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联系生活。

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现实生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

课本中的数学内容绝大多数都可以找到与生活实际相对应的联系点,这些内容蕴涵着许多奇妙的知识。

在教材的处理上,尽量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教材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在形象、直观的生活场景下,借助太阳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以及它与地平线的关系,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即相交、相切、相离。

不用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已经借助生活经验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探究它的数学本质,加深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效果肯定不错。

同时,这种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加强实践,注重体验,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一堂好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重视构
建知识的意义,还应该注重体验,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也许会相信教师所说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事,他们更需要一种亲身的体验。

这种体验远比教师的讲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要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认识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究、认知,这样才会对知识有准确、清晰的认识。

三、发现创新。

学以致用。

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不仅能实现对知识的探索过程,而且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思维与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增强了,对未来的成长发展是很有益
处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大胆猜想,并以此猜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猜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实践证明,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从生活中学来的数学才是“活生生”的数学,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创设丰富多彩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学好数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第三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