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


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援疆的好医生
• 2011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余文丽 首次踏上援疆之路。然而,2011年4月1日晚,爱人陈志 强在邢台家中突发脑溢血。4月4日凌晨,余文丽匆匆赶到 邢台市。14天后,爱人苏醒了,但身体右侧偏瘫。在爱人 的鼓励下,余文丽强忍着焦虑回到新疆若羌。5个月后她 再次回家才发现,原来爱人病情恢复得并不理想。最后在 陈志强的提议下,夫妻两人决定一起去新疆,余文丽一边 照顾爱人,一边投入援疆工作。2012年组织建议余文丽 春节后可不再承担援疆工作,但夫妻两人却拿出了一份 “返疆申请书”。余文丽说:“照顾爱人是我的本分,援 疆是我的责任”。 •
民族魂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 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聚集、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 柱,它己经深深地印在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之中,成为维 护和促进社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爱好和平,是 中华民族的固有天性,它自古以来就主张天下太平、同世 界各国和睦相处;勤劳勇敢,是中华言辞的优秀品质,依 靠这种优秀品质,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 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脊梁,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变革创机关报、不懈奋斗,战胜 各种艰难险阻、经受各种考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刘真茂:默默坚守山林30年的“活雷锋”
刘真茂,65岁,共产党员,复员军人。他坚守 共产党人信念,30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狮子口原始 山林。在不通电、交通通讯不便等恶劣条件下, 尽心竭力保护山林资源,与坏人的恐吓破坏行为 斗智斗勇。自1993年以来,他没在家过一个春节, 没拿过一分钱补助,没向领导说过半个苦字。他 用善心、诚心和恒心,感动、感染和感召当地几 十个村庄的村民投入到爱林护林行列中来,形成 强大的群防群护力量。他恪尽职守、排除万难, 与孤独、误解以及人性的贪婪对抗,被群众亲切 地称为“大山卫士”。
腾飞中国
• 中国腾飞了!新中国成立经来,经过六十 多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13亿中国人民赶上了时代潮流,稳 步埋头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中华民族 经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科技腾飞
• 神九飞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圆满成功, 展示“中国精度”;蛟龙入海,载人下潜 成功突破7000米,刷新“中国深度”;京 广高铁如同巨龙般穿越祖国万里河山,联 通了大江南北,彰显“中国速度”……创 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实力 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 代的支撑引领作用!
徐立:高尚医德、师德的楷模
• 8月23日,徐立走了。82岁的徐立作为中南大学湘雅 二医院眼科退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却长期生活十分俭 朴,甚至捡别人的剩馒头吃。原来他把工资全部用来帮助 别人,不仅每次国内遭灾必定捐款,还定期资助贫困大学 生,给医院捐过钱,甚至给在医院干活的民工也送过油、 米,成了“裸捐医生”。徐立退休后每天都在医院转悠, 有时帮助年轻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有时给病人带路,发现 什么问题立刻向院领导反映,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不知疲倦, 成了“编外院长”。对徐立来说,医院就是他的家,医生 护士和病人就是他最亲的人,他一分一秒也离不开为之奋 斗的事业。
பைடு நூலகம்
何遥:不顾伤痛拼命挽救跳楼患者
何遥是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5月 1日,她在巡视病房时突然遭到一位患有间歇性精 神病患者的殴打,晕倒在地,头部和肘部多处受 伤。醒来的瞬间,她发现该患者正欲跳楼,便不 顾伤痛,冲上前去死死抓住已经跳出窗外、身体 悬空的患者的衣服,在危急时刻拼死相救,用48 公斤的柔弱身躯,挽救了体重65公斤的患者的生 命。
我的梦,中国梦
• 国家日益强盛催生中国梦,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 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垢伟大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 宏大的民族复兴梦与每个人的梦想紧密相连,汇聚成动人 心弦的“中国梦”。“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 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方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 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 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想,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更加进步,民族更加腾飞,中华大 地吹响更加嘹亮的前进号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 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梦想,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江山如此多娇
• 世界的东方,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 茫茫大海,是她广阔地胸怀;巍巍长城, 是她坚强的脊梁;滔滔黄河,是她奔腾的 血液;青藏高原,是她刚硬的臂膀……这 片土地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气候温润, 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可渔可猎、可耕可 种,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 了无比辉煌的业绩,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历 史篇章。
最美中国人
