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国际税法

第十二章 国际税法


2、所得来源地的确认 (1)营业收入所得。各国都是根据营业活 动发生地确定营业收入所得来源地,但是 对于“营业活动发生地”的理解又可分为: 营业机构所在地、商品交货地和销售合同 签订地等。对非居民营业所得的征税
(2)对非居民劳务所得 劳务所得可以分为独立劳务所得和非独立 劳务所得。各国确定劳务所得来源地的标 准主要有:劳务履行地、劳务所得支付地 核劳务所得支付人居住地。
居民税收管辖权,是指一国政府对于本国税法上 的居民纳税人来自境内境外的全部财产和收入 (即环球所得)实行征税的原则。居民税收管辖 权源于国家主权的“属人原则”。在国际税收实 践中,各国均以“税收居所 税收居所”这一属人性质的连 税收居所 结因素来确定居民纳税人。税收居所是指纳税人 与征税国之间存在着的以人身隶属关系为特征的 法律事实。纳税人根据居住国原则而承担的纳税 义务,因为不受国界的限制,所以被称为无限纳 税义务或环球纳税义务。
三、国际逃、避税的危害 国际逃、 国际逃、避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严重损害有关国家的税收利益; 2.造成国际资本的不正常移转,引起 国际经济关系的混乱; 3.违背税收公平原则,损害税法的尊 严。
四、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1.跨国纳税人从事国际逃税的主要方 式 (1)不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资料,隐 匿应税所得 (2)谎报所得和虚构扣除 (3)伪造账册及收付凭证
4.扣除法 扣除法是指居住国在对跨国纳税人征 税时,允许本国居民将国外已经缴纳税款 视为一般费用支出从本国应纳税总所得中 扣除。
第四节 国际重叠征税 一、国际重叠征税的含义及与国际重复征税的区别 国际重叠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笔所 同一笔所 不同纳税人手中各征一次税的现 得在具有某种经济联系的不同纳税 不同纳税 象。 国际重复征税与国际重叠征税的区别主要在于: 1、 产生的原因不同。 2、 纳税人不同。 3、 范围和层次不同。 4、 税种有可能不同。
二、国际重叠征税的消极影响 1. 造成跨国纳税人税负过重。 2. 使公司尽量不分配股息或少分配股 息。 3. 使公司尽量使用借贷资本。
三、国际重叠征税的解决办法 1.股息收入国所采取的措施 (1)对来自国外的股息减免所得税 (2)准许国内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合 并报税 (3)对外国所征收的公司所得税实行 间接抵免 间接抵免,是指母公司所在国对子公 司向东道国缴纳的公司所得税所给予的税 收抵免。
2.跨国纳税人从事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1)通过纳税主体的跨国移动进行国际避 税 (2)跨国联属企业通过转移定价和不合理 分摊成本费用进行避税 (3)跨国纳税人利用避税港进行国际避税 (4)跨国纳税人有意弱化股份投资进行国 际避税
五、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的防范 1.国内法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的措施 一般国内法律措施主要有强化国际税务申报制度,加 强会计审查制度,实行评估所得申报制度等。 特别国内法律措施主要有: (1)采用正常交易原则,防止跨国联属企业通过转 移定价和不合理分摊成本费用进行国际逃避税。 正常交易原则,是指将联属企业之间的关系当作彼此没 有关联的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来处理,联属企业各个经济 实体之间的营业往来,均按照独立竞争的、公平的市场交 易价格核算。
(二)国际税法的定义与法律特征 国际税法是调整国际税收关系,即国家间税 即国家间税 收分配关系,以及国家与跨国纳税人之间税收征 收分配关系,以及国家与跨国纳税人之间 纳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税法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 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以及国际经济法的其他分 支相比较,其法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体的特殊性。 2. 客体的跨国性。 3. 调整对象的广泛性 4. 法律规范的多样性。
二、国际税法是调整跨国税收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 和 (一)国际税法的产生 国际税法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二:一是国际经济交往的 发展;二是所得税制度在各国的普遍建立。 与此相联, 国际税法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世纪末以前,由于国际税法产生的历史条件不 成熟,国际税法尚未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产生。 2.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国际税法的萌芽 阶段。 3.二战后至20世纪末是国际税法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3.居民税收管辖权冲突的协调 无论是自然人居民身份冲突,还是法 人居民身份冲突,目前均是由有关国家间 通过双边税收协定来协调解决。一般有两 种解决办法可供选择:一是由缔约国双方 通过协商确定纳税人的居民身份归属;二 是在税收协定中预先规定一种解决冲突时 应依据的标准或选择顺序。
三、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1、跨国所得分类:从国际税法的理论和实 践的发展过程来看,早期一般将跨国纳税 人的所得划分为动产所得和不动产所得。 现在,一般划分为营业收入所得、消极所 得、财产所得、劳务所得和其他所得/其中 消极所得,指纳税人非积极的经营活动而 是投资活动取得的所得,如利息、股息和 特许权使用费等。
3.抵免法 抵免法,也称外国税收抵免,指纳税人可将 已在收入来源国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在应当向 居住国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内扣除。 抵免法按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抵免与间 接抵免、单边抵免与双边抵免、全额抵免与限额 抵免等。目前,在实行抵免法的国家中,大多采 用限额抵免,即居住国允许跨国纳税人扣除其国 外已纳税款的最大数额为国外所得部分按居住国 所得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抵免限额的计算,实 践中又有分国限额、综合限额及分项限额之分。 国际税收饶让是国际税收抵免的一种特殊安排。
