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饰艺术语言及特点在绘画中的借鉴与应用

装饰艺术语言及特点在绘画中的借鉴与应用

装饰艺术语言及特点在绘画中的借鉴与应用摘要:论述装饰艺术语言及特点在油画创作中的借鉴与应用,以此作为我们认识学习油画装饰艺术的依据。

通过对其深入探讨研究,总结出。

对装饰性语言及表现手法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提高绘画创作。

关键词:装饰艺术架上绘画装饰性绘画借鉴与应用目录:引言:艺术本没有界限,但随着时间的前进艺术的发展,艺术慢慢被细化成了很多相似、相通的门类。

架上绘画和装饰艺术也不例外,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伴随着各个门类的细化,每个门类也都相应的出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

本文讨论的绘画是个相对狭隘的概念--仅只架上绘画。

装饰这个词在17-18世纪出现于西方,泛指艺术修饰;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稍早,大概是公元5-6世纪,指修饰、打扮。

虽然装饰艺术的概念在东西方出现时间不同,但两者对装饰的认识还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

“女求作布衣麻履,织作筐绩之具。

乃嫁,始装饰入门。

“(《后汉书·梁鸿传》)这个典故就是装饰在中国出现的很好例证。

现在的装饰艺术更多的被划分在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的领域,与传统的装饰艺术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纵观世界绘画史,从装饰角度上讲,可以看成一部装饰风格的发展史和演变史。

翻开世界绘画史,便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原始绘画是装饰风格,古典绘画一直延续装饰风格,中世纪绘画依旧是装饰风格的,仅仅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写实绘画逐渐占为上风,装饰绘画虽暂不为人关注,但依旧存在和发展。

直到19世纪末,装饰风卷土重来,又回到欧洲艺术上。

现当代的架上绘画在流派、绘画题材也经历的多种风格样式间的变化转化,但是其装饰性的特点并没有因为流派和题材改变而改变。

装饰性绘画是一种富有想象和意境风格化的美,带有程式化的美,是最有特色、最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

装饰风格在绘画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集聚,浓缩着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

有装饰性意味的绘画绝不能等同于装饰画和图案画,否则就会变味跑调,不利于装饰性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装饰艺术无论在造型方面还是色彩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下面就从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论述装饰艺术语言及其艺术特点在绘画中的借鉴与应用。

装饰艺术的造型特点:1、线性装饰线性装饰即以线为主要媒介来辅助造型的表现方式,在简练生动的写意形体上运用线这一表现语言。

线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它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情结。

中国绘画尚线,追求线条美。

而从严格意义上讲,自然界中的物象并不存在线,线本身既为假定的、程式的,是人们抽象和想象的结果。

从仰韶文化的彩陶中圆柔曲线到楚墓中的行云流水线,从顾恺之的细劲连绵的“形”线到梁楷潇洒淋漓的“意”线,都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线条的美的再创造和再表现。

线性装饰大多是意象造型,但言简而意赅,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为抒情写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西方绘画中,也有不少以线为要素的装饰性绘画,“表现人类极端的激情”,如后印象派凡高的作品《星月夜》(1889年),《向日葵》(1888年)可以配图就以强烈的刺激视觉和感情色调,以急速蜿蜒的粗大线条,构成画面的一种紧张的运动感。

他那富有刺激的线条,弯曲、有弹性、富有变化创造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的作品。

后印象派另一位画家高更则以他那独特的黑色轮廓线勾画出物体的轮廓,极其富有装饰味道,如《塔希提少女》一画可以配图,他是以装饰性手法展示出这片景物,确实具有东方艺术的单纯美和装饰美的特色。

法国的劳特累克有着很高的素描技巧,他强调线条的动势和节奏,在形成的色块上突出线条的流动性,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英国杰出的艺术家比亚兹莱的插图中的线条极为单纯,使得画面单纯而富有表现力,他以精美的曲线和略带病态的形象,创造出富于想象和装饰风格的艺术。

他独树一帜的黑白插图绘画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克里姆特十分赞赏中国画和日本艺术的平面感和装饰性,仔细研究过拜占庭镶嵌画并从中吸取营养运用曲线构成纹样使得艺术风格始终是多种多样的。

如油画《吻》(1809年)可以配图,是克里姆特的著名作品之一,它最能体现出画家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这在现代艺术史中是很少有人可以比拟的。

象征派的席勒是一个风格很强的画家,他的作品明显吸收了克里姆特画面的曲线的旋律和装饰性,经常采用令人颤栗颤抖、毛骨悚然的线条来表现出一种力,虽然他的线条稳定有力,但仍有一种装饰的感觉,如作品《拥抱》(1917年)。

但是还有许多艺术家也是用线来表现绘画的,在运用线时中西方有所不同,西方艺术家更多的是从点、线、面,三大语汇的角度去思考与探索,用纯理性的思维来处理,追求形式美,运用线性装饰创造出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

(一)秩序化。

大千世界,错综复杂,而油画装饰艺术要表现的则是一个充满秩序的世界,即:将世界万物理化、秩序化、有条不紊地结合排列。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认为“自然中的每件东西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极其相似。

画家必须学会描绘这些简单的形象。

”塞尚的绘画风格是采用大的色块来表现所要描绘物象的体积、深度,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塑造形体。

他的静物画是他的艺术创造中最成功的代表,在画面中每一件物品都变成了最简单的体面,强调了艺术形象的生命力。

如作品《有苹果的静物》(1900年),《圣维多克山》(1906年)可以配图。

另一位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绘画也是装饰性的,他用面性装饰,创造形的自由。

特别是他在塔希提岛创造的一系列作品,以单纯的色面(无阴影)来构成的绘画,另有纤细的黑色轮廓线,很富有装饰性。

这种面性装饰既不是真实对象的转移模写,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凭空臆想,而是在符合人体形态和运动规律下,符合视觉和审美需要下的大胆处理。

