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商业银行行业运行概况2011 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运行情况平稳,资产负债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盈利水平持续向好,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流动性趋紧状况有所缓解,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一、资产负债规模继续稳步增长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下同)资产规模继续稳步增长,截至2011 年三季度末,总资产余额达83.3 万亿元(本外币合计,下同),比上季度末增加9087 亿元,同比增长16.7%。

资产组合中,各项贷款余额为43.0 万亿元,比上季末增加1.1 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占资产总额的51.6%;债券投资余额为14.7 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资产总额的17.7%。

商业银行资产增长情况各类商业银行中,资产余额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农村商业银行(增幅43.1%,部分原因是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增加),其次是外资银行(增幅29.6%)和城市商业银行(增幅27.5%)。

与上季度相比,新增资产主要集中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从贷款投向看,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下同)余额为33.5 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各项贷款的80%。

个人贷款(不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下同)余额为8.4 万亿元,同比增长19.5%。

从行业分布看,三季度新增贷款投向冷热分明,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个人贷款(占比29.4%)、批发和零售业(占比29%)及制造业(占比28.4%)。

房地产业新增贷款环比首次出现负增长。

商业银行负债方增速略低于资产方,负债结构保持稳定。

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负债规模达78 万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5706 亿元,同比增长16.2%。

其中,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65.9 万亿元,比上季末增加4602 亿元,同比增长14.6%,占总负债的比重为84.5%。

二、盈利水平持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38 亿元,同比增长35.4%。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38%,同比上升0.17 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同比上升0.98 个百分点。

三季度,商业银行合计净利息收入为5479 亿元,同比增长28.3%。

生息资产的增长和净息差的扩大共同推动净利息收入上升。

非利息收入1266亿元,同比增长60.7%,增幅远高于同期净利息收入。

三季度,商业银行营业成本2085 亿元,同比增加437 亿元,增幅26.5%。

三季度,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30.5%,同比下降2 个百分点。

三、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2011 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下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3%,比上季度末上升0.12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上升0.16 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1%,比上季度末上升0.20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上升0.04 个百分点。

三季度末,323 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超过8%。

从资本结构看,核心资本与资本的比例为82.1%,资本质量较高。

四、流动性趋紧状况有所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较上季末有所上升,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有所回落,银行整体流动性压力趋于缓解。

2011 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2.8%,比二季度末上升0.8 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3 个百分点。

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期末存贷款比例为65.3%,较上季末上升1.28 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2 个百分点。

从日均指标来看,商业银行日均存贷款比例为67.1%,高于期末存贷比1.8 个百分点。

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为3.13%,比上季度末上升0.31 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2 个百分点。

分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超额备付率为2.88%,同比上升0.36 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超额备付率为2.97%,同比下降0.44 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超额备付率为4.4%,同比略降0.01个百分点。

五、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水平稳中有降。

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078 亿元,比年初减少258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比年初下降0.18 个百分点。

个人消费贷款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透支贷款是个人消费贷款的两大主体。

三季度末,住房按揭贷款整体不良贷款率仍保持低位,为0.32%,比年初下降0.05 个百分点。

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为1.27%,比年初下降0.28 个百分点。

准备金水平继续稳步提升。

2011 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 1.1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00 亿元;拨备覆盖率继续提高,达到270.7%,比年初提高53 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2.57%,比年初提高0.1 个百分点。

我国银行股投资价值的国际比较1 主要国家银行股ROA和PB的比较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银行股具有相对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和PB。

2 主要国家银行股POE和PE的比较从上表可知,我国银行股具有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市盈率普遍不高。

3 主要经济体银行股中位估值主要银行股近期表现1 ,A股银行股综合表现2,中资H股银行股综合市场表现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主要银行股都有些微跌幅,但相较其他板块,银行股走势稳定。

今年尤其是三四月以来,我国主要化工原料产品的价格比去年底有明显回升,但由于整体需求仍处于弱势局面,因此这种上涨行情力度有限。

进入5月以来,此次“小阳春”行情已经告一段落。

6月,部分化工原料尤其是无机原料价格继续下跌,而大部分有机原料价格虽有所回升,但涨幅不大。

国研网所监测的22种基础化工原料价格(此处指的是每吨月平均价格,下同)中环比下跌的有11种,占50%,其中无机类产品价格下降的有7种,以碱类产品居多,有机类产品价格下降的有4种。

