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深四库全书收录书全集

陆深四库全书收录书全集

陸深四库全书收录书全集陸深四库全书收录书全集龙的传人辑录1、俨山集续集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南巡日錄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2、大駕)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3、淮封日記(暂缺)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存目4、南遷日記(暂缺)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存目5、蜀都雜抄四库全书 史部 地理类存目6、科场条贯7、史通會要8、同異録9、書輯10、古竒器錄子部 谱录类存目11、儼山外集四库全书 子部 杂家类12、河汾燕閒録子部 杂家类存目 四库全书 史部 政书类存目四库全书 史部 史评类存目四库全书 子部 儒家类存目四库全书 子部 艺术类存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13 、停驂録續停驂録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存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存目15、春雨堂雜抄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存目16、儼山外記(暂缺)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存目17、玉堂漫筆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存目18 、金臺紀聞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存目19、春风堂随笔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存目20 、知命録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存目21 、溪山馀话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存目22、願豐堂漫書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存目23 、行遠集四库全书子部别集类存目附录一:四库全书收录的陆深著述计23 种(实为27 种)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是集有費宷徐階二序文徵明後序續集前有唐錦序後有陸師道跋皆其子楫所編錦序及師道跋並稱尚有外集四十卷通此二集爲一百五十卷此本不載外集蓋外集皆其筆記雜著又自別行也明史文苑傳稱深少與徐禎卿相切磨爲文章有名書仿李邕趙孟頫賞鑑博雅爲詞臣冠階序稱深以經濟自許在翰林在國子數上書言事督學於晉參藩於楚旬宣於蜀則皆有功德於其士民而惜其獨以文章見宷序亦稱其以剴切不諛忤宰臣左遷以後畧無感時憤俗之意而舉其發教巖詩峽江道中詩證其無所怨尤今觀其集雖篇章繁富而大抵根柢學問切近事理非徒鬬靡誇多當正嘉之間七子之派盛行而獨以和平典雅爲宗毅然不失其故歩抑亦可謂有守者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集部四? 別集類四)南巡日錄卷北兩江總督採進本)明陸深撰深字子淵號儼山上海人宏治乙丑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卒諡文裕事迹具明史文苑傳世宗嘉靖八年南幸承天相度顯陵深時官學士命掌行在翰林院印扈行是編乃紀其往返程頓自二月癸丑至四月壬子凡六十日之事南巡曰錄中載有永樂後内閣諸老厯官年月一篇乃得之於孫元者深最留心史學故隨所見而錄之云(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三? 史部九?雜史類存目二)淮封日記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是編乃其正德七年以編修充册封淮府副使途中所記其紀程至蘇州而止不言所封者爲何人據深子楫所爲年譜乃封淮王於饒州而明史諸王世表淮定王祐棨宏治十八年已襲封至嘉靖三年卒不應正德中始行册備可旁資叅攷云(四庫全書總目卷六十四?史部禮與深年譜不同莫能詳也記中錄馬中錫撫賊事較史所載尤存目六)南遷日記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明陸深撰嘉靖中深以祭酒侍經筵因爭閣臣改竄講章謫延平府同知是編紀其南行道路所經以舟中日讀漢書故評史之語亦雜載其間(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存目)蜀都雜抄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廵日錄巳著錄此乃深爲四川左布政使時所錄蜀中山川古蹟其論峨眉山當作蛾眉又力辨禹生石紐爲元和志之誤頗爲有識其他則多隨筆劄記之文(四庫全書總目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卷(江蘇巡撫採進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是書紀洪武至嘉靖間科舉條式於前後損益之制臚列頗詳(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史部九? 政書類存目一)史通會要三卷(江蘇巡撫採進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巳著錄深嘗以唐劉知幾史通刋本多誤爲校定之凡補殘刓謬若干言又以其因習上篇缺佚乃訂正曲筆鑒識二篇錯簡類爲一篇以還之復采其中精粹者别纂爲會要三卷而陮以後人論史之語時亦以巳見叅之深集中别載史通二跋大畧言知幾是非任情往往捃摭賢聖是其所短至於評隲文體亦可謂當又言知幾嘗謂國史叙事以簡爲主而其書之冗長乃不少觀其議論可以見其去取之旨矣(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十九? 史部四十五?史評類存目一)同異錄二卷(浙江鮑士虔家藏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廵日錄已著錄是書採漢以來名臣奏疏雜文有闗於典章政事之大者節而錄之分爲二卷上篇曰典常下篇曰論述每條之末各附以論斷大旨欲取古人成說相其緩急而通之於當世之務其書始脫稿於閩中及提學山西重加詮次欲奏上之旣而不果其進書原序猶存卷首書中凡原文有陛下云云者俱空白二字而註其下云前朝臣子尊稱君上之文義當避闕然古來傳寫舊文實無此例世所見石經尙書於帝字王字均未有避闕者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九六?