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液体燃料燃烧)(4)

第6章(液体燃料燃烧)(4)


1
2013/12/5
油滴蒸发扩散方式: 油气分子扩散 油气以某一速度进行质传递,即对流扩散---斯蒂芬 (Stefan)流
稳态下单个油滴的燃烧模型
• 油滴为均匀对称球体; • 油滴与空气间无相对运动; • 燃烧极快,火焰面薄; • 火焰温度较高,向内向外同时传热, 油滴表面温度接近饱和温度; • 忽略对流与辐射换热;只考虑导热 • 忽略油滴周围的温度场不均匀对热 导率和扩散系数的影响;
式中: λ 、 λr-分别为油蒸汽和油滴的热导率 T-为液滴周围气体的温度
2
2013/12/5
另一方面,油滴燃烧过程中直径不断减小
式中, ρr-油滴密度;
联立后得到:
δ-油滴直径
液滴燃尽时间:
k-蒸发常数
或者改写为:
上式称为油滴燃烧的直径平方-—直线定律,该定律说明: 油滴直径的平方随燃尽时间的变化呈直线关系 当油滴粒径等于0时,表明油滴完全燃尽,此时对应的燃尽 时间为:
一 液体燃料雾化的基本理论
雾化液体燃料的原因:增加液滴进行反应的比表面积,增强 与氧气的混合,强化液体燃料燃烧 雾化方法: • 气体介质雾化:空气、蒸汽以一定的压力,高速冲击油流, 使其雾化。 • 机械雾化:靠液体本身的压力喷入相对静止的空气中或以高 速旋转的方式使油流加强扰动,脉动而破裂,从而被雾化。
5
2013/12/5
6 . 3 液体燃料的雾化
1ml的燃油,表面积约为245mm2。若雾化成40μ m油滴,油滴 总数为2.99×107个,其表面积为1.5×106 mm2。表面积增大 5090倍。 有了足够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导热(吸热)、扩 散。 雾化定义:靠外界作用将连续的液流破碎成雾状的油液滴群 的过程。
一般液体燃料燃烧有液面燃烧, 液雾燃烧。燃烧常发生于气相, 是扩散燃烧, 燃烧速率和液体密度成反比。 液面燃烧:在辐射与对流的作用下,液体表面被加热,导致 蒸发加快,溶液液面上方的燃料蒸气浓度增加并与空气混合 而发生的燃烧。常为灾害或事故燃烧形式。 液雾燃烧:本身又有预蒸发燃烧, 液滴扩散燃烧以及二者的混 合。 对液雾燃烧而言, 研究液滴的蒸发和燃烧是十分重要的。
由上式表明:油滴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时间与油粒直径的平方成 正比。因此油雾化越细,燃烧速度越快。 另外油滴燃烧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周围介质温度越高, 蒸 发常数k越大,越有利于加速油的燃烧。
c 8 ln 1 r p (T T0 ) H k CP r
实际工程中为了强化油的燃烧,应将油雾化成细小的颗粒,另 外还要保证燃烧室中的高温。
影响油粒燃烧速度的因素: 1. 油粒雾化程度 雾化好: δ0↓, τ ↓ 燃烧速度快 2. 周围介质温度 传热大: T ↑, τ ↓ 3. 油的蒸发潜热 易汽化: H↓, τ ↓ 4. 油的密度 ρr ↓, τ ↓ 5. 油的导热系数 λr ↑, τ ↓
强化油燃烧的途径(针对某种油)
加强雾化,减小油滴直径,选用合适的雾化器 增加空气与油滴的相对速度。相对速度越大,越有利于 燃料和空气之间的扩散、混合,加强燃烧;(扩散燃烧) 及时、适量供风,及时供风可以避免缺氧造成燃料热分 解,适量供风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保证点火区域和燃烧室中一定的高温
