干涉,只能按章办事,这导致群众对医保的不满都发泄在医务人员身上,这必然导致纠纷的增多。
调查中,68%(102人)的人认为“医保政策不合理,限制大,导致治疗成本高”,可见虽然群众是认识到这是政府的责任,但唯有在医生中得到发泄不满的权利。
而22.7%(34人)认为“缺乏相关管理,导致医疗市场混乱”,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医药已经成为一种货物、消费品,在市场中受各方面的调控,而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奸商的唯利是图,必然导致药价的节节高升,这无形中增加了医患关系的压力。
9.3%(14人)的人认为“医务人员待遇不佳,缺乏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导致工作热情低下”。
的确,我们看到由于法制的不健全,医疗关系中,举证倒置的法律环境,舆论的种种压力,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热情必然有一定下降,而恶性循环下,医疗关系的只有一步步的走向不乐观的局面3.4媒体的责任-----过于负面易误导在媒体责任的问题上,网友们各持有不同的意见,结果相对较为分散。
认为报道客观真实的44%(66人),认为报道时常片面的有35.3%(53人),认为报道极不科学、夸大医疗事故并误导大众的有26.7%(31人),可见媒体在医患关系中虽然不实当局者,却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几月前,《南方都市报》声称一名为产妇进行痔疮治疗的助产士,故意缝合产妇肛门。
去年11月,中国的权威媒体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北大一院非法行医,允许医学生进行外科操作,致使一名患者死亡。
尽管该院及中国卫生部均明确表示,在持有医师执照的医生指导下,医学生参与临床诊疗操作是合法的,但医生和医院却遭受严重的信任危机。
此类错误报道到底是媒体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还是仅为追求眼球效应,实在难以说清。
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误解,伤害的将必然是医生和患者二者本身。
【3】4医学生的应对对策4.1增强安全和法律意识,培养责任感和诚信度值得肯定的是国家等相关部门在努力健全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学校在引导我们增强法律保护意识。
而作为医学生,应该从提高自己法律、法规意识着手,积极参加医护人员的培训,同时通过自学等各种途径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在日益完善的教学配套中,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到相关法律的学习中,选修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我们设立的《侵权责任法》公选课,不断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诚信度,同时努力提高自己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4.2提高诊疗技术,减少防御性诊疗行为调查显示,97.3%(146人)的患者会把“医术高超”作为标准选择医院。
美国的Mcquade把防御性医疗行为定义为:“医生为病人进行治疗、检查的目的不是完全出于对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是保护医生不受到批评、指责”。
【4】在“举证倒置”的法律环境下,在医患信任度急速下降的社会中,再加上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外在压力以及医疗行为本身的高风险性,防御性诊疗行为是难以避免的。
在短短的见习时间中,我们可以深切地看到很多时候,老师们潜移默化地教我们的如何保护自己,教我们怎样避免犯错。
而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在努力提高诊疗技术同时,开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诊疗中务必做到最优化原则,尽力做到疗效最佳、痛苦最少、耗费最少。
同时坚决摒弃诊断治疗中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随意扩大检查范围、“套餐式”检查、开“大处方”等行为的发生。
在《黄帝内经》“征四失论”、“疏五过论”的基本精神,就是不伤害病人,我们必须秉承国医高尚的医德医风。
本着《大医精诚》的精神去学习工作。
4.3加强沟通意识,重视人文关怀“服务意识不佳,人文关怀不够”77.3%(116人)的受访者在医生在医疗事故中的责任持有相同意见。
中医一直讲求整体观,关心人的情志心理,把七情与脏腑气血联系,重视人文关怀,从根本上去看待疾病,解决病情。
同样地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它重视心理对疾病的影响。
所以,作为以后医务从业者,我们必须要顺应这样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
不难看出,这次的调查中,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医生不乐意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态度恶劣,让人总感觉欠了什么”。
在这个人文关怀匮乏的社会中,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地加强沟通,及时、适当的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充分理解医务人员,明白了解诊疗疾病中必要的诊疗手段,也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要培养自己的耐性,时刻保持笑容,这样才能给患者以足够的温暖和信心。
[参考文献]:[1]李平等面部肌肉痉挛久治未愈患者卢某千里赴莞砍死医生[J] 南方都市报 2011,8.17[2]余珊医患关系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26(23)[3]薄三郎英顶级刊物关注中国医患矛盾:医生职业形象太差[J] 新京报2010,09.05[4]程红群等对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 2002,12附录:医患关系现状调查表在当下社会,在种种因素的的促成下,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事故日渐频见,而近日发生在东莞长安的一起患者砍死医生的医患纠纷,激起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