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乳牙牙体形态生理意义
机成分含量的多少有关。如: 牙冠>牙根; 牙釉质>牙本质; 恒牙>乳牙; 萌出已久的牙>刚萌出的牙。
2、硬度: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恒牙>乳牙;上颌>下颌
3、色泽:乳牙为乳白色,恒牙为乳黄色
4、温度:平均31℃~34℃,同一牙齿牙颈部 温度最高,前牙温度较后牙低
5、离子通透性:根据离子置换法可以对牙进 行漂白或用氟化钠牙膏刷牙防龋。
明显突起,且偏近中侧最 略突起 突
4、牙颈部 明显缩窄
略为狭窄
5、冠根分界 明显
不很明显
6、牙根
乳前牙:向唇侧弯曲
前牙:根尖偏远中
乳磨牙:根干短,分叉大 磨牙:根干长,分叉小
7、临床上根据年龄、排列和咬合关系、磨耗程度将乳、恒牙区 分开来。
五、应用解剖
(一)乳牙的龋患率高,应及时治疗。 乳牙将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对颌骨的生长发育起生理刺 激作用。位置正常而健全的乳牙,可引导恒牙的正常萌出。 (二)乳、恒牙交替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早脱及滞留均可引 起牙列不齐 (三)乳、恒牙形态相似,尤其和第一恒磨牙相邻易混淆,应 正确加以区别。 (四)乳前牙牙根的舌侧有恒前牙牙胚,乳磨牙的根分叉下有 恒前磨牙牙牙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
❖ ③舌面:较颊面短而窄,舌尖园钝,偏近中。
❖ ④邻面:颈部宽,牙合 1/3显著缩窄。冠根分界明显。
❖
颊侧颈1/3处非常突出。
❖ (2)牙根:
❖ 三根,根干短,根分叉大,根分叉接近牙冠颈部。
2、下颌第一乳磨牙
牙冠形态特异,不同于任何一个恒牙或乳牙 (1)牙冠 1)牙合面 ①不规则的四边形。
颊舌缘等长,近中牙合边缘嵴很短,远中牙合边缘嵴长。故牙合面恰似一 个以远中牙合边缘嵴为底,近中牙合边缘嵴为顶的三角形。
乳磨牙类
❖ 1、上颌第一乳磨牙
❖ (1)牙冠:形态与 4 4相似,但体积较小。
❖ ①牙合 面:略似上颌恒前磨牙,但牙尖三角嵴,牙合 面沟的形态均不如上颌恒前磨牙清晰,有中央窝及近 中窝。
❖ ②颊面:宽度>长度(近远中径大于牙合 龈径)颊尖 略偏近中,颊轴嵴较明显突出。颊颈嵴明显突出,尤 以近中侧更为明显。
而下颌第一恒磨牙颊侧三个牙尖呈“两个半”形态。
❖ (5)上颌第二乳磨牙: ❖ 舌面上无第五牙尖或少见,但常发育不良; ❖ 颊面形成点隙的情况少; ❖ 牙合面斜嵴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
四、乳、恒牙区别
乳牙
恒牙
1、体积
较小,乳磨牙体积依次递白色(白垩色)
乳黄色
3、颈嵴
❖
冠根分界清晰。
❖ (2)牙根:细长单根,根尖偏唇侧。
4、下颌乳侧切牙
外形与下颌乳中切牙相似,体积略大,牙冠的远中侧的 一半向远中舌侧扭转。
(二)乳尖牙类
❖ 1、上颌乳尖牙
❖ (1)牙冠:
❖ ①唇面:似五边形,牙尖长大,约占牙冠全长的1/2。
❖
牙尖偏远中,唇颈嵴很突。
❖ ②舌面:边缘嵴、舌轴嵴都较发达,近中舌窝较大。
(2)牙根 单根、扁而宽, 根尖向唇侧弯曲。
2、上颌乳侧切牙 外形与上颌乳中切牙相似,牙冠较小,近远中径小于 切龈径,牙根细长。
3、下颌乳中切牙
(1)牙冠:
❖ ①唇面:光滑平直,
❖
无发育沟。
❖ ②舌面:小于唇面,边缘嵴较显著,舌隆突小而突。
❖ ③邻面:切嵴薄,因唇颈嵴、
❖
舌隆突均较恒牙显著,
❖ 所以颈部显得较厚,
(2)邻面凸度
1)定义:接触点、接触区
(2)生理意义: 接触区若接触良好,可防止食物嵌塞,同时使邻牙互相支 持,互相依靠,便于分散牙合力,有利于牙齿的稳固。
(3)楔状隙(外展隙)
1)定义 2)每一对相邻牙之间有4个楔状隙:
唇、颊楔状隙 舌楔状隙 切或牙合楔状隙 邻间隙
3、生理意义:
(1)外展隙可作为食物的溢出道。
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一)切嵴与咬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1)咬合时上下牙的尖窝相对,沟嵴相合,保持上下牙合关 系的稳定; 2)前牙切嵴对刃时则是两嵴相对,对食物起联合切割的作 用。 3)后牙牙合面凸形结构与凸形结构接触课压碎食物;凸形 结构与 凹形结构接触可磨细食物。 4)三角嵴、边缘嵴、发育沟的作用。