子部六? 儒家類存目書輯三卷(兩江總督採進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是書分爲六篇一曰述通二曰典通三曰釋通四曰筆論五曰體位六曰古今訓凡所採用諸書皆臚列於首而復以法帖源流一篇附其後嘗自書勒石(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十四? 子部二十四?藝術類存目)古竒器錄一卷(内府藏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是書雜錄古人奇器名目各標出處末附以江東藏書目錄經第一理學第二史第三古書第四諸子第五文集第六詩集第七類書第八雜史第九地志第十韻小學醫學第雜流第十三又特爲制書一類其義例與厯代書目頗有不同葢深以意爲之非古法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十六?子部二六? 譜錄類存目)儼山外集三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巳著錄是編乃其劄記之文其子楫彚 爲一集凡傳疑錄二卷河汾燕閒錄二卷春風堂隨筆一卷知命 錄一卷金臺紀聞二卷願豐堂漫書一卷谿山餘話一卷玉堂漫 筆三卷停驂錄一卷續停驂錄三卷豫章漫抄四卷中和堂隨筆 二卷史通會要三卷春雨堂雜抄一卷同異錄二卷蜀都雜抄 卷古奇器錄一卷書輯三卷其中惟史通會要摭劉知幾之精華 檃括排纂别分門目而採諸家之論以佐之凡十有七篇專爲史 學而作同異錄爲進御之本採擇古人嘉言撮其大畧分上下 篇上曰典常下曰論述專爲治法而作古竒器錄皆述珍異書輯 皆論六書八法其餘則皆訂正經典綜述見聞雜論事理每一官地各爲一集部帙雖别體例則一雖讕言瑣語錯出其間而核 其大致則足資考證者多在明人說部之中猶爲佳本舊刻本四卷今簡汰南巡日錄大駕北還錄淮封日記南遷日記科場條河汾燕閒録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貫平北錄六種别存其目故所存惟 ?子部三 四卷焉(四庫全書總目 ?雜家類七)明陸深撰深有南廵日錄已著録是書隨筆劄記雜論史事得失經典異同亦頗及當代故實其日河汾燕閒録者蓋深爲山西提學僉事時所著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停驂錄一卷續錄三卷(兩江總督採進本)明陸深撰是編乃其罷山西提學僉事南歸時所作前錄成於嘉靖九年續錄成於年雜錄詩話文評朝章國典於經義亦間有考證續錄中所載孟子爲長者折枝當解作肢體之肢亦足以備一說又謂論語詩書執禮執疑是藝之悞則太剏見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傳疑錄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明陸深撰上卷雜論經說異同兼及史事於前代宗室恩數等殺之制叙述尤詳當爲明代宗祿之弊而設下卷則專論調律之法始於纍黍候氣終於辰皆備載之蓋隨手雜錄而成者(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春雨堂雜抄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明陸深撰所錄多古今政治得失之故抄撮舊文自爲評隲其謂漢光武篤信圖讖與求仙覆轍相去不遠似亦因世宗好道而託諷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儼山外記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舊本題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此書載學海類編中乃曹溶於深儼山堂外集之中隨意摘錄數十條改題此名非深自著之書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三?子部四?雜家類存目八)玉堂漫筆三卷(内府藏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是書乃在翰林院時記其毎日所得而於考核典故爲尤詳其載楊士奇子稷得罪爲出於陳循所搆陷亦修史者所未詳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子部五?小說家類存目一)金臺紀聞二卷(内府藏本)明陸深撰皆深官翰林時襍記正德乙酉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及友朋論說(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子部五十三? 小說家類存目一)春風堂隨筆一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明陸深撰襍記聞見凡三條末附所載歙硯志一篇(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子部五?小說家類存目一)知命錄一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明陸深撰葢亦襍志之類而所記秦蜀山川名勝爲多乃深於嘉靖十三年赴四川左布政使任時途次所編也其曰知命者以初授陜藩道經揚州蜀岡異其名問之則曰由此可通蜀巳而得入蜀之命追數先徵信由前定因以爲名(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三? 子部五十三? 小說家類存目一)谿山餘話一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明陸深撰所記一時名臣如劉健章懋劉大夏遺事頗詳又多談閩事葢其宦閩日所著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子部?小說家類存目一)願豐堂漫書一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明陸深撰深年譜載所著有願豐堂稿乃正德己巳成於家今此卷末載正德壬申過蘭谿謁章懋一事與年譜嵗月不符葢願豐堂稿乃其詩文此則所著說部也其書亦襍記故事僅及七條疑非完本(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子部五?小說家類存目一)行遠集行遠外集(皆無卷數内府藏本)明陸深撰深有南巡錄已著錄其文集續集刻於嘉靖中此集則崇禎庚午其曾孫休寧縣知縣起龍所編前有起龍述言一篇稱深隨地箸述散見四方者邈不可購所鐫正續集一百五十卷有竒十不得五迄今糢糊散佚又十之二三起龍睠懷先澤多方捜購見輒筆之又積至二十餘卷以次校編又稱附以年譜重開生面云云今考此本所載皆文裕集所已收葢其時舊刻散佚因掇拾所存重刻此板故稱捜購實則非續獲於正續二集之外也所稱年譜今亦不存或裝輯偶漏或嵗久板又佚缺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九? 别集類存目三)附录二:陆深简介陆深生于明宪陆深石刻像[1]宗成化十三年( 1477 ),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1544 ),年八岁。

