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 整理版重点

视听语言 整理版重点

1、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特写的基本类型:细节特写,道具特写,运动特写,环境特写,心理特写2、景深: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镜头焦距不同,观众实际看到的画面空间,景深大小也随之不同。

不过,景深大小不仅取决于焦距,而是由三个要素决定:光圈、焦距、物距。

光圈越窄景深越深长焦\短焦\标准焦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视野较窄,景深较小,常用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

由于长焦摄影的视域较小,如果被拍摄物体是运动的,为了避免视角,往往需要配合变焦摄影。

长焦镜头能够人为地压缩真实的空间,让需要被观众看清楚的人或物对焦清楚,让其他层面失焦、成像模糊。

长镜头可以被应用于一些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响风格中。

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常用于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

造成前景画面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标准镜头:无论是长焦镜头还是短焦镜头,往往都展现了一种人为的、主观化的影像风格。

因此,如果我们需要拍摄纪实风格的影像,还原生活原汁原味的视觉质感,往往需要避免使用非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似,它不会人为压缩或拉伸景深空间,而是客观地呈现空间中一切应有之物,因而也就相对更为符合窗式电影美学观念。

3、视觉残留: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

这种视觉残留是每个人都固有的生理心理感应特性。

1829 比利时普拉托4、焦距:焦距是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5、构图:概括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被摄元素的连接关系、组合结构。

所谓被摄元素,可以使明显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是点、线、面、光、色等造型元素。

画框的存在是构图的基础。

线条构图、例子:塑造空间的透视表现力量冲突对比《战舰》“敖德萨阶梯”对角线(或“X”形)构图与“丁”字形(或十字架形)构图两种图式交替出现,动荡的状态与平稳的状态交替出现,画面构图形式本身就形成了一种视觉节奏的变化。

本段落大量运用对角线的构图、倾斜的画面,画面在构图形式上协调统一,保持了剪辑的连贯性,有效表现了屠杀场景所要体现的极度动荡不安的状态。

相比于水平的、平稳的线条构成的画面,交叉点、倾斜的线条构成的画面,更有助于表现动荡与不安的情境。

几何形状构图、例子:承担审美的意义、叙事的功能《公民凯恩》三角形构图构图分析:1、观察画框内各被摄元素的位置、重心,是否对称、平衡或失重;2、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是紧或松;3、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中是否水平、垂直或倾斜;4、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线条;5、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几何形状;6、观察面框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关系;7、观察光影、颜色的构成;构图原则:平衡原则、变化原则、动态构图的原则6、《战舰波将金号》苏联蒙太奇爱森斯坦体现导演对于画面形式表现力的严谨追求《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十月》7、灯光照明:灯光照明在影视拍摄中的作用是对于摄影的配合,灯光部门应该成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要。

随着影视语言表现力的开掘,灯光照明本身逐渐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审美功能。

灯光照明的作用主要包括:曝光(增强胶片的感光效果,是灯光照明的最基本的作用。

在场景已有的自然光源照明不足的前提下,有必要人为地增强场景中的照明,以增强胶片的感光,提高画面的亮度。

)、造型、构图、强调、抒情、其他作用。

光的性质:硬光、软光光的主次:主光、补光光的方位:水平方向(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垂直方向(平角光、顶光、底光)布光:经典好莱坞电影制作,每个镜头内至少有三个光源—主光、补光及逆光。

这样的光系统就是“三点布光”。

主光:首先把主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与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补光: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一侧位置布置补光,部分地清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

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题看起来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

三点布光法,与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一整套美学观念相呼应。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刻意强调拍摄中的灯光照明,是一种主观化、戏剧化的电影美学取向。

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中,为了追求画面形式的尽善尽美,强调精确的布光,甚至每换一次机位,都要重新布光。

8、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首部影片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2)等。

有意识的使用自然光源,避免使用人工光,走出摄影棚,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去,反对好莱坞棚内摄影(灯光、布景)一整套形式、唯美主义的价值取向20世纪40年代9、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色彩在影片中,不仅是自然色的再现,而且具有主观性、情绪性。

《红色沙漠》中,安东尼奥尼使用鲜艳又刺眼的红色作为主基调。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红色往往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等,但是安东尼奥尼借用红色表达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一种躁动的情绪或者一种噪音。

