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此新课程下的生态课堂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发展、加强生命关怀的课堂。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要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合作、对话、探究、反思的过程中个体的生命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本文对新课标下的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高中化学;化学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83-01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这些表述正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照。
新课程目标正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情感、意志、价值观整体上去阐释新课程理念的。
新课程中的发展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本人通过几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方法,希望对广大的化学教师有所帮助。
1化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革新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追求、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课堂,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价值观指导课堂
实践。
建立以“人本、人际、人境”三大要素为核心的生态课堂,改变高中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把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接受高中化学教育的过程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历程。
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高效课堂是构建化学的基石,它是一种基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之上的课堂实践,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超越。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这些表述正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照。
2化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即所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指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学力得到提高,在适应社会需要方面有明显的长进和提高;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视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按照同一的“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可
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内的一时发展。
可见,学生发展与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质就是以育人为本。
这种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不仅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是学生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的统一,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保证。
“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排他性的儿童中心主义,它并不排斥按照某种体系进行学科教学。
当然,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主义提出的,因为当前的学科本位主义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的身心
特点和社会需求;过于强调学科的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活动教学的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打造高效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设计紧密联系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调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图式,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也有利于学生将实验结论迁移到生活实际中。
在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可以充分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实施课堂教学的人本化:知识层面——改革或更新装置;技能层面——提高实验可观察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学生获取实验知识与技能,还非常关注他们在实验态度、科学精神层面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
实验情感可以通过“环保策略”、“探究策略”和
“生活化策略”来实现。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惟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生态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由于生态的课堂里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
总之,化学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技能,使他们从特定角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会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素养,满足社会在公民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要,并且使人类的化学知识精华得以向后代传递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