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基础知识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基础知识


eε EC n
0
-1 0
0
+1 -1
0
0 -1
52
质子过剩 中子源 核反应堆
7.3 放射性衰变规律
衰变规律:母体原子核的数目随时间呈指数规律
减少,遵循明确的统计规律。
N = N0e-λt
衰变常数λ:表示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
λ对于某一放射性核素是固定不变的。
53
半衰期T½
定义:放射性母体原子核数目衰减至原来数目的一
α射线:可以被我们的皮肤屏蔽;
它只有在我们体内时才是有害的。
27
6.2 β射线
β射线:是由β粒子组成的粒子流,本质上与电子
相同,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和
一个电子时产生的。 质子保留在原子核内,电子
则以β粒子形式被发射出。
电离作用较小,穿透能力较大。它在空气中的射 程因其能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几米。
射线
n
组成
氦的原子核 电子 中子 高能光子
质量
4 1/1846 1 0
电荷
+2 -1或+1 不带电 不带电
空气中 射程
0.03米 3米 很大 很大
在生物组织中 射程
0.05毫米 5毫米 有可能穿透人体 有可能穿透人体
X
高能光子
0
不带电
很大
有可能穿透人体
40
不同射线的穿透能力
α、β、γ射线穿透人体皮肤情况
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23
5.2 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的现象。
这些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自发地放出由粒
子或光子组成的射线,并辐射出原子核里的过
剩能量,最常见的射线有 α 、 β 、 γ 射线,其他
可能还包括正电子、X射线、中子射线等。
24
6. 常见电离辐射的特征
β+衰变通常只发生在质子过剩的原子核内。
18 9F 18 + O + β 8
51
放射性衰变模式的总结
衰变模式
衰变
符号

常见来源
重原子核
Z变化 N变化 A变化
-2 -2 -4
衰变
+ 衰变 衰变
+
中子过剩
质子过剩 能量过剩
原子核能量过剩
+1
-1 0
-1
+1 0
0
0 0
内转换
电子俘获 中子辐射
如99mTc称为99Tc的同核异能素。
注意: 99Tc和99mTc是两种独立的核素。
19
核 素 氦-4 碳-12
质子数 2 6
中子数 2 6
质量数 4 12
符号
4He 12C
碳-13
碳-14
6
6
7
8
13
14
13C
14C
20
4.4 同位素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某种元素的
各种核素。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放射性质可能不同。 自然界中许多元素具有同位素 天然存在的氢同位素有3种:
出来。
正电子在很多方面都与 β粒子相似,它们的主要
差别在于所带电荷的正负性。
31
6.3 γ射线
γ射线:是一种从原子核发射出来的电磁辐
射,与光速相同,没有质量,不带电。
它的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很大,能穿透几
十厘米厚的钢板。它在空气中的射程通常为
几百米。
32
γ射线
γ
33
6.4 X射线
X射线:产生于原子核外电子轨道的跃迁,类似于
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其结构会 经历自发的改变,使原子核恢复到更稳定的状态, 即衰变。 衰变过程中发射出的粒子和射线,这些辐射属于 电离辐射。最常见的有α粒子、 β粒子和γ射线。
8
② 射线装置
射线装置通常是指在接通电源后能够产生X射线 或电子流、质子流等的人造装置。 射线装置包括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 含放射源的装置。
(1)来自天然辐射源
宇宙辐射: 来自地球之外,如宇宙射线、宇生核
素C-14、H-3等;
地面辐射: 来自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如 U235、Tu-232、K-40、Rn-222等;
食品和饮料中的放射性:主要是K-40。
7
3、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 —— 天然源和人工源
(2)来自人工辐射源
① 放射性物质——即放射源
He+Q
94.6% 激发态
基态
44
α衰变模式示意图
45
β衰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内有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放
射出β粒子的过程称为β衰变。 β粒子能量连续分布直至最大值,最大值取决于特 定的放射性核素;如:32P ,0 ~ 1.71MeV,平均0.70MeV。 β-衰变发生在富中子核内。
32 P 15 32 S+β16
10
③ 核反应