本片中,工厂内天然气燃烧的红色火苗,厂区内刺眼的红色机器,长着红色小草的沼泽地,红色的房间……这些刻意的色彩运用,都表明这部影片的整体风格会把色彩尤其是红色作为一种主要的表意形式。

黄色是工业文明毁灭人类生存的象征,蓝色隐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红色则象征着充满压抑的现实空间。

难怪西方的评论家曾称:《红色沙漠》的色彩具有一种“丰盛的、令人心神不安的美”。

用安东尼奥尼自己的话说,他的红色沙漠是用色彩创造“一片鲜血淋漓的沙漠,上面布满了人类的尸骨”。

作为一次纯色彩表意的大胆尝试和极端之举,他的反常规、反现实的探索,在世界电影史上广受赞誉。

本片获得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及国际影评奖。

10、道具:主要指演出戏剧、拍摄电影拍摄电视剧等所用的器物。

11、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导演在拍摄现场对于视听语言各元素的综合调度、安排。

它是一个时间问题,更是一个空间问题。

本质上,场面调度就是导演对于画框内的空间的调度。

场面调度的重点是人与机器的配合,是演员与摄影机的调配。

分类:(1)演员调度:人物以怎样的方式、从哪个地方出场,出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沉默的羔羊》《杀手莱昂》多个人物出场时,各自的主次、相互关系的调度。

《这个杀手不太冷》人物的行动空间,以及在该空间的行动路线的调度。

(2)镜头调度:固定镜头的调度:首先要确定机位,包括拍摄的构图、角度、景别、视点等。

选择合适的焦距运动镜头的调度:选择一种合适的运动镜头的方式。

镜头的运动需要与剧中人物的运动轨迹密切配合。

较多人物时,把视点锁定在主要对象上。

(3)综合调度:让摄影机和人物保持运动的一致性,保持观众对场景真实感的幻觉根据讲述剧情的需要,也要考虑调度后的画面造型效果,符合美感、有序方法:纵深调度:这种调度可以利用透视关系的多样变化,使人物和景物的形态获得强烈的造型表现力,加强电影形像的三度空间感。

重复调度: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

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

若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的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12、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影视中的声音可以分为:人声(对话、旁白和独白)、音乐、音响(1)通过人物的对白、内心独白等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实现创作者的主观表达。

王家卫《重庆森林》(2)利用声音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花样年华》(3)有些影视作品从题材到人物形象的刻画都与声音有关。

声音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要素。

《海上钢琴师》(4)声音还可以扩展画面的表现范围。

《城南旧事》13、音乐的功能:1、音乐可以表达那种用语言和行动都无法表达的情感,创造出一种令人心动的情绪氛围。

《魂断蓝桥》《城南旧事》《人证》2、音乐可以表现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

3、音乐还可以表达时代感。

4、直接参与情节的推动。

《莫扎特》5、音乐的使用对于奠定整部影片的主题基调和影像风格具有重要作用。

6、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7、声画组接的作用。

14、音响:是指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

在电影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音响的发现是对电影本体认识的变革。

音响的分类:动作音响——人和动物行动所发出的声音。

自然音响——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背景音响——作为环境和背景出现的嘈杂人声或音乐声;机械音响——因机器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特殊音响——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音响的功能:1、增强环境的真实性。

《拯救大兵瑞恩》2、渲染画面的氛围。

《黑客帝国》3、表现人物的心境4、拓展可见的银幕空间。

5、表达人物情绪。

创造特定的氛围。

6、叙事的功能。

7、通过主观化的处理,传达独特的象征意义。

15、声画关系:声画同步、声画分立、声画对位1、声画同步: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生动作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声画同步是最常见,最易被观众接受的声画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使得声画营造的时空环境真实感、逼真感、再现性非常突出。

2、声画分立:声画分立又称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互相剥离,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的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声画分立的直接结果是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使它从依附于画面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从而丰富了影视的表现手段。

3、声画对位(对立):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具体来说,声画对位首先在形式上属于声画分立范畴之内,指声音和画面在形式上不同步、不吻合、相互独立;其次在内容上,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和声音所传达的信息在性质和情绪上存在很大反差,甚至完全矛盾、对立;最后,两者虽然相互独立,但又彼此配合、彼此照应,从不同的角度为同一个人物塑造或主题表达服务,既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