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情况调查(编译国际清算银行2010年12月发布的调查结果1)一、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流量数据分析(2010年4月底数据)(一)全球外汇市场概况全球共53家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参与了2010年第八届三年一次的全球央行有关全球外汇及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的调查(以下简称“三年期调查”)。
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政策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加全面、国际一致的全球外汇交易市场数据,使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更好的了解外汇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从而更准确的观察和预测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这次调查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协调下,参与机构共收集了1309家银行(2007年有1260家银行)和其他交易商之间发生的外汇交易以及场外利率衍生品交易的数据。
调查过程中,每个参与机构要求收集其管辖区内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汇总,然后国际清算银行收集各地区的汇总数据,再将其编制成全球的数据并发表。
与2007年的三年期调查结果相比,2010年的调查显示全球外汇交易量延续了2004至2007的趋势,再次呈现明显的增长。
2010年4月的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比2007年同期增加20%(详见表1),平均每天的交易量为3.98万亿美元,而2007年为3.37万亿美元(以2010年4月汇率计算)。
外汇市场交易变得更加国际化,2010年4月日均跨境交易占总日均交易量的65%,也就是说本地交易仅占35%,而2007年41数据来源:根据“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 Report on global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ctivity in 2010”by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编译整理。
月日均跨境交易占总日均交易量的63%。
将最近五期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可以发现,跨境交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
(二)外汇交易量从交易工具和交易对象反映的情况变化1、从交易工具看全球外汇交易量变化全球外汇市场中主要的交易包括即期交易、外汇远期、外汇掉期、货币互换2和期权及其他工具的交易。
其中,外汇掉期仍然广泛的被交易商用于提高货币市场中各种货币的流动性,外汇掉期在2010年4月日均交易量中占比最多,达到44%;外汇即期日均交易量占比则位居第二(详见表1)。
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的增加主要受到外汇即期交易额增长的影响,即期交易额占整个外汇市场交易量的37%,2010年4月的日均即期交易额为1.49万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48%(详见表1)。
快速增长的即期交易主要是因为活跃的“其他金融机构”交易,占了即期交易的51%,交易量达到7550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92%,而2007年即期交易中交易主体为“其他金融机构”只占了39%。
外汇衍生品交易继续扩张,但增速比起2007年4月同期有所减缓,这些外汇衍生品工具在2010年4月的日均交易额为2.49万亿美元,增长7%。
其中,外汇远期在2010年4月的日均交易额为4750亿美元,增长31%。
货币互换交易额为430亿美元,增长39%。
最受欢迎的外汇交易工具外汇掉期的交易额与2007年相比小幅增长,日均交易量为1.76万亿美元。
另外,货币期权在2010年4月的日均交易量下降2%,发生额为2070亿美元(详见表1)。
外汇衍生品交易仍然以场外交易为主,2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
简单来说,利率互换是相同货币债务间的调换,而货币互换则是不同货币债务间的调换。
货币互换双方互换的是货币,它们之间各自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
初次互换的汇率以协定的即期汇率计算,交易双方同时也协定到期时本金互换的汇率。
2010年4月日均场内衍生品交易量为1660亿美元,占外汇衍生品交易量的6.7%2、从交易主体看全球外汇交易量变化此次三年期调查中交易主体被区分成“申报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客户”。
其中,“申报交易商”主要包括那些积极参与本地及全球外汇和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金融机构,如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交易主体主要涵盖所有其他金融机构,如小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共有基金,保险公司,企业的金融子公司以及中央银行等;“非金融客户”主要是指一些企业和政府客户。
外汇市场交易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其他金融机构”交易活动的增加。
2010年4月“其他金融机构”的日均交易量为1.90万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42%,而且“其他金融机构”与申报交易商的交易量也第一次超过了申报交易商之间的交易量(详见表1)。
外汇市场中“申报交易商”之间的日均交易量增长11%,达到1.55万亿美元;其中,增长最快的为即期交易,其次是外汇掉期。
然而,外汇市场中“申报交易商”的外汇交易量占总外汇交易量的比例不断减少,从1998年63%的占比下降到2010年的39%。
2010年4月,外汇交易市场中与“非金融客户”的日均交易量减少10%,从2007年的5930亿美元减少到2010年的5330亿美元。
“非金融客户”交易额占了整个外汇市场的13%。
其中,即期交易的增加被外汇掉期和货币期权的减少所抵消,而外汇远期和货币互换交易量变化不大。