5、6月化工产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化产业振兴规划细则的主要内容已被业内提前消化,并未给市场造成较为明显的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虽然得益于原油和成品油的上涨,前5月基础化工行业总体表现较好,但大部分化工原料价格仍处于历史低谷,其需求并没有明显转暖,而企业开工率和产量却在回升,价格重拾跌势在所难免。

图 1 2009年4-6月我国部分化工原料月平均价格比较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图 2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国主要无机酸产品月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图 3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国无机碱主要产品及电石月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图 4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国有机化工主要产品月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2.3.2 合成材料始发于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继续影响经济实体,处于合成树脂下游产业链的国内外塑料产品需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大环境的疲软走势影响人们对塑料制品的正常消费,进而对塑料原料的需求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进口树脂的价格大跌,其跌幅甚至大于国产树脂,使得后者失去了原有的价格优势,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

2009年上半年我国合成树脂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低位,较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较大。

今年以来,合成橡胶价格从去年底的低位发力上攻,前5个月一直是上行的,到6月份时出现了回调。

但进入7月份后,合成橡胶行情在原料丁二烯价格上涨的支撑下有所反弹。

图 5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国主要合成树脂产品月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图 6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品月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国研网行业研究部制图2.3.3 化肥国内化肥价格自3月中旬后开始下滑,5月中下旬时加速下跌,目前许多化肥品种的价格甚至低于去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价格,创近两年来的最低点。

5月以来尿素、碳酸氢铵、复合肥、钾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铵等主要化肥品种价格都在下跌。

以尿素为例,3月初时国内许多企业尿素出厂价突破了2000元大关,西南地区最高出厂价达到了2300元左右。

但自3月中旬后尿素价格开始回落,5月快速下滑状态,跌破了去年四季度时的价格低点。

6月初尿素出厂报价大多为1550~1700元,实际出厂价低的已跌破了1500元大关。

供求失衡是国内化肥价格屡创新低的主要原因。

由于去年众多企业不看好化肥需求并选择减产限产,因此造成2、3月传统旺季化肥供应不足,刺激了市场行情上涨。

3月以来山东80%以上企业恢复生产,甚至高负荷满负荷生产,化肥产量迅速增加,其中5月化肥产同比增长13.6%,其中尿素更是增长了20.9%,创2005年以来新高。

随着此次旺季迅速结束,国内化肥供应重新出现过剩,这使得市场供需矛盾加大,价格日益走低,整个行业深受其害。

图 7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国主要氮肥产品月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图 8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国主要磷肥产品月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图 9 2008年1月-2009年6月主要钾肥及复合肥月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2.4 进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出口在不断萎缩,同时部分产品进口压力不断增大。

上半年,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达850.9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354.77亿美元,占全石化行业出口贸易总额的81.5%,同比下降34.1%,比前5个月扩大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扩大 3.1个百分点。

其中,基础化工原料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34.1%,化肥下降74.7%,农药下降34.7%,涂料、颜料下降32.1%,橡胶制品下降31.2%,合成树脂下降39.7%。

同时,部分有机化学品、化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进口产品依靠其价格优势,数量继续快速增长,不断挤占国内市场,导致国内相关行业竞争加剧,效益下滑,生产萎缩,严重影响国内相关行业回暖。

据海关统计,1-6月,我国化工进口总额达496.2亿美元,同比下降23.6%。

部分化工产品进口量大增。

其中,合成树脂进口1378.6万吨,同比增长16.4%,占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的46.9%。

进口聚乙烯380.8万吨,同比猛增63.2%,约占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的51%;进口聚丙烯202.9万吨,同比增长52.1%,占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的34.6%;进口聚氯乙烯125.77万吨,同比增长110.3%,占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的23%;进口甲醇340.5万吨,同比增长5.6倍,占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的40.8%;进口纯苯53.7万吨,同比增长2.6倍,占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的20.6%。

图 10 2008年-2009年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速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表 1 2009年1-6月我国主要化工产品累计进出口量值进口出口数量金额数量金额万吨同比% 万美元同比% 万吨同比% 万美元同比% 无机化学品369.6 66.4 134802 -25.9 326.2 -18.1 160490 -39.5 有机化学品762.6 52.1 504025 -27.8 143.4 -31.8 418643 -24.0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表 2 2009年1-6月我国部分化工品种累计进口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海关3 2009年二季度我国化工行业经济效益分析从前5个月的经济指标来看,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我国化工行业盈利下滑趋势减缓,1-5月行业累计实现利润596.2亿元,同比下降23.6%,降幅较前2个月缩小31个百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