• 2012年,中国大地涌现出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 美司机、“诚信中学生”……他们 用自己的坚守和执著, 在危急时刻作出了英雄壮举,在生死关头展现了人间大爱, 感动了全社会,感动了全中国,被誉为“最美中国人”。 他们的“美”,美在爱心、美在善良、美在奉献。其实他 们的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着在普普通通岗位上点点 滴滴的积淀,从而将美变成一种习惯。我们中学生,更应 学习这些最美中国人身上的品格和精神,勤奋学习、兢兢 业业,不求昙花一现之美,但求美得持久而芬芳,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使“最美”在我们的社会里更加发扬光大,为 建设美丽的中国做一个最美的中国人。
谁不说俺家乡美
• 家乡,是每一个人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 籍,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还是生活 在当地的外乡人,或者是旅居在海外的华 人,谁不对自己的家乡有着难舍的情怀? 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 迹。我们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想起家乡 的亲人,想起带给自己快乐的童年和充满 激情的青春。谁不说俺家乡美!在那桃花 盛开的地方,有我美丽的家乡。在我美丽 的家乡,有让我终身难忘的美景、美味。
王强: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
王强是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教授,主 要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他把大 量心血倾注到教学研究上,在被查出身患恶性肿瘤后,更 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神贯注于学术研究工作,指导学 生论文。自2008年住院以来,他以惊人的毅力在《中共 党史研究》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 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 政策研究》,并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王强把对工作、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延续到了生 命的最后一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真理、对党的教育 事业的执著。
2012中国十大最美中国人
• • • • • • • • • • 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援疆的好医生 刘普林:帮妈妈扫大街的“马路孝子” 刘真茂:默默坚守山林30年的“活雷锋” 鹦歌岭大学生群体: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何遥:不顾伤痛拼命挽救跳楼患者 田守诚:28年繁育盘锦河蟹 王腊旭:“大义儿子”义务赡养工友父母 刘清伟:用生命看护孤岛23年 徐立:高尚医德、师德的楷模 王强: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
田守诚:28年繁育盘锦河蟹
• 辽河入海口自古是“河蟹横行”之地,然而到 了上世纪70年代末竟濒临绝迹,这种巨变引起了 老干部田守诚的极大忧虑。1983年,田守诚任盘 山县计委副主任时便提出“人工养殖河蟹”的建 议。1984年面对升职和进城的机会,他选择到刚 刚成立的县水产局当局长,从此投入全部精力繁 育盘锦河蟹。离休老干部田守诚恋岗不恋权,离 休不离田,30年来如一日,发展盘锦螃蟹产业, 促使盘山县河蟹养殖年产量超过3万吨,占全国河 蟹年产量的10%以上,被誉为“盘锦河蟹产业第 一人”。
建设美丽中国
• 中国的美丽风采,是我们成就未来的巨大 财富,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 社会的重要基石。建设美丽中国是顺应人 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 如今,时代正在召唤一种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自我的全面和谐的生态文明。 而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民参与。
总结
•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做到什么呢? 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刘清伟:用生命看护孤岛23年
• 随着1985年的大裁军,部队守备团以及珠海担杆岛原 居民都纷纷撤出担杆岛,刘清伟却在1989年转业时,放弃 到珠海市区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担杆岛落户,当上了海 岛护林员和省级猕猴保护区的保育员。在他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的守岛巡山中,海岛的森林覆盖率以及猕猴数量不 断增长,但刘清伟却经历了守岛的孤独和危险,既要面对 海岛上艰难的生存环境,又要面对上岛捕猎和盗挖名贵树 木的不法分子。刘清伟一次次处在生死边缘,又一次次赢 回生命,守岛23年,在家里过年只有一次。为了坚守海岛, 他失去了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机会,也失去了照顾妻儿的机 会,但他仍然在坚守、仍然在奉献。
刘普林:帮妈妈扫大街的“马路孝 子”

21岁的刘普林是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管 系1103班的学生。他的母亲库香莲,是武昌粮道 街的一名环卫工,负责清扫400米长的涵三官街 道。从2011年暑假开始,刘普林一直利用休息时 间帮母亲扫马路。春节期间,刘普林每天上午要 反复清扫六七遍街道。在逆境中,刘普林并不自 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贫困,敢于担当。
王腊旭:“大义儿子”义务赡养工友父 母
• 王腊旭是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职 工。工友霍景彪去世后,他义务承担起赡 养工友父母霍文通夫妇的责任,像对亲生 父母一样悉心照料霍家二老。为了照顾好 老人,相亲时他提出条件,要求对方必须 赡养霍家老人;为了宽慰老人的心,他把 儿女的姓都改为“霍”。23年来,王腊旭 和妻子用真情和孝心帮霍家扛起困苦,挽 救了这个一度濒于破碎的家,让老人的生 活再次充满温暖和欢乐。
鹦歌岭大学生群体:选择一种有远见的 生活方式
• 2007年,27名来自北京、湖北、陕西 等十省市的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来 到海南鹦歌岭自然保护区。他们不畏上山 作业的艰难险阻,不计生活条件的艰苦, 在荒凉的鹦歌岭一待就是5年,完成了鹦歌 岭动植物种类登记、看山护林工作,为保 护海南的生态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 还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推广林 下经济,帮助当地的黎苗族农民致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