表1 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额*(按工具、主体划分)(4月份日均交易额单位:十亿美元)*对本地及跨境交易商间重复计算做了调整;**前期被统一归类为“传统外汇市场”。
(三)全球外汇交易中各国货币的占比情况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过去三年外汇交易中各国货币的占比变化不大,只有几个主要货币的占比稍微相互调整(详见表2)。
交易中使用最多的三种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占比增长了3%,而交易中前十位的货币占比仅增长了1.4%。
占比增长最快的货币应属欧元和日元,减少最快的为英镑。
而23个新兴国家货币的占比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1.7个百分点。
其中,增长较为明显的分别为土耳其里拉、韩元、巴西雷亚尔以及新加波元。
美元在外汇交易中的地位再次被欧元所动摇,在欧元刚刚推出之前的2001年调查中,美元占比达到了高峰值,占全球外汇交易货币的89.9%,之后美元的占比慢慢下降,2010年4月的调查中,美元占比为84.9%。
而欧元则从中受益,占比比上次的调查增加了2.1个百分点,达到39.1%。
另外,日元也受到欧元的影响,虽然比2007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达到19%,但仍低于2001年同期23.5%的高峰值。
英镑的占比在欧元发行后曾经一度达到16.5%,但在2010年4月的调查中显示其占比又回落到2001年13%的水平。
另外,瑞士法郎的占比为6.4%,比2007年同期小幅下降了0.4个百分点,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占比都增加了1%,分别达到7.6%和5.3%。
人民币在2010年的调查中被首次确定为全球主要交易币种之一。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货币日均交易量中的占比比2007年减少0.2个百分点,仅占0.3%。
表2 全球外汇市场各国货币交易额占比表(4月日均交易量占比)*因为每笔交易均包括两种货币的互换,所以总的百分比为200%;**港币、新加波元、新西兰元、韩币、巴西雷亚尔、瑞典克朗的1998年数据只包括国内本币交易数据;另外,瑞典克朗在2007年的调查中被作为全球主要交易货币之一,港币、新西兰元、韩币、巴西雷亚尔、人民币在2010年的调查中被作为全球主要交易货币之一对待;***土耳其里拉2007年以前的数据只包括国内本币交易数据。
(四)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情况相比2007年的调查,全球外汇交易中心的排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英国的银行2010年4月日均外汇交易量占了36.7%,占据第一位,比2007年减少了2.1个百分点;紧跟其后的分别是占17.9%的美国、6.2%的日本、5.3%的新加波、5.2%的瑞士、4.7%的香港和3.8%的澳大利亚(详见表3)。
与2007年调查结果相比,日本重新站上了第三的位臵,而新加波则赶超了瑞士。
与2007年交易额相比,增长额度最大的为英国的3704亿美元,其次是美国1592亿美元,日本621亿美元以及香港566亿美元。
其他国家中增长较快的分别是丹麦、法国、新加波、芬兰、土耳其和西班牙。
中国(不包括港澳台)的外汇市场交易额在近几年也有着明显的增长,2004年4月日均仅为6亿美元,2007年增加到93亿美元,其中2004年以前的数据只包括即期交易。
而2010年4月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地区外汇交易发生额比2007年增长1.13倍,达到198亿美元,占全球交易额的0.4%。
表3 全球外汇交易市场交易发生地域分布表(4月份日均交易额单位:十亿美元)*表格按照2010年4月交易额排序;**1998年到2004年数据只包括即期交易;***1998年数据只包括即期交易。
二、全球外汇市场交易存量数据分析(2010年6月底数据)(一)全球外汇市场存量的增长国际清算银行对全球外汇及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调查的第二部分是对存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其中包括了每半年一次的场外外汇衍生品市场统计数据,所有数据的收集都以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次的外汇市场调查要求为基准,截止日期为2010年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
半年一次的场外外汇衍生品市场调查主要是从G10国家(包括59个主要的交易商)收集存量数据,而三年一次的全球外汇市场调查则包括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外汇交易参与者的交易数据(其中包括半年调查的数据)。
流量统计包括了外汇远期、外汇掉期、货币互换、期权及其他工具的交易数据,而2007年和2010年的三年一次调查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存量数要比同时期半年一次调查的结果高出9%。
这次三年一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场外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名义存量数3环比2007年同期只增长了9%,而2007年的存量环比2004年则大幅增长83%。
从半年一次的调查结果看,2007年到2010年之间,所有外汇衍生品的名义存量数都在2008年6月调查中达到高峰值,随后便开始下滑,2010年6月小幅回升。
名义存量数为更好的了解场外外汇衍生品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但不应该用于衡量交易对手持有这些工具的风险。
在没有任何全面的可以用于衡量风险的标准的情况下,一个相对适用的概念——总市场价值4用于调查统计;三年一次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6月底场外外汇衍生品总市场价值的增长幅度相对名义存量数更大,环比2007年同期增长96%,达到3.2万亿美元。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造成资产价格的强烈变动,导致了外汇衍生品总市场价值在2008年下半年快速升高,随后逐渐回落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在2010年上半年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外汇衍生品总市场价值再次回升(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