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恒隆源煤业有限公司绥阳县宏盛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检测报告绥阳县宏盛煤矿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日第一章前言1.1 监测目的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检测工作,为矿山建设施工过程中及生产后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及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合理开发和充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以及为政府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采矿许可换证提供技术依据。
1.2 监测任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次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步查明矿山及相关范围内的地质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对矿山建设生产的危害;(2)定性监测分析矿山工程建设中和生产后可能诱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以及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3)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矿山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地质灾害和灾害患的防治措施、建议。
1.3人员设备投入本次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参加工作的人员共6人,其中,工程师1人,相关人员5人,关于设备先利用现有技术设备,缺少的设备应尽快配备完善。
1.4完成的工作质量及质量评述在充分研究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及邻近区域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
经室内综合分析整理编制完成《绥阳县宏盛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一份和井上下对照图一张。
本次监测报告编制工作资料收集比较全面,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报告编制参照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和《绥阳县宏盛煤矿地质报告》,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第二章监测区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与范围宏盛煤位于绥阳县黄杨镇境内,隶属于遵义市绥阳县黄杨镇管辖范围,矿山距桐梓至正安公路约5公里(至宽阔镇),宽阔镇距桐梓县城37公里,南距绥阳县城约66公里。
交通较方便,煤炭外运较方便。
矿区地理坐标:107°01′12″~107°01′40″,北纬:28°17′22″~28°17′50″。
矿井有电信公司电话和手机与外界联系。
矿井生产能力9万吨/a,矿井处于安全生产期间。
全矿在册职工总人数为193人,大多为农民工,下井人数171人,其中管理人员47人,技术人员1人,配备瓦斯检查员8名,矿井采用“三·八”工作制,年工作日330天。
2.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1、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矿山地质环境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的工作安排。
监测内容有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影响要素。
监测办法: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可采用高精度GPS、全站仪、人工观测等方法监测;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监测参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含水层破坏可采用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安装地下水位自动监测仪等方法进行监测;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可采用人工现场量测、遥感解译等方法进行监测。
1、地震与矿井稳定性本矿区及周边乡镇内目前无地震资料记载。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及《绥阳县宏盛煤矿安全专篇》要求,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监测内容:因采煤形成地裂隙、地裂缝、塌陷等监测方法:巡查发现、全站仪定位3、矿山水环境监测监测内容:因采煤形成地下水流失及污染监测方法:排水量监测、水质化验4、矿山土地环境监测监测内容:因采煤形成土地塌陷、土地污染、土地侵占及破坏监测方法:巡查发现、全站仪定位2.2.3矿井水文地质(1)含(隔)水层划分①含水层(1)下三叠统茅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岩性以深灰色、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微至细晶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顶部见鲕粒灰岩。
含酸盐岩类岩溶水,富水性强。
(2)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燧石灰岩,夹碳质、钙质泥岩,约56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由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泥灰岩、灰岩、煤、黄铁矿粘土岩交互组成。
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
(4)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南东侧,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夹少量燧石结核,厚度200m。
区内溶蚀洼地及岩溶较发育,补给条件较好。
地下水以岩溶管道形式赋存,富水性强。
②(相对)隔水层岩性以灰绿色、黄灰色泥岩、钙质泥岩、含钙质泥岩为主。
含碎屑岩裂隙水。
含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断裂水文地质特征在矿区内未见对断裂构造经过,矿区构造类型属简单类型。
局部小构造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宏盛煤矿矿区范围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本区大气降水丰沛,地表植被发育,利于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水。
本区地形坡度多在22~27°,不仅利于地下水径流,也利于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在地形变化处主要以泉水点排泄,补给地表水。