采用“平面化、规整化”的面,加深主体“意”的表达,使其更获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美。

自然现象中有其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比较混乱。

在创作过程中,应力求使形象构成因素排列组合有序。

使之规则化、程式化、条理化。

以求得在整体上具有装饰性特点。

(二)单纯化。

正如现代艺术之父法国画家塞尚的名言:“要用圆球体、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眼光来观察与表现客观物象。

”此话的用意是将错综复杂的世界万物归纳整合,提炼概括为简明单纯的几何形体,这种单纯化也正是呈现出事物诸多魅力的视觉法宝。

“简洁即是美”,这一格言也将单纯化推向了至高无上的位置,由此可见单纯化正是产生美的重要因素。

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及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经典作品,在形式表现上具有丰富的主观装饰情感。

在平涂色块和面上不做明暗处理,色调对比如:红绿、蓝黄或紫色、配合曲线或粗线来构图,色彩情感丰富,如:S形曲线或自由奔放的曲线等,装饰性趣味极其浓厚。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大自然为艺术提供了诸多题材与形式表现因素,在油画装饰艺术创作中其中素材的积累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素材的整理、加工、提炼与转变,使之更理想化、典型化、从而达到油画装饰艺术形式美效果。

简和变,装饰造型要抓住两个要点。

“简”就是简洁概括,化繁为简,简化不等于简单化,不在于简单地、单纯地去掉一些细节,而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造型构思,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复杂多样的精神内涵,以利于揭示本质,产生单纯的艺术效果。

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可以配图在写实的同时含有奇妙的装饰效果。

(三)平面化。

平面化是油画装饰表现的又一特征,所谓平面化是将所要表现的物象形体展开,以突出其影像特征与造型的简洁流畅效果。

从人类文明早期的岩画中可看出先民们心灵迹化的雏形,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随着解剖学、透视学、结构学的出现与发展,直到现代的马蒂斯、毕加索等,人们又重归于平面美感的追求,这是伴随着摄影术的发明而引发的艺术与技术在观念这一层面上的分歧。

色彩布局尤重均衡性与平面秩序感,这是正统、稳定、端庄、平和的精神追求外在形式审美标准的具体表现。

它是装饰性造型的重要基础,是以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

马蒂斯的《裸女与手鼓》平面化不仅是单线平涂,在线与色块的组合中,还保持着物体的体积与厚实性。

(四)意象化。

意象是主观想象,装饰不只按客观景物作具象的再现,主要在于凭借主观想象,不仅想到存在事物的夸张变形,而且可以想到世界上还没有的离奇形象。

总之有想象力,才有创造力。

(五)夸张化。

油画装饰艺术表现无不与夸张结缘,它是以自然形体为依据进行的夸张和变形。

如:形态、比例、结构、色调、肌理、图案等。

抓住某一方面神韵,将那些个性与特点夸大到尽致,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加强艺术表现力度,是想象得以腾飞,实现创造。

绘画中的夸张手法只所以是主观的,是因为夸张是属于体验者的个人意识,它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不同的人采用夸张的形式也不同,每个画家对所进行夸张的局部与整体内容都夹杂个人的记忆、联想和情感。

艺术夸张的魅力在于使人过目不忘,百看不厌,耐人寻味。

在艺术表现中,通过张扬个性,才能显露出风格特色,从而形成多元化艺术格局。

油画装饰艺术作品中的个性风采犹如艺术作品的闪光点,极富于情调和品味感。

油画装饰艺术特点还表现在造型的夸张省略,色彩的对比组合,线的巧妙运用,形体塑造的艺术个性等,从中反映出画家的主观审美取向。

西方近现代色彩研究成果,在装饰色彩方面的提取与变异又反作用于装饰色彩领域,拓展和升华了色彩语言,在条件色体系与装饰色体系之间造就了一个色彩表现的极大互渗性的空间地带。

高更,马蒂斯、康定斯基以及维也纳分离派的克里姆特、埃贡·席勒等诸多大师的经典作品向我们提供了在互渗性空间中驰骋的可能性。

艺术靠典型来体现,它是用个别表现普通,特殊体现一般,艺术是高度真实概括的视觉形象。

在装饰性绘画中,夸张就是变形变色,出于激发情感,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的需要。

或为突出主题和生活本质以追求感染力为目的。

色彩特征表现在:(一)色彩形象固有色。

也就是物体色的基本特征,依人的视觉经验对显示的色的概括和抽象。

红就是红,绿就是绿,装饰色彩表现就带有表现色彩固有色本质的特征。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可以配图运用了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装饰性色彩,并把色彩调子定到最强音。

(二)色彩布局均衡性。

这是形式美的客观要求。

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而是色彩给人重量感的对称。

如深色、浓色就感觉重,浅色、淡色就轻。

重色、浅色相互均衡才能达到和谐。

(三)色彩表现高纯度。

纯度就是鲜艳度,颜色鲜艳符合一般审美要求,使画面充满光辉。

马蒂斯的《有舞蹈的静物》可以配图通过大面积兰色来衬托红、橘红和绿,充分体现色彩本身的美感。

(四)色彩观察移动性。

装饰性色彩在反映空间时采用散点透视,即移动观察,可避免远近左右遮挡重叠,可以不受空间限制。

(五)色相含义象征性。

在视觉艺术中,各种色彩都特有的给人联想和象征意味,以引起美的感觉。

象征范围很广,涉及人对色彩的特定爱好,它与地域、习惯、文化、时代息息相关,更与人对审美观念,情感和素养直接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