裂变: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重核分裂成较小核子的 过程,裂变产物往往都具有放射性。如: I-131 、 Mo-99、Cs-137等。 核反应堆:就是中子源,如Co-59生产Co-60; 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的感生放射性等。 离子轰击:被高能量的带电粒子轰击后的靶材料, 如F-18的制备。
28
β粒子
29
皮肤、眼睛 和内部损害
被微薄的 塑料屏蔽
医疗、科研、 反应堆、放射尘
自然食品、 水、空气
70keV 1MeV 5mm
β射线:能够穿透皮肤;
可以损害皮肤和眼睛。
30
β+射线(正电子)
β+射线:是由正电子组成的粒子流,是原子核中
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时产生
的。 中子保留在原子核内,正电子则被高速释放
7. 放射性衰变
7.1 放射性衰变
原子核结构发生自发地改变使其更加稳定的过程。 衰变过程中产生带电粒子和射线。 每一种特定核素的衰变方式是不一样的,表现在 产生的粒子不同和射线能量不同。
238 92U 90Th 234 4 Th 钍+ 2He 90 91Pa镤+
234
234
e
43
7.2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射线装置只有在工作时才会发出射线,是防护
的重点。
9
X射线发生器
利用高速的带电粒子轰击某
些高原子序数靶而急速放缓 时产生X射线的装置。 X线机的核心部分是X线管。 电子由加热的金属丝产生; 高压电场用来加速电子高速 靶物质一般选择钨、钼、铅 X射线输出剂量正比于X射线管的电流乘以曝光时间mA· s
46
β衰变模式示意图
47
钴-60(Co)的衰变
60Co
T1/2=5.27a
β0.314 MeV(99.95%)
60Ni**
β1.48Mev(0.05%)
γ 1.17 MeV
60Ni*
γ 1.33 MeV
60Ni
48
γ衰变
γ衰变是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释放过剩能量,
从而变得更加稳定的一种方式。
通常发生在α衰变或β衰变之后
γ射线,也是一种既无质量也不带电的电磁辐射。
它的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很大,能穿透几十厘米 厚的钢板。它在空气中的射程通常为几百米。 X 射线可以由一些衰变过程产生,但更多是由 X线
机或加速器人工产生。
硬X射线:λ在0.1~1Å,用于放疗,DSA,拍片等 软X射线:λ在1~10Å,用于乳腺等。
半所需要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核衰变快慢的物理量。 每一放射性核素都有唯一的、固定的半衰期。 T½与λ的换算关系:
λ= ln2 / T½ = 0.693/T½
核 素
226Ra 222Rn 60Co 137Cs 32P 3H 192Ir
只释放能量不发射粒子,能量在MeV。
99 42Mo 99m Tc+β43 99 43Tc
140keV
+γ
49
γ衰变模式示意图
光量子
50
正电子辐射(β+衰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放 射出正电子的过程称为β+衰变。
发射的正电子能量连续分布;如:18F,0 ~ 0.633MeV。
18 1 P O + 8 1 18 F 9
+ 10n
11
4、物质结构
4.1 原子—— 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2
当获得或释 放能量的时 候,改变运 转轨道
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电子位于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 e = -1.6×10-19C me= 9.1×10-31kg 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e= +1.6×10-19C mp=1.6726×10-27kg 中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mn=1.6749×10-27kg
随着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增加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当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126时特别稳定。
Z为43、61及 Z>83的元素没有稳定核素。
18
4.3 同核异能素
激发态原子核称为基态原子核的同核异能素, 它们的A和Z均相同只是核能量状态不同。
99mTc表示该核素的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4.2 放射性核素
质子数 中子数 能态
核素: 是指在其原子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
和中子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核素的符号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只标记 核素的质量数,如14C、C-14、 碳-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