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土地增值原理与收益分配分析
城市土地增值原理与收益分配分析
不断扩大,远郊区和市中心的级差也会日益增大,级差 幅降低。
地租也会提高。
以商业用地为例,如图 $,城市边缘界限为 ’$ 点,
%、城市垄断地租增值 ($)垄断地租本质与量的规定
其中农业地租额为 ($ ,)$* 为城市绝对地租水平线, 绝对地租额为 +)$,)#* 为城市级差地租斜线,表示
城市垄断地租,一般是由于处在城市特别好的地 距离市中心越近,级差地租越高。选取距离城市中心为
一是不论土地资本投资引起土地增值还是地租增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思路
值,实际上都来源于剩余产品价值,从剩余产品价值中
鉴于我国目前土地收益分配整体上仍存在着租税
我们很难分析出哪一部分属于地租所有,哪一部分属 费混乱问题,严格按照产权界定收取地租还难以实现,
于土地资本所有,特别是再从地租中区分出绝对地租、 况且所带来的交易费用之高也是目前企业和国家所不
($)城市的发展,包括外部扩张和内部升级,同时
对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需求压力,地租量就会因供
求紧张而进行弹性调节。
(#)城市绝对地租以城乡接壤处的农业地租为下
限,农业地租会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升高。
(%)级差地租在城乡接壤处最小,一般等于城市绝
图#
!"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四、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
家所有权实现为前提,强制收取各种税费,这种收益分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城市土地增值原理 与收益分配分析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杜新波 孙习稳
一、土地增值含义
理的阐述。马克思认为,土地的价格分为两部分,一部
国内对土地增值定义多种多样,既有从价值角度 分为“土地资源价格”,即地租,一部分为“土地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
来考虑的,也有从价格角度来考虑的。
格。因此,我们界定土地增值的本质为:地租增值与土
义还是以“价格”定义增值并无本质区别。更进一步的 供不应求而引起土地增值;())由于方针、政策的改变,
探讨,还源于土地交易本身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土地 引起土地投资的需求增加,导致土地增值。
交易本身并非真正的商品交换,而是在买卖双方建立
归结上述增值原因,其实大多数与地租增值与土
了一种契约关系。土地价格是一种契约价格,实质只是 地资本增加有关。因此,从地租的角度对增值进行解释
内在原理。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土地价值理论给予了比较合
#、绝对地租增值
!"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绝对地租本质与量的规定
在着级差地租 ( 和级差地租 (( 两种表现形式。
绝对地租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与农业
对于城市级差地租 (,影响因素主要是位置,这种
地租来源不同,城市绝对地租来源于产业部门创造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流通过程运输费用的差
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更为困难。
能承受的。因此,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当前还应以收
二是不同经济主体的土地资本投资效应存在着外 税原则为主,当然,这里“税”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
部性和融合性,难于从中截然分出利益归属。首先,级 税,还包括费和各种实物补偿。
差地租 ( 和级差地租 (( 之间存在着融合性,理论上级
具体思路是:按照土地增值的地租原理,国家土地
差地租 ( 是由等量资本在等面积的不同土地上作用时 所有权受益优先,兼顾效率与公平,完全属于国家所有
产生的结果,级差地租 (( 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 的土地增值收益部分全部归国家所有,需要在国家与 的各个资本所具备的不同生产率的结果,但实际上,我 土地使用者之间分割的土地增值收益,按照“谁投资、
城市垄断地租量一般等于在城市黄金地段上单位 用地平均承担的商业利润与非黄金地段上单位用地平 均承担的商业利润之间的差额。但应注意,城市垄断地
市边缘界限由 ’$ 发展到 ’#,农业地租由于城市扩张而 上涨由 ($ 为 (# ,相应的城市绝对地租水平线由 )$* 变 为 )$%*%,绝对地租额变为 + )$%,同时由于城市扩 张和城市投资的原因,级差地租线由直线 )# * 变为曲 线 )#%*%(曲线是因为投资的边际递减规律造成 的)。这时,相对应的距离中心为 , 的商业用地,地租额
孙陶生(#$$%)认为,土地增值是指土地资产在开 地资本的增加。下面,笔者就以马克思的土地价值理论
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土地价格上涨而引起土地效益的 为指导,对城市土地增值的原理和收益分配进行阐述
提高,其实质是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可以从土地 分析。
价格变化中得到一笔不断增加的土地收益。
二、城市土地增值的原理
投资收益中,属于国家应归国家所有,属于土地使用者 的“庇古税”原则。在其他的收取税费的项目上也大都
的应归土地使用者所有。但实际上,这种分割在现实中 如此,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在收益分配上存在着租税费
表现非常复杂,甚至有时难以实现。这里主要有两个原 混乱、以税费代租、地租不明的问题,不可能通过严格
因:
的产权界定来收取地租。
