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幻灯片讲解
6.机器生产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二.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1.机器不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 2.机器转移价值的方式和数量 (1)机器价值转移的方式——磨损 (2)机器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 (3)结论:“在机器产品中,由劳动资料转来的价值组成部分 相对地说是增大了,但绝对地说是减少了” 3.机器生产率的衡量标准和资本主义企业利用机器的界限 (1)机器生产率的衡量标准 ——“机器的生产率是由它代替人类劳动力的程度来衡量的” (2)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 ——“生产机器所费的劳动要少于使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
十. 大工业和农业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一. 机器的发展
1.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2.机器的概念 (1)由三部分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 (2)工具机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 3.许多同种机器的协作和机器体系的区别 4.发达的机器体系的标志是自动的机器体系 5.机器只有通过共同劳动才能发生作用
(2)工厂制度对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反作用 ——节约暴露它的对抗性的和杀人的一面
(3)现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向大工业的过渡 工厂法的推行,工厂法中对于使用女工、童工的一些限制条款,加速了这种过渡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九. 工厂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
1.工厂法的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七.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机器生产经过一定发展时期,它所吸收的劳动会比 排挤的多,似乎被排挤的工人最后得到了补偿。马克思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八. 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1)以手工业和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的消灭 ——机器的使用使大量的小生产者和小企业破产
2.工厂法在家庭关系上引起的变化 3.工厂法的普遍化使资本主义的矛盾成熟起来 十. 大工业和农业 1.机器在农业中的应用引起农村人口“过剩”。 2.大工业在农业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 而代之以资本和雇佣工人的关系,而且,农业也社会化了。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3.资本主义大工业造成了农业和工业的分离和对立,同时又为工业 和农业更高级的结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4.资本主义生产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这样,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 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了人和土地的物质变换,但又创造了 这种物质变换关系能在更高阶段上恢复起来的物质前提。 5.资本主义农业的特点,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同时也是 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一. 机器的发展
二. 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三.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四. 工 厂
五.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六.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七.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
八. 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九. 工厂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五.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1.“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斗争是同资本关系本身一起开始的” 2.工人阶级斗争矛头转向物质生产资料的社会使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是需要时间的
3.机器成为资本镇压工人反抗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六.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1.批判被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谬论
2.机器排挤工人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结果 3.机器的使用会使另一些部门增加工人,但是这与补偿理论无关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四. 工 厂
1.资本主义滥用机器的目的是要使工人自己从小就转化为局部机器的一部分 2.资本主义的工厂使工人处于息息法斯式苦役劳动中
3.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加强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统治
4.在资本主义工厂里,奴隶监督者的鞭子被监工的罚金簿代替了 5.社会生产资料的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了对工人在劳动时的 生活条件系统的掠夺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三.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1.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 机器使儿童和妇女以压倒的多数加入结合劳动人员中, 终于打破了男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还进行的对资本专制的反抗。
2.工作日的延长 如果说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 的手段,它成了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 3.劳动的强化 随着机器的进步和机器工人本身的经验积累,劳动的速度, 从而劳动的强度,也会自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