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亚群
NK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独立的淋巴细胞群, 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无需抗原预先致 敏即可直接杀伤某些靶细胞,包括病毒感染细 胞和突变的肿瘤细胞。 NK细胞表面标志物:CD3-/CD16+CD56+
淋 巴 细 胞 亚 群 意 义
CD3+T细胞: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 CD3+CD4+T细胞:1.针对胞内寄生的病原体;2.辅 助体液免疫应答。 CD3+CD8+T细胞:主要杀伤病毒、某些胞内寄生菌 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等。 CD19+B细胞:反应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 NK细胞: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或细菌感染的 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意义
CD3+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 等。 CD3+增高:T系淋巴细胞白血病,重症肌无力,慢性活动性 肝炎等 。 CD4+降低: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 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CD8+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CD8+增高:多见于病毒感染,如HBV、HCMV、EB等。 CD4+/CD8+比值增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变 态反应等。 CD4+/CD8+比值减低:见于艾滋病(常<0.5),恶性肿瘤进行 期和复发时。
TH1和TH2细胞之间相互牵制,各自分泌的细 胞因子可对对方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
Th2辅助体液免疫应答的机制
CD3+CD8+杀伤T细胞
CD8+T细胞又称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它在T 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 CTL主要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病毒、某些胞内寄生 菌等)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
SLE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SLE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16.白淑珍(SLE)
17.郝瑞霞(SLE)
12.方明扬(SLE)
Thank you
Question:
淋巴细胞亚群在指导治疗方面的意义?
常见疾病T淋巴细胞的改变(参考)
自然杀伤细胞(NK) 175-567(5.7%-30.9%)
CD5+CD19+B1细胞 0-28(0-0.96%) CD5+CD19-B2细胞14.6-275.9(1.45-9.49)
淋巴细胞分类
T淋巴细胞:主要杀伤胞内寄生的病原体, 包括某些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及 肿瘤细胞。 表面标志物:CD3,与TCR形成复合体, 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CD3+/CD4+:辅助性T细胞 CD3+/CD8+:杀伤性T细胞
B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升高: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和多发性骨髓瘤等。 降低: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后、 恶性肿瘤等。
NK细胞的临床意义
减低:见于血液系统肿瘤、实体瘤、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和某些病毒感染者; 升高: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淋巴细胞亚群的解读
赵 伟 2011-11-01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项目
淋巴细胞计数 1000-3000
CD3+T淋巴细胞 808-2072(50.7%-86%) CD3+CD4+T辅助/诱导 380-1208(23.3%-50.2%) CD3+CD8+T抑制/杀伤 229-982(12.5%-36.9%) Th/Ts 0.46-2.58
Tc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后释放胞浆内颗粒毒素:穿孔素 perforin和颗粒酶granzyme,杀伤靶细胞。
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产生细胞。 B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19 根据CD5的表达,将B细胞分为B1(CD5+)和 B2(CD5-)两群。
B1
B2
B淋巴细胞应答的效应---清除胞外病原体
CD4因子,具有辅助其他 免疫细胞分化和调节免疫应答的(促进和抑制)作用。
Th0:可向Th1/Th2分化。
Th1:细胞偏向于分泌IL-2和IFN-γ,主要参与细胞免 疫,介导与细胞毒和迟发型超敏性炎症有关的应答。 Th2:可分泌IL-4和IL-10等,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刺 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