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ppt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ppt


【临床表现】 ⑴神经根型 病变在颈5 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 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 下者可见颈强,活动受限, 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 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 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 坠落等症状。
⑵脊髓型 脊髓受压者,可 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 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 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 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 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 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
颈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 其根部有一圆孔,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 椎动脉从颈总动脉的后上方上升,进入 第6颈椎的横突孔,向上于环椎横突孔上 方穿出,在其侧块部拐弯向后方,经枕 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穿透硬膜后, 走行很短一段即回合成基底动脉,分支 至小脑、桥脑、延髓、大脑枕叶及内耳。 当头转向右侧时,右侧的环椎关节为肌 肉所固定,而左侧的环椎下关节面则向 前滑动。故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左侧的 椎动脉可发生扭曲,致使管腔变窄,甚 至完全闭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性 外伤可造成椎间盘、韧带、 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 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 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 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 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 就产生症状。
⑵内因 椎间盘退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 颈椎间盘一般从30岁后开始退变。椎间盘的 退变从软骨板开始,软骨板逐渐骨化,其通透 性逐渐降低,这样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致纤 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 定性下降,因此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 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发生增生;同时钩椎关节 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 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 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 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 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
其他五个颈椎均通过椎间孔。椎体 关节互相连接,这些关节包括两个 关节突间关节,一个椎间盘和两个 滑膜关节。颈椎的关节突间关节的 位置接近水平,故稳定性差,一旦 椎间盘发生萎缩性退变,椎间隙变 窄,关节突间关节囊松弛,就容易 发生椎体滑脱,从而使椎间孔变窄 而产生神经根刺激症状。
滑膜关节是由下椎体上 缘向上突起部与上椎体下 缘的两侧缺陷部构成的关 节。这两个关节从两侧把 椎间盘与椎间孔相互隔绝, 阻挡了破裂的纤维环直接 突入椎间孔。
颈椎增生而产生症状,有两种情况, 一是增生物直接压迫神经、血管;二是 增生物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后一类占 颈椎病的绝大部分。
增生物对神经、血管的间接压迫, 是因为颈部过度或不协调的活动,使增 生物对其周围软组织过度刺激而发生局 部的损伤性炎症,因炎症水肿而发生间 接压迫;颈项部受寒,使局部肌肉痉挛, 血供减少,造成增生物对其周围软组织 的过度刺激而发生局部损伤性炎症,而 出现症状。
【解剖生理】 颈椎共有七个,椎间盘六个, 椎管和椎间孔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八对颈神经和部分第一胸神经分别 从椎间孔穿出。在枕骨与第一颈椎 之间,第一和第二颈椎之间既无椎 间盘,又无椎间孔,第一、二颈神 经根离开脊髓后并不通过椎间孔, 而直接沿椎体进入分布区。因此第 一、二神经根容易遭受直接外伤。 同样一、二神经也不存在受椎间孔 压迫的可能性。
⑶椎动脉型 椎动脉型 颈椎病可表现为颈肩痛或 颈枕痛,头晕、恶心、呕 吐、位置性眩晕、猝倒、 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 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 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 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⑷交感神经型 由于 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 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 头痛、心慌、胸闷、肢凉、 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 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 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病 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⑸混合型 在临床上, 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 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 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 即为混合型颈椎病。
在临床检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患者的颈 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颈椎变直,后伸活动 受限。神经根型患者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 上肢和手部出现放射性的麻木和疼痛。臂丛神 经牵拉试验阳性,压顶、叩顶试验阳性,血管 试验(又称艾迪森氏试验)阳性。在相当颈椎 4~5、5~6或6~7平面,颈椎棘突病侧可找 到明确的压痛点,并出现上肢放射痛。对比两 侧上肢,病侧肱二头肌、三头肌萎缩、肌力减 退、病侧握力下降、桡骨膜反射及上肢其他腱 反射减弱。受压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脊 髓型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 并可出现髌、踝阵挛和病理反射等锥体束征。
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 节和椎体。由于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 生各种不同的症状。椎体前缘增生,一 般无特殊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对食管、 气管的颈前刺激症状;椎体后缘增生, 使椎管前后径变窄,可出现脊髓压迫症 状,称颈椎病脊髓型;钩椎关节侧方增 生,使椎动脉受到压迫,称颈椎病椎动 脉型;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 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出现 颈丛或臂丛的神经根症状,称颈椎病神 经根型;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或对椎动 脉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称颈 椎病交感神经型。
颈椎的椎弓根较短而细,因此椎骨 的上、下切迹较为狭窄,两者深浅也近 似。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组合形成椎 间孔,颈椎的椎间孔为斜位的骨性管, 呈卵圆形,其纵径大于横径。经过椎间 孔内的神经根仅占椎间孔的一半,故椎 间盘萎缩的病例如不并发椎体滑脱而仅 有椎间孔纵径变小时神经根并不受任何 压迫。如果患者并发椎体滑脱,椎间孔 横径变小或椎间孔内骨赘增生,韧带肥 厚、关节囊肿胀、神经根鞘袖肿胀时则 可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颈椎病
林老中医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 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 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 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 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 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 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 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目前对 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 种非手术疗法中,首选脊柱旋转复位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