二尖之间有舌沟。
❖ 4)邻面:
❖ 1)近中面近似三角形,颊缘颈嵴明显突出。
❖ 2)远中面:四边形,牙合缘上有二个牙尖, 颊缘的颊颈嵴突度较小。
❖ (2)牙根:双根,近中根和远中根,根干短, 分叉大。
3、第二乳磨牙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形态大体上与同颌第一恒磨牙 相似,故容易混淆,但也有其特点:
(1)牙冠短小,色白。 (2)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较突,牙冠由颈部向牙合方缩小。 (3)根干短,分叉度大。 (4)下颌第二乳磨牙颊侧三个牙尖大小相似,
二、牙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 (一)温度刺激:牙釉、本质界的温度一般为 37℃。当牙髓超过56℃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二)压力刺激: (三)牙本质切断面小管内牙本质液的流体动 力刺激: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内牙本质液流动造 成疼痛。 (四)高渗压刺激: (五)电流刺激:原电池原理
三、牙的功能性移动:由于牙的面及切缘的 磨耗中出现牙冠伸长而向面移动,以及在相 邻两牙之间的邻面出现磨损而向近中的移动。 这种向面及切缘或邻面少许移动的现象称为 牙的功能性移动。
(二)唇、颊、舌面凸度的生理意义
1)咀嚼时食物顺着凸度在牙龈表面擦过,起生理性按 摩作用,可防止牙龈萎缩。 2)牙冠颈1/3处的外形高点可起扩张龈缘的作用,有利 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3)对颈部有自洁作用,防止龋齿及龈炎。
凸度过大: 1)食物不经过牙龈,直接到达口腔,牙龈长久没 有刺激,造成废用性萎缩。 2)颈部失去自洁作用。 凸度过小: 1)食物直接撞击到牙龈上,造成牙龈创伤性萎缩。 2)颈缘处龈缘失去自洁作用。
(2)在排溢过程中食物磨擦牙的邻面,使牙冠邻 面保持清洁,防止龋齿和龈炎。
(3)稳定牙弓及牙合关系。
(4)邻间隙被牙龈乳突充填,可保护牙槽骨和邻 面,不使食物残渣存积。
二 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牙根形态与牙的稳固性有关
牙的生理
一、牙的理化性质 (一)牙的化学性质:P181
(二)牙的物理性质: 1、相对密度:牙的相对密度与有机或无
❖ ③邻面:颈部厚,切嵴薄。牙尖顶位于牙长轴唇侧。
❖ ④切嵴:自近中向远中舌侧倾斜。
❖ (2)牙根:
❖ 细长、单根,
根尖偏远中唇侧。
❖ 2、下颌乳尖牙 ❖ (1)牙冠 ❖ ①唇面:外形与Ⅲ Ⅲ相似,但略短而窄,牙尖偏近中。 ❖ ②舌面:边缘嵴、舌轴嵴不如上颌乳尖牙明显。 ❖ ③邻面:颈部厚,切嵴薄。牙尖顶位于牙长轴舌侧。 ❖ ④切嵴:自近中向远中舌侧倾斜的幅度较小。 ❖ 2)牙根:细而短、单根,根尖偏远中唇侧。
乳牙
乳牙具有以下特点:
1、乳牙体积小,牙冠短而宽,乳白色。 2、乳牙颈部缩窄,唇颈嵴、颊颈嵴突出。牙合面缩
窄,冠根分明。 3、宽冠窄根为乳前牙特点。 4、上颌乳尖牙牙尖偏向远中。 5、下颌第二乳磨牙三个颊尖等大。
一、各类乳牙的外形
(一)乳切牙类
1、上颌乳中切牙 短而宽 (1)牙冠: ①唇面:近远中径大于切龈径、发育沟、切缘、唇颈嵴 ②舌面:边缘嵴及舌隆突、舌窝 ③邻面:近颈部厚,切缘薄。冠根部分界清。
②四个牙尖: 近中颊尖和近中舌尖相距很近,
两三角嵴相连形成横嵴, 将牙合面分成近中窝(小) 和远中窝(大)。
③沟、嵴不清晰。
2)颊面: ①以近中缘为底,远中缘为顶的三角形
(也可为不规则的四边形) ②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 ③有二个颊尖,近中颊尖大且高远中颊尖小而低。
二尖之间有颊沟,末端无点隙。 ④近中颊颈嵴特别突出。 3)舌面: ①四边形 ②近中舌尖特大而尖,远中舌尖短小园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