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11 月第31 卷第141 期地下水G round w aterNev▪, 2009Vo l▪31 NO▪6城市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苏新礼, 张学文( 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宁夏银川750001)[摘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体不同程度污染,城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受到威胁,加强水源地管理及保护工作,科学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对策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最后,提出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强化管理; 合理开发及配置水资源,优水优用,改善现有城市用水结构,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河道,水库污染源控制、治理和水源涵养,保障水源供水水质等四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建议。
[ 关键词] 水源地饮水安全保护[ 中图分类号] X52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4- 1184( 2009) 06- 0110- 021 概况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业生产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工业废水、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排放, 农田残留农药及化肥进入水体, 造成主要表现在部分水源地水质变差,水量衰减、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为了加强城市及农村水源地管理及保护工作, 水利部于2005 年7月下达“办规计[ 2005] 120 号" 文件, 开展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的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
通过开展该项工作, 进一步查清宁夏城市饮用水安全现状, 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建设方案, 科学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对策及措施, 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为今后一个时期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保障城市饮水安全。
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河道型、水库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污染物总量控制意见、城市水库型水源地泥沙及面源污染控制、城市饮用水源调配和供水水源工程建设方案,应急饮用水水源和储备工程建设规划、城市水源地建设优化配置、城市供水方案等。
2005 年, 水利部布置开展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工作。
针对我国当前地下水面临的问题, 在全国水资源规划有关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和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的基础上,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合理安排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对保障饮水安全, 维持良好生态与环境, 加强城市发展与水源地建设的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 预防城市污水排放对地下水污染, 实现污水资源化, 采取超采区保护工程措施, 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压缩的超采量, 使部分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速率和超采区面积扩大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节水、治污,增加污水处理回用量,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适当采取跨流域调水等措施, 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度,逐年压缩和调整地下水开采量。
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要建立水源保护区, 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
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方面,宁夏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
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专管和用水户协会结合的模式,实行水权分配制、两步制水价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供水服务体系与供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
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应急抗旱预案与机制。
一是, 加强制度建设。
几年来, 从自治区到各地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
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 宁夏南部f t区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 、 宁夏农村供水工程价格管理办法 和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等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二是,加强运行管理。
近年来,大部分县(市、区)高度重视和加强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 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因地制宜确定工程管理方式,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
水窖、土园井等小型工程, 农户自建自管自用; 泉水改造等受益范围小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在受益户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管理; 对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 由水利局专设机构进行管理。
2 采取的保护措施1)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和水利部等五个部、局颁布的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划定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制定了辖区内重要供水水源地相关保护管理办法。
2)依法履行水资源保护职责,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需设置或扩大入河排污口时,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的监测,实时掌握水源地水质、水量动态变化情况。
及时调查统计水源地规模、水源保护[ 收稿日期] 2009- 09- 10[作者简介]苏新礼(1964-)男,宁夏石嘴ft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评价、利用与保护工作。
110第31 卷第6 期地下水2009 年11 月区边界范围、水源地供水人口等信息。
4)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做好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及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
为确保已有水源地的持续稳定开采, 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开采设计方案施工开采, 禁止在标定的水源地保护区打井取水, 必要时关闭农灌机井。
按照地下水监测规范要求, 加强开采期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 正在加紧实施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站网,监测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等, 确保水源地长期有效的开采和正常运行。
5) 制定水源地保护应急预案, 为预防水污染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物质、通迅调度、技术支撑,建立水源地预警预报系统。
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水源污染, 使供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或威胁供水安全时, 水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 对污染源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 并对水污染事故进行处理。
6) 认真履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审查工作和取水许可制度。
对取用水户的取用水逐步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制定年度开采指标, 加强取用水户用水计量和供用水统计, 对用水户的用水过程加强年审等监督管理措施。
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措施, 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 对超采区的开采井采用法律或行政手段该封就封。
7) 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供水水源工程建设。
宁夏中北部地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水源和少量黄河水。
南部生活用水来源于水库蓄积的河道水和大气自然降水及少量的地下水。
根据“先地表水后地下水, 先生活用水后生产用水" 的用水原则, 中北部也在积极通过水权转换, 节约农业用水反补城市用水, 规划利用黄河水, 储备地下水源。
通过西夏水库的建设, 将银川市工业取用的优质地下水置换出来。
六盘ft供水工程, 将大大缓解宁南f t区部分地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压力, 同心县东部人饮水重点工程建设, 对于干早缺水的同心县东部来说,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生活饮用水质量和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将发挥巨大作用, 结束了常年吃苦咸水和吃水无保障的现状。
8) 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
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专管和用水户协会结合的模式, 实行水权分配制、两步制水价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供水服务体系与供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
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应急抗旱预案与机制。
9)实施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饮用水水源汇流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工程,对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或直接进入一、二级保护区的入河排污口进行综合治理,提出排污口封闭、整治,清污分流、截污,面源治理,固体废物清理处置, 污染底泥清淤等措施的工程规划。
在水源上游汇流区,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措施, 构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缓冲三道防线恢复植被、控制水上流失、涵养水源。
3 水源地管理及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宁夏城市、农村水源地管理及保护工作在不断加强,由当地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水源地,已陆续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但是在具体工作中,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保护区虽有相关的保护管理规定, 但监管力度不够, 保护措施难以落实, 管理和执行难度较大。
2) 水源保护区面积过大或过小, 进行保护区划定时还应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3) 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在各城市水源地管理办法中虽有所规定, 但没有明确保护区职能范围和相应的管理部门。
4) 水源地水源保护区违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 水源地供水安全存在隐患。
5)现状水源工程缺少应急水源、补充水源、替代水源的工程方案具体落实, 饮水安全保障性仍然不足。
4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建议1)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强化管理。
当前,宁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最为突出问题是管理措施薄弱, 尤其表现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只管水源不管供水, 供水的不管排水, 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 ,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政企不分、效益不佳。
强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关系协调、调控有序、令出一门的管理体系。
二是逐步建立起法律监管、技术保障、监测与应急、社会参与的四大长效监管体系。
三是开源节流,增加有效供给, 增强节水意识,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
四是继续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对水源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 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体制保证。
五是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
六是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全面规划, 形成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的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水源涵养和保护, 加强地表水源入河排污和地表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力度, 完善地表水源、地下水源的监测站点,建立完善的饮水安全监测网络。
2) 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 优水优用, 改善现有城市用水结构,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
切实保障和协调不同水平年城市、农村供水。
水质安全和水量保障统一,水资源合理配置,首先满足饮用水要求,统筹安排供水水源的工业、农业等其他用水。
提高饮用水日常供给(常规水源) 和应急供给( 储备水源) 的保障能力。
建立相应调度管理机制, 增强防御突发污染事故、连续干旱年和特殊干旱等风险的能力。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河道、水库污染源控制、治理和水源涵养, 保障水源供水水质状况。
4) 制定饮用水水源突发事件安全预案和预警制度, 保证饮用水供水安全。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