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秸秆发酵技术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许多农户放弃了家庭养殖业,以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替代畜禽粪便作为部分户用沼气池的主要发酵原料,已势在必行。
第一节秸秆沼气发酵工艺
1.备料农村秸秆资源丰富,有玉米杆、麦秆、稻杆、大豆杆、油菜杆、棉花壳、杂草、薯类根茎、水生作物等,备料时,用该物质按池容积每立方米50公斤(自然风干)备料,同时还预备一些辅料:复合菌剂1公斤、PH值在6.5—8.0之间的水、碳铵15公斤(含氮量>17.1%)、接种物2000公斤,接种物一般选择在沼气池底的沼液、沼渣,冒泡的黑色阴沟泥,粪坑沉渣。
2.粉粹及铡短通过粉粹或铡短后能增大发酵原料与沼气细菌的接触面,加速分解,同时也便于进料或出料,提高产气量12—20%,铡切长度为3—5厘米,越短越好。
3.湿润用于秸秆重量1:1的水将秸秆润湿,边加水边翻秸秆,以保证湿润均匀,湿润完成后将秸秆放置一天,让其充分吸水。
4.堆沤为了避免发酵原料入池后出现大量的漂浮和结壳现象,同时破坏秸秆的蜡质层,适当降低原料的碳氮比,以利于沼气菌对碳氮营养的需要,促进早产气,堆沤时应加入预先准备好的菌剂、碳铵。
可将碳铵、菌剂均匀混入水中,再拌入秸秆。
加水量应控制在秸秆重量的一倍左右,含水量在65—70%之间,用手用力握秸秆刚好有水滴下即可,拌好后收堆,高度在1—1.2米,冬季可适当加高,在拌料的顶部及四周间隔20—30厘米用尖木棒打孔若干,最后用塑料布将料堆覆盖。
覆盖时将底部留10厘米的空隙,以利于通气。
堆沤时间:夏季
3—5天,秋冬季5—8天;效果检测:用温度计在料堆的中部或下部测温达50℃,秸秆表面长有白色菌丝,秸秆变软并成黑褐色即可。
5.入池将堆沤好的秸秆直接从天窗进入,接种物也同时进入(进一部分秸秆就进一部分接种物,如此反复进完)。
秸秆要趁热进入,加入碳铵时,可混入水或接种物一起加入,以8立方米池加入碳铵10公斤,接种物3000公斤为宜,最后补水至离水压间上口80厘米处。
6.封池封池应用无杂质、沙石的黄粘土,最好是三合土摔打成熟后封池,注意千万不能太稀。
7.排气试火进料产气后,开始放气,放气时将池内所产甲烷纯度低的气体尽量放干净,放气2—3天后,即可试火,当甲烷含量达到30%以上时,即可着火;甲烷含量达到55%以上时,可在灶具上燃烧并正常使用。
第二节应注意的问题
1. 秸秆必须铡搓,长度为30—50厘米为宜,最好揉搓破杆。
2 必须加入碳铵或者是人畜粪便,以调节碳氮比。
3. 两月后,每15天左右加秸秆15公斤,每次加料时需搅拌5—10分钟。
4. 12个月左右必须大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