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培训课件1
楼板、防火墙等:另一种是活动、可启闭 式的,如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 帘、防火阀、防火排烟阀、防火水
幕等。
防火门
防火门 开启方向: 应向外开
启
防火卷帘
(三)在可燃气体管道上装阻火 器、安全水封
(四)在超高层建筑中设避难层
第二章 电气火灾防控
一、概述
1、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是指由电气原因造成的火灾和爆 炸,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很大比例。
2、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危害 A 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 B 造成电力系统事故
3、电气火灾的特点 A 着火后电气设备可能仍带电,因电气绝缘损坏或带电 导线断落接地,在一定范围内会存在跨步电压和接触电 压,会引起触电事故。 B 有些电气设备内部充有大量油(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 等)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爆炸等。
➢ 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所需的点火能量极低, 静电压达到300伏特时所产生静电火花即可引燃或引爆。
➢ 3、核爆炸:原子核裂变或聚变产生的爆炸。
四、热传播途径
1、热传导
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 较高的部位,传递到较 低的部位。
2、热对流
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
3、热辐射 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3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
烷、氢气火灾等。
4、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
铝镁合金火灾等。
➢
5、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
6、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如烹饪器具内的
动物油脂类火灾。
➢ (二)根据火灾造成的损失程度,还可火灾分为:
五、火灾的分类
➢
火灾定义
➢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
火灾分类
➢ (一)根据燃烧物的形态(国家标准GB4968 一86 ),将 火灾分为:
➢
l 、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
张火灾等。
➢
2 、B 类火灾:指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
乙醇、沥青、石蜡火灾。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第一章 消防基础知识
一、燃烧的定义
➢ 1、燃烧: ➢ 燃烧,俗称“火”。燃烧是可燃物
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 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
➢ 要发生燃烧的必要条 件:
➢ 1、可燃物 ➢ 2、氧化剂(助燃物) ➢ 3、引火源 ➢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
应
➢ 燃烧的充分条件
➢ 1 、可燃物要有一定的浓度 ➢ 2、 助燃物要有一定氧气含量 ➢ 3 、点火源要有一定的点火能量 ➢ 4 、未受抑制的的链式反应
➢ 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 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 能持续
三、燃烧的类型
➢ (一)闪燃(一闪即灭。发生闪燃的最低 温度叫闪点。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 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 大。)
➢ 5、限制爆炸波的冲击、扩散
➢ 在有可燃气体、液体蒸汽和粉尘的厂房设泄压门窗、轻质屋顶;在有放热、 产生气体、形成高压的反应器上装设安全阀、防爆片等
火灾发展过程: ➢初期阶段 ➢发展阶段 ➢猛烈阶段 ➢熄灭阶段 ➢灭火基本原理: ➢冷却灭火 ➢隔离灭火 ➢窒息灭火 ➢抑制灭火
防火的基本措施
阻止火势蔓延 (一)在建筑物之间设防火墙
4、特别重大火灾——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六、防火的基本措施
➢ 根据燃烧条件,一切防火措 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条件同时结 合在一起。防火的基本措施有:
➢1、控制可燃物
➢ A、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可燃材料; ➢ B、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尽量减少场所可燃物的数量; ➢ C、对散发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场所加强通风换气; ➢ D、防止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装有易燃液体或可燃气
二、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分类 (1)漏电、 (2)短路。 (3)过载。 (4)接触电阻过大。 (5)电火花和电弧。
➢ (二)着火(持续燃烧。维持可燃物持燃 烧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 (三)自燃(无需明火的直接接触,靠自热或外热作
用发生的燃烧。又可分为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自燃点)
➢ (四)爆炸(爆炸极限)
燃烧类型之爆炸
➢ 爆炸分类 ➢ 1、物理爆炸:受高温或高压影响,物质撑破容器,瞬
间往外泄压。 ➢ 2、化学爆炸: ➢ (1)爆炸性物品的爆炸;(2)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
或留防火间距
建筑物之间留出适当的距离,就能有效地 防止火灾蔓延扩大,这个距离即称之为防 火间距。
划分防火分区
在面积较大的场所划分防火分区 防火分隔物:就是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
火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 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
防火分隔物
➢防火分隔物就是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
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 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固定、不可活动式的,如内外墙体、
➢
1、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
火灾。
2、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 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 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体的容器关闭角阀,防止泄漏等等。
➢ 2、隔绝空气
➢ 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实行密闭操作;使用惰性气体保护等
3、控制消除点火源
引火源种类:
(直接)A、明火(炉火、蚊香、蜡烛、打火机、烧香、烧纸、烟头等) B、电弧、电火花 C、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
( 间接)A、高温 B、自燃起火
➢ 4 、阻止火势蔓延途径
➢ 如在可燃物品仓库、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之间、油罐之间留出适当的防火 间距;设置方火提、防火墙等,防止火势蔓延 造成相邻危险品的燃烧 爆炸 等更大事故。
蒸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遇火源产生的爆炸。这种能 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爆炸浓度极限。(3)粉尘 爆炸:可燃粉尘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 会发生爆炸。空气中的粉尘遇火源能发爆炸的浓度范围, 就是该产种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分上限 和下限,下限越低,浓度范围越大,火灾危险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