先祖世居华亭,曾祖德衡于明初入赘于上海浦东洋泾章姓人家,这是陆氏定居浦东之始。

幼年聪明过人,五 六岁即能辨字义并朗诵古诗,稍长洞究经史,文思警锐。

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以文章有名。

又善书,仿李邕、赵孟頫 体。

弘治十四年( 1501 )至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弘治十八年( 1505 )进士二甲第一。

授编修 受皇帝简派,担任同考官,舒劳、夏言等皆为陆深所得士, 后来都成为名臣。

陆深擢为国子监司业。

丁父忧归。

服满,不赴补。

朝中[2]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

正德 年( 1517 )大臣,纷纷荐举,起为祭酒,充经筵讲官,在帝前讲课。

讲章原多由内阁删定。

次讲课完毕,陆深对世宗说:”臣今日讲章经阁臣改纂,其间必自有深意。

然臣愚以为,嗣后且存诸臣所见,各尽其忱。

一则圣德日新,广延纳牖;且壅蔽之患,永杜后来。

“他的这一要求得到了世宗的许可。

原来的讲章是桂萼更定的,桂萼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此人性猜狠,好排斥异己,陆深改讲章事,被桂萼责为欺罔,陆深只得上疏谢罪,世宗批答说:”讲章阅看系旧规,不必更改。

若有所见,当别具闻。

“于是陆深条奏有关圣学干余言上于皇帝。

由此,更受桂萼所忌,被谪为延平府同知。

后又迁山西提学副使,在此任上,他秉公办事,为阳曲县秀才刘镗平反冤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