第三节 国际重复征税
一、国际重复征税的定义与类型 国际重复征税,也称国际双重征税,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各依据自己的税 收管辖权按同一税种对同一纳税人 同一 同一纳税人的同一 同一纳税人 征税对象在同一征税期限 同一征税期限内同时征税。 征税对象 同一征税期限 国际重复征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 对同一纳税人都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情况下 产生。税收管辖权的冲突或重叠是产生国 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
国家间税收管辖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三种 类型: 1. 居民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2. 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3. 居民税收管辖权与来源地税收管辖 权之间的冲突。
二、国际重复征税的消极影响 国际重复征税有悖税收公平原则,也影响 跨国投资者的积极性,阻碍资本流通和商 品流通。
三、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1.运用冲突规范划分征税权 2.免税法 免税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 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和位于国外的财产免于 征税。免税法有全部免税法与累进免税法 之分。
二、居民税收管辖权 1.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确认 (1)住所标准。住所是自然人设立其生活根 据地并意欲永久定居的场所。 (2)居所标准。指一个人在某个时期内经常 居住地场所,并不具有永久居住地性质。 (3)居留时间标准。 (4)国籍标准。这个标准仅有美国和墨西哥 采用。
2.法人居民身份的确认 (1)法人注册成立地标准 (2)法人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 标准 (3)法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
2.股息付出国所采取的措施 (1)双税率制 双税率制,也称分割税率制,指对公司利润 中的积累部分和分配部分实行不同的公司所得税 率,用于分配的利润税率低,用于积累的利润税 率高。 (2)折算制 折算制,也称冲抵制,指股东所收取股息后 应交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用一部分付息公司已缴 纳的公司所得税税款予以冲抵。
第五节 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
一、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的含义与异同 国际逃税,是指跨国纳税人采取某种非法手 段或措施,以减少或逃避就其跨国所得本应承担 的纳税义务,从而违反国际税法的行为。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的 差异或国际税收协定的漏洞,通过各种形式上不 违法的方式,以减少或躲避就其跨国所得本应承 担的纳税义务的行为。 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的区别主要在于:国际 逃税是公然违背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非法 行为;而国际避税则是采用形式上不违法的手段 来规避有关国家的税收管辖。
(2)防止纳税人利用避税港进行逃、避税的法律 措施。 在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阻止基地公司的设立, 禁止非正常转移利润和取消延迟纳税等。 (3)防止纳税人通过变更税收居所逃、避税 的法律措施。 (4)防止跨国纳税人弱化公司股份资本逃、 避税的法律措施。 2.国际法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的措施 (1)建立情报交换制度 (2)在征税方面提供相互协助
国际税法
第一节 国际税法概述
一、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 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 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取得财政 收入的活动。 收入的活动。 1、税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强制性、 无偿性和固定性。 2、现代各国的税收体系通常包括:所得税、 商品税、财产税、行为税和资源税体系。
(3)对非居民投资所得 确定对非居民投资所得来源地的标准主要有:投 资权利发生地(即权利的提供人的居住地)和投 资权利使用地(权利或资产的使用或实际负担投 资所得的债务人居住地) (4)对非居民财产所得 对转让不动产所得来源地,一般认为是不动产所 在地。但是对于其他财产,则标准不一。
四、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行使 1.对非居民营业所得的征税 在国际税法上,对非居民营业所得的征税,目前各国 都普遍接受并实行常设机构原则 常设机构原则。 常设机构原则 常设机构原则,是指来源国仅对非居民纳税人通过设 在境内的常设机构而获取的工商营业利润实行征税的原则。 (1)常设机构的概念和范围 常设机构首先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其全部或部分生产、 经营的固定场所。但缔约国一方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境内 并未通过某种固定的营业场所从事营业活动,而是通过特 定的营业代理人开展业务,仍有可能构成常设机构的存在。
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它是指一国政府针对非居民 纳税人就其来源于该国境内的所得征税的原则。 依国家主权的“属地原则”,来源国原则的实施 是通过认定纳税人的各种所得与征税国之间存在 着某种经济上的源泉关系的地域连结因素来完成 的。这种表示属地性质的地域连结因素,在国际 税收实践中被称为“所得来源地 所得来源地”或“所得来源 所得来源地 国”。纳税人依来源国原则而承担的纳税义务, 因仅限来自来源国境内的所得,故被称为有限纳 税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