这种增长反映到用地上,突出的表现为两点:一是 城市范围的扩张,有限的农业用地不断被占用,必然导 致农业地租的上涨,进而导致绝对地租量的增长;二是 内部用地结构的转变,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剩余 产品价值的转化效率和水平差异,整体结构优化必然 意味着整体转化效率和水平提高,相应会导致绝对地 租水平提高。
资本所有权经过一系列租约期就不断转化为土地所有 对地租。级差地租形式上表现为地租 & 和级差地租 &&,
权,土地资本的利息也就转化为级差地租,因而促使级 但地租额是融为一体,无法分开。级差地租随着城市发
差地租量的增长;!城市中心在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发 展而提高,同时受投资的边际递减规律影响,在城乡边
展时出现新的黄金区位,进而产生新的级差,同时城市 缘地带地租增值幅度最大,依次随着向市中心移动增
级差地租量的测定依据土地级差收益,具体测定 思路为:首先,析出土地要素对超额利润的贡献量,然 后根据企业和国家对土地投入的各自贡献分割出级差 地租幅度和水平。级差地租量的下限一般为城市绝对 地租,上限为使用最优城市土地最好企业实际所获得 的表现为超额利润那一部分的土地级差收益,其上下 限之间的弹性由土地供求状况来决定。
!、级差地租增值 (’)级差地租的本质、形式和量的规定 城市级差地租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和追加投资产生 的,土地自然肥力一般不起作用。城市级差地租同样存
对于城市级差地租 ((,是以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 一块土地上而产生不同的生产率形成的,在实际中表 现为两个方面:!在微观方面,主要通过高层建筑的容 积率来体现,一般来说,房屋建筑单位的利润随着容积 率的提高而提高,不仅获得一般利润,还获得相应提高 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在租约期间归土地投资者 占有,租约期满,则转化为级差地租 ((,归土地所有者 占有;"在宏观方面,主要通过对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 的二次开发,提高城市的客观环境,改变原地段的级差 等级,从而产生新的级差。这种对全市的投资分摊在城 市的每一块土地上,起初表现为土地资本的折价与利 息,当整个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后,产生新的级差后,这 些改良的土地一旦归土地所有者占有,“一旦投入的资 本分期偿还,这种化为利息的地租就会变为纯粹的级 差地租。”
( !)绝对地租的增值 绝对地租一般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
提高。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说过:“地租完全不是由地租 的获得者决定,而是由他没有参与的和他无关的社会 劳动的发展决定的。”绝对地租的增长来源于两个方 面:一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应提 高,产业部门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和平均利润提高,相应 的土地要素所得的超额利润或平均利润也提高,因而 地租量也会提高;二是城市经济发展对有限土地需求 的不断增加,土地价格增长,导致绝对地租量增加。
( !)级差地租的增值 与绝对地租一样,城市级差地租也随着城市的发
展而提高。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城市发展引起用 地需求不断增大,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势必引起地价的 升高,由于地价的基础是地租,所以级差地租增加是必 然的;"随着城市土地的投资不断增加,当融于土地的
中国房地产 #&
!""#$ %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则转化为级差地租(实质是租约期满后利息转化来
的),所以土地增值真正的的表现是地租增值。根据这
一原理,我们可以建立一模型对此进行简要说明。在这
里,我们以商业用地为例,主要考虑绝对地租和级差地
图$
租增值,垄断地租增值由于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暂不考
虑。
在模型建立之前,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在这里重申
模型建立的三个前提条件:
段上经营带来特别高的超额利润而产生特别高的经济 , 的任一商业用地,-, 为地租额,表示为级差地租和绝
效益的结果。在这种地段上利用建筑物经营活动,由于 对地租之和。
营业额大、资金周转速度快、成本低等因素,可取得特
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发生增值。如图 # 所示:城
高超额利润,其中一部分超额利润转化为高额房租,由 于地租与房租的难于分割性,房租的一部分就转化为 垄断地租。
陈顺清(#$$$)认为,土地增值就是土地价值的增
人们一般把城市土地增值的原因归结为五点:( #)
长,增值有正有负,在经济运行中,土地增值的一般表 土地使用者或经营者在长期的土地使用和经营过程
现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土地改良而形成的地 中,对土地的不断投资、改造而引起土地增值;(&)政府
价的增涨。
剩余产品价值,但不同行业也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工 别,处于地段优越位置的企业由于比其他企业节省运
业用地地租来源于产业工人直接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 输费用而取得超额利润;"资金流通速度的差别,位置
的一部分;商业用地地租来源于产业部门劳动者创造 好的地段客流量多,相应的单个资金的周转速度较快,
后转移过来的,商业部门本身并不直接创造地租;城市 相应会产生较高的利润率,因此取得超额利润。这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