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医学免疫学概述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 获得形式 发挥作用时相 适应性免疫
固有性(或先天性) 获得性免疫 无需抗原激发 需接触抗原 早期、快速(数分钟-4 4-5天后发挥效应 天)
免疫原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记忆 举例 无 抑菌、杀菌物质,补 体,炎症因子,吞噬 细胞、NK细胞、NKT 细胞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 体 有,产生记忆细胞
免疫耐受的发现
• Owen的观察 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 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Ag所致的免疫耐 受现象
异卵双生的牛
红细胞嵌合体
(四)免疫系统的全面认识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三、 现代免疫学时期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1978年发现抗体基因重排是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多 样性的原因 T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克隆
二、 科学免疫学时期
(一)科学免疫学的兴起: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 的推广
• Pasteur观察到细菌、发明培养基、制备疫苗;
• 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 19世纪中叶,显微镜的改进使人们可在镜下直接观察到细 菌,导致病原菌的发现。 1850年,首先在感染羊的血液中看到了炭疽杆菌。
Pasteur证明实验室培养的炭疽杆菌能使动物感染致病,并 且发明了液体培养基,以培养细菌。
•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 用;
• 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抗菌物质。
(一)固有免疫免疫应答
(Innate Immune Response)
• 特点:是生物体接触抗原前就具备, 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无记忆性 和特异性; • 效应细胞:吞噬细胞和NK细胞。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以后,被免疫细 胞识别,激活T、B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和 体液免疫应答,最终清除病原体,促进疾 病的痊愈以及防止疾病的再发生。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 特点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特点: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性,自 我耐受,特化作用,自我限制 效应细胞为:T、B淋巴细胞。
抗原的结构与抗原特异性
Landsteiner(1910)等人首先应用偶氮蛋白的人 工结合抗原,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化学 基础开始的。认识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很小的 分子,他们的结构不同,使其抗原性不同。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20世纪30年代,通过电泳证明,抗体是γ-球蛋白
抗体四肽链结构的阐明
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 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Antigen
Th cell Antigen processing, Th1 presenting
Th2
B cell
APC CTL plasma cell Antibody
固有免疫应答是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并启动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B细胞的主要定居地 T:35%、B:55%、Mφ:10%
淋巴结 对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和
T细胞的主要定居地 T:75%,B: 25% 。
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MALT)对局部抗原产生免
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一、淋巴结
1. 淋巴结的结构 皮质区
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 初级淋巴小结—含静止的初始B细胞 生发中心(次级淋巴小结)--增殖分化的 B淋巴母细胞 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细胞、毛细血 管后微静脉 髓质区:髓索(淋巴细胞)和髓窦(巨噬细胞)
3. 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若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可导致T细胞缺乏和细胞免疫 功能缺陷。
免疫调节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 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后启动免疫应答的主要 部位。 脾脏 对血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和
三、免疫性疾病
四、免疫学应用
• 免疫学的研究与应用,使严重的传染病,如鼠疫、 霍乱等得以预防和控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征服 疾病的最杰出成绩。
ABO血型的发现,血液定型成为普遍应用的常规,输血挽救了无数病人。
抗体的发现和生产,不仅成为直接治疗疾病,或经携带药物定向选择地 杀伤肿瘤,且发展为多种类型的药盒,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为诊断各 类疾病提供独特的方法。
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
多能干细胞
HSC
髓样祖细胞 MSC
淋巴样祖细胞
LSC
NK
单核细胞
肥大细胞
B 红细胞 血小板
T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三)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卵黄囊 肝 脾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1)CD34 2)CD117 3)Lin-细胞
免疫学(Immunology)源于疫苗的研制和各种传染病的特 异预防,进而以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包括肿瘤) 的应答及其机理、免疫生理和病理的细胞及分子基础为基本 内容。
随着20世纪生命科学取得巨大进展,分子生物学与免疫 学的交融、渗入,免疫学被推到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 它不仅是一门人类征服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揭示生命奥秘 必不可少的学科,而且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独具活力的生长 点。
一、骨髓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红骨髓、黄骨髓 造血组织:由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组成 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 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
(二)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发生再次体液免疫 应答的主要部位
骨髓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二、胸腺
是T淋巴细胞,尤其是αβ+T细胞发育、分化、 成熟的场所。
1 .胸腺的结构
(1) 皮质:浅皮质层、深皮质层 (2.)髓质
2. 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1)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SCF、IL1、IL-2、IL-6、IL-7、GM-CSF、胸腺素、胸 腺肽等 2)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通过黏附分子及其 配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Koch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核杆菌成功,提出病原 菌致病的概念。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
Robert Koch 1843-1910, Nobel Prize in 1905 for his work on tuberculosis, Anthrax, Cholera, Tubercule bacilluHC限制性的发现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信号转导的研究
第三节 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基础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1. 诊断 2. 预防 3. 治疗
中枢
免疫学概述 免疫器官/组织
外周
免疫效应分子
医 学 免 疫 学
基础免疫学
NK细胞 免疫细胞 APC T/B细胞
抗原 抗体 补体 细胞因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耐受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 免疫缺陷 肿瘤免疫 移植免疫
临床免疫学
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学习的方法
特点:新、深、头绪多,难理解
搞清概念→整体理解→融会贯通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免疫器官及免疫 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在功能上是由各 种免疫细胞协同完成。 免疫器官按功能分: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 扁桃体、粘膜淋巴组织)
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免疫学的科学奠基理论
Burnet 学说及其对免疫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① 体内存有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在其细胞表面有识别 抗原的受体 ② 抗原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最后成为抗体产生细胞及免 疫记忆细胞 ③ 胎生期免疫细胞与自己抗原相接触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 态(禁忌细胞系) ④ 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可 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Nobel Prize in 1901 for demonstrating that circulating antitoxins against 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ins conferred immunity.
1959年,Porter 和Edelman对抗体结构进行研究证明
(三)免疫学重大学说和理论
体液免疫学派与细胞免疫学派的争论推动 免疫学发展
20世纪,创立了免疫学三个重要的理论
1897年 Erhlich 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 1957年 Burnet 1974年 Jerne 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网络学说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王 勤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物理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刺激
化学
生物
应答
神经 内分泌 免疫
免疫(Immunity)是从拉丁语Immunitas而来, 其原意是指免税(Except from “charges”),引 伸为免除疾病。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如 多种微生物后),产生一种特异性排除这些抗 原异物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机体识别和排除抗 原性物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