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中国地自然资源

区域地理——中国地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

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解决措施⎩⎪⎨⎪⎧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用水效率, 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2.跨流域调水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解析:选C。

注意纵坐标表示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可利用量”和“开发利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开发程度越高说明水资源越紧缺,因此海河流域水资源最紧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2.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第(1)题,从河南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中经过河南省的线路对比,可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海拔太高的山地,又要保证能比下游海拔高,使水能自流而下,所以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

第(2)题,北方地区因缺水而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南水北调后,将有利于北方缺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后会使线路沿线和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可能会加重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

答案:(1)A (2)D考点三我国其他主要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1)能源矿产①煤炭:储量丰富,产量第一;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以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为主。

②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和东部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2)金属矿产①铁矿: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多。

②有色金属矿:主要集中于我国南方地区。

2.海洋资源(1)基本特点: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2)主要类型及特点①多样的生物资源:B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主要位于长江口附近,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

③巨量的化学资源海盐生产⎩⎪⎨⎪⎧北方:A 长芦盐场南方:C 莺歌海盐场(3)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开发利用程度低,海洋灾害频繁,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点拨】 (1)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锰结核(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在洋盆中。

(2)海洋资源还包括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

1.矿产、海洋资源的对比2.盐场的形成条件和我国主要盐场(1)形成条件⎩⎪⎨⎪⎧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或季风性干旱)、 蒸发旺盛地形条件:平坦的海滩适于晒盐(2)主要盐场①最大盐场:长芦盐场。

条件:a.位于渤海沿岸,有适于晒盐的平坦海滩;b.属温带季风气候,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②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和台湾布袋盐场。

条件:a.都有平坦的海滩;b.都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3.西气东输4.西电东送5.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解决途径(1)我国能源现状①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能源地区分布不平衡,西多东少。

我国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低。

③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

④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须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实行“进口源地”和“运输线路”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快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下图是我国1978年和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的共同特点是( )A.以煤炭为主B.以石油为主C.天然气比重下降D.原煤的比重下降(2)有关1978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煤的生产量略有下降B.原油生产下降幅度最大C.非矿物能源增长两倍多D.天然气生产增长约4倍解析:第(1)题,从两年的能源比重看,都是以煤炭为主。

第(2)题,根据两年的能源总量和各种能源的比重,可以比较出各种能源生产的变化。

答案:(1)A (2)D考向一我国区域土地资源问题1.(2012·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图中两个Ⅰ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解析:图中Ⅰ区为耕地快速减少区,在图中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武汉市所处的平原、湖区。

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是因为生态退耕还林;武汉市所在的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应是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的结果。

答案: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考向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2.(2014·高考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根据图中海拔高低可见。

第(2)题,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重,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减少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盐碱化问题加重。

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答案:(1)D (2)A考向三新能源开发条件分析3.(2012·高考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

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酒泉气候干旱,人口稀少,未利用土地多。

一、选择题读中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1~2题。

1.图示反映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A.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套失衡B.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C.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量少D.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2.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西气东输B.南方平整土地,北方节约用水C.南水北调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答案:1.A 2.C根据下表资料,回答3~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