本区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甚大,地下水流量动态与大气降水丰、枯季节对应一致,进一步佐证了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4)老窑积水宏盛煤矿原C2煤层开采已形成一定的采空区,以及矿区内煤层露头线附近小煤窑分布较多,为当地居民开采自用,开采方式以平硐为主,少部分为斜井,生产规模小,开采长度一般为50~150m,由于时间较长,已垮塌封闭,无法调查,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由岩石节理、层理裂隙渗入老窑、采空区积水,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矿井在采掘过程中若揭穿积水老窑或采空区时,将可能引起矿井突水事故。
根据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2011年11月提交的《绥阳县黄杨镇宏盛煤矿水患物探勘察报告》,发现采空区1个,编号为Ⅱ,面积为0.002km2,该区存在2个岩溶管道异常,可能导致采空区积水。
(5)地表水体矿区内冲沟较发育。
冲沟内为季节性流水,平时无水,雨季时季节性冲沟水通过地层中含水层中的裂隙向矿井入渗,可能成为矿井充水的间接充水水源。
季节性冲沟水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6)矿床充水因素①充水水源a含水层1)下三叠统茅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岩性以深灰色、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微至细晶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顶部见鲕粒灰岩。
含酸盐岩类岩溶水,富水性强。
(2)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燧石灰岩,夹碳质、钙质泥岩,约56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由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泥灰岩、灰岩、煤、黄铁矿粘土岩交互组成。
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
(4)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南东侧,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夹少量燧石结核,厚度200m。
区内溶蚀洼地及岩溶较发育,补给条件较好。
地下水以岩溶管道形式赋存,富水性强。
B、隔水层岩性以灰绿色、黄灰色泥岩、钙质泥岩、含钙质泥岩为主。
含碎屑岩裂隙水。
含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C、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大气降水是矿区内各含水岩组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故为矿床充水的间接充水因素。
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各含水岩组地下水接受补给后,可通过采空塌陷带、导水裂隙带进入矿坑,对矿床进行充水。
矿床充水量会随着大气降雨的变化而变化,丰水季节时,水量增大,枯季则减少,呈正相关关系d、地表水矿区内冲沟较发育。
冲沟内为季节性流水,平时无水,雨季时季节性冲沟水通过地层中含水层中的裂隙向矿井入渗,可能成为矿井充水的间接充水水源。
季节性冲沟水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②充水通道a采动裂隙、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尤其是采矿活动产生大量的采动裂隙,矿层的顶板底板均受到一定破坏,沟通含水层、老采空区及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地表水、老窑水将通过采动裂隙导入矿井和工作面,易诱发突水通道。
b老窑采空区矿区煤层浅部有大量的老采空区、废弃采面或巷道,既是充水水源,又是充水通道。
在生产过程中受采动的影响,原有围岩应力条件发生变化或揭穿采空区,易突水成灾。
③充水方式区内存在较大范围采空区,其中的老窑积水将各种裂隙进入各煤层生产巷道,对煤层开采造成影响,揭穿采空区时可能形成突水成灾,是矿床充水的重要因素。
(7)矿井涌水量正常涌水量:QZ ,54.32m3/h;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及水体。
井田内较大的沟位于井田中部,该沟谷平时干沽无水,暴雨期有洪水通过。
井口标高为+1144米,位于半山腰,洪水不会对井口造成威胁。
2.3人类工程活动及矿区生产情况2.3.1人类工程活动我公司矿区属于中低山区,植被覆盖率中等,矿区内工业经济以采煤业为主,农业经济以从事农业耕种为主;采矿也历史悠久,其他工业不发达。
因此,矿区内生态环境现状一般,矿山采煤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2.3.2矿区生产情况目前我矿为初步建设矿井,根据地质报告,该矿井田范围内C2、C3煤层为可采每层,设计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1)提升、运输本矿井设计能力为9Mt/a。
平硐+暗斜井开拓,矿井只要运输大巷为机车运输,暗斜井提升材料及矸石,为JTPB-0.8×10P型提升绞车,矿斗1.0t串车提升,原煤由采区煤仓经三台皮带运输机运至地面煤坪,皮带机及煤坪洒水降尘系统完善。
回采工作面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工作面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转载机配合机车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固定矿车装矸,人工推车;运输大巷均采用带式输送机搭接运输。
(2)通风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采用主副平硐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C2煤层开采时矿井总需风量为25.49 m3/s,按27 m3/s配风;C3煤层开采时矿井总需风量为22.25 m3/s,按25 m3/s配风。
主扇采用FBCDZ-6-No15A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风机2台(其中一备一用),配套电机:YBFe250M-6,电机功率2×37kW,风量范围16-40m³/s,风压范围98-1746Pa能满足矿井设计要求。
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为抽出式。
回采工作面通风为全风压独立通风方式;掘进巷道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为压入式。
井下机电硐室、消防材料库、爆炸材料库采用独立通风。
矿井反风采用主通风机反转反风方式。
(3)供电本矿双回路电源线路引自宽阔110kV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出线。
宽阔110kV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出线,线路截面为LGJ-50,长度为5km,LGJ-50最大允许载流量160A,能够满足矿井负荷要求;另经计算该线路电压降为1.9%,亦满足要求。
本矿10kV电源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
本矿工业场地设10kV变电所1座,10kV变电所为全矿井供电。
双回路电源引自宽阔110kV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出线。
本矿10kV变电所配电室内设KYN28A型高压配电柜14台,其中3号柜、12号柜为电容补偿柜,4号柜、11号柜为井下配电,7号柜、9号柜为工业场地配电,6号柜为局部通风机配电、9号柜为备用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