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年整理】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历程
【2019年整理】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历程
( 1)维持原动机 (2)犯罪动机的良性转化
突然接到 家人电话
这是犯罪者内部抑止犯罪动机的作用
(3)犯罪动机受阻后的钝化
警察突 然出现
未意料的情况或极其意外的变化,犯罪
动机受阻,无力克服,被迫放弃
(4)犯罪动机的恶性转化
受害人
扒窃
反抗
犯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
犯罪达到目的而未被发现
犯罪被及时发现
–犯罪意识定型化、犯罪方向定型化、犯罪行 为定型化
•个性化阶段
–牢固的反社会意识、畸变的需要结构、典型 的犯罪性格,以及犯罪行为的习惯性、连续 性、类似性、狡诈性、残忍性
•职业化阶段
黄牛党
–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背包党
四、犯罪心理的弱化
实施犯罪
快速受到 打击
贩卖毒品
获得负 面感受 怀疑自己 的能力
第三节 犯罪心理 的历程
第一小节 犯罪心理的 发展变化
一、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
•从情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上划分:被动型和 主动型
•从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划分:因社会化缺陷 而犯罪的类型和因反社会态度而犯罪的类型
•以主体是否形成犯罪动力定型划分:偶发型 和习惯型
•以犯罪活动在主体生活中的地位划分:业余 型和职业型
三、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
心满意足,得意洋洋
精神紧张,提心吊胆
逃避打击,施展反侦查伎俩 良知尚存,后悔自责
黄勇智能木马 杀人案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一、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特点 二、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三、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
四、犯罪人作案出逃心理及对策
一部分犯罪人在犯罪后,为了 销赃和挥霍钱财,或为了逃避打 击,或为了其他目的,往往选择 出逃。由于各人的特点不同, 经 验不同,因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 出的心理和行为也有所不同。
犯罪行为,也可以看成是意 志行为。在这一行为过程中,包 括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与 执行决定阶段,也就是犯罪准备 与犯罪实施直至犯罪结束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犯罪人特定 的处境,会引起犯罪人特定的心 理活动。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一、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特点
两种准备
黄勇智能木马 杀人案
抢劫
二、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人格状况的发展变化
常态心理 犯罪心理
常态心理 犯罪心理
一切 向钱看
君子爱财
钱
取之有道
•以犯罪动机为核心的发展变化
犯罪动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犯罪初期的动机冲突与动机形成 2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动机的维持或变化 3犯罪后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强化
扒窃
犯罪过程中动机的发展变化
固和加强。如果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控制, 这种过程就会继续得到发展。
犯罪心理得到强化的原因
•犯罪体验的愉悦感所带来的正强化影 响(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榜样的示范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 学习理论) •惩罚的负效应:受处罚后,变本加厉
入室盗窃
犯罪心理强化后的表现
•犯罪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加 •犯罪动机转化更加简单 •犯罪观念进一步确立 •犯罪行为向恶性方向发展
三种心理交错, 侥幸占上风,
一直保持 到审讯阶段
动机反复
比较
选择
决定
行为反常
心神不定
注意力分散
行为诡秘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一、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特点
二、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犯罪行为是一种危害社会、触 犯刑律的行为。因而,犯罪人在实 施行为时有着与其他行为不同的心 理特点。
实施时遇到无 法克服的障碍
削弱 信心
弱化犯罪 动机
犯罪心理弱化的层次和类型
表 层
暂时型
弱 化
假象型
中
渐进型
层
弱
反复型
化
深
醒悟型
层
弱
停止型
化
故作悔悟 伺机犯罪
贩卖毒品
时好时坏,有一 定犯罪经历的人 大多属于该类型
有契机受启发,猛然醒悟,在 初犯和偶犯中时有发现
犯罪心理被打破消 除,回归社会
第二小节 犯罪人在犯罪 过程中的心理
不干? 精神准备
干?
物质准备 怎么干 干什么
动机斗争
确立目的 准备方法和手段
准备程度 和结果相关
选择个人最熟悉 最习惯的动作、
器具等
兴奋
焦虑
认知敏感 选择明显
动机反复
犯罪前的心理特征
侥幸 焦虑 紧张
行为反常
认知敏感 选择明显
更多了解 侵害对象 作案工具 作案技术 警方动态 相关法律
侥幸焦虑紧张
扒窃
犯罪未被及时发现,惩罚滞后
犯罪未达到目的,也未被发现
三、犯罪心理的强化 入室盗窃
•犯罪心理的强化,是指犯罪心理形成后
恶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犯罪心理定型 化、个性化、多方向性化的过程,是从 初犯到惯犯、职业化的变化过程。
•犯罪心理形成后,经过实施犯罪活动, 渡过隐蔽作案或流窜作案的犯罪生涯, 一般情况下,其犯罪心理将不断得到巩
应激能力差, 迅速进入消极应激状态: 或出现惊吓效应,一时呆住了; 或使用暴力,夺路逃跑, 在逃跑中伤人;
飞车抢夺案
作案过程受到干扰:惯犯
逃跑,
伺机再干 应激能力强,遇到障碍, 能够机警躲藏,静观变化, 行为机智。
继续作案
暴力反抗
飞车抢夺案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一、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特点 二、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高度兴奋
作案过程中 的心理特征
注意力 高度集中
高度紧张
侥幸恐惧
作案过程中未受干扰 飞车抢夺案 作案过程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作案中受到干扰或被发现
犯罪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作案过程中未受干扰
侥幸心理迅速上升, 紧张和恐惧心理下降, 犯罪意志坚决,犯罪心理强化 (不论初犯,惯犯)
飞车抢夺案作案过程受到干扰:初犯不防卫无意不防卫
有意不防卫
积极防卫
暴力反抗
继续作案
劫持 暴力 人质… 拒捕…
张君渝湘鄂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
精神压力巨大
以逃匿 躲藏为主
消极防卫
一般不 携带武器
如有武器, 以防身为主
靳如超石家庄爆炸案
入室盗窃
犯罪有理论—寻求心理平衡
•犯罪是一种“社会分工”,甚至是必不可 少的“平衡器”
•自命为正义的化身,“社会公平的追求者”
•犯罪是为社会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自己的犯罪是“小巫见大巫”,比起贪官 污吏算不了什么
•把自己的犯罪归咎于他人,说成是由某种 刺激、诱惑引起的。
犯罪心理强化的阶段
•定型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