一般来说,由于二次风作用,外缘着火点会比油雾锥内迟些。 在重油炬尾部,油气已烧得差不多,主要是碳黑,特别是油滴 的焦碳残核的燃烧(其中还有一些大油滴未蒸发完毕),这里温 度水平仍足够高,但氧浓度较低(主要是燃烧产物),因此加强 尾部混合对重油火炬的燃料仍十分重要。
工程上液体燃料的燃烧是一群粒度不同的液体组成的液雾在燃烧 液雾燃烧的特点:(与油滴燃烧比较) • 液滴大小不均匀 • 液滴有一定速度,处于强迫流动 • 除导热外,还有对流换热,温度高时还有辐射换热
燃烧方式: 预蒸发型燃烧:燃料进入燃烧空间之前蒸发为油蒸气,以 不同比例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室中燃烧。此燃烧方式与气 体燃料预混燃烧原理相同。 喷雾型燃烧:把液体燃料通过喷雾器雾化成一股由微小油 滴组成的雾化锥气流,在雾化的油滴周围存在空气,雾化锥 气流在燃烧室中被加热,油滴边蒸发,边混合,边燃烧,动 力行业多采用此种燃烧方式。(扩散燃烧)
油滴燃烧时间和油滴尺寸的关系
对于半径为r 的球面,由热量平衡可知:
质量平衡
假设火焰锋面之外有一个半径为r的球面,氧从远处通过这个 球面向内扩散的数量等于火焰锋面上所消耗的氧量,即
D-氧的分子扩散系数; C-氧的浓度; β-氧与油的化学计量比。
令 将上式改写,在无穷远处和火焰锋面之间积分,得:
c 8 ln 1 r p (T T0 ) H k CP r
油雾火炬的燃烧过程
油自喷嘴喷出后,形成一个高速流动的液雾,在高速气流 引射的作用下,产生高温回流区,对油炬进行点燃,但所 有油滴不可能同时着火,而是根据其不同的温度和流动条 件逐渐地着火,着火后,在气流作用下,有些油滴周围具 有稳定的火焰。由于油滴直径小,辐射传热只占总传热量 5~10%左右,首先使油雾锥内部(与回流区交界表面)油滴 蒸发,着火,然后在回流区形成一个稳定的点火源。 马鞍形,在离心力作用下,较大的油滴被甩至外缘,中心区 主要是细油滴,较易蒸发。在油火炬的外边界,由于射流的 作用,对周围的高温烟气亦有强烈的抽吸作用,因此油雾外 缘在高温烟气作用下亦可强烈蒸发及着火. 通常油雾化时,在一次风旋转的作用下,油流量密度分布为
1. 机械雾化机理
在油压式雾化条件下,液体燃料以高压由小孔喷出,这时, 液体本身将产生强烈的脉动,与此同时,在周围介质相对 运动中,也受到周围气体的摩擦作用。液体燃料流股的强 烈脉动能使它产生很大的径向分力和波浪式运动,加上周 围介质对它附加的外力,从而使液体燃料流股的连续性遭 到破坏而分散成细颗粒。
喷雾型燃烧的特点:
液体燃料的沸点低于着火温度,先蒸发后燃烧,其燃烧过程 分为三步: 蒸发:速度较慢,蒸发良好 混合:油蒸气与氧相互扩散,速度较快,供氧充分 燃烧:燃烧速度高 油燃烧速度取决于最慢的蒸发速度。液体燃烧不同于固体燃 烧的异相化学反应,只能在表面蒸发,并在离液滴表面一定 距离的火焰面上燃烧,液体表面无火焰,内部无火焰。液体 燃料燃烧时,如果缺氧,会产生热分解。
6
2013/12/5
We
作用于油珠表面的气动力 油珠内压力
We>14,油滴破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气体介质雾化机理
应用气体介质作雾化剂的过程中,雾化剂以较大的速度和质 量喷出,当和液体燃料相遇时,气体便对油表面产生冲击和 摩擦,使油表面受到外力的作用。这种外力大于油的内力时, 油股便会破碎成分散的油粒。气体介质雾化过程中在气间形 成液膜越薄,雾化效果越好。雾化介质一般是压缩空气和蒸 汽,从雾化角度看,两种气体无明显区别。从燃烧效率的角 度考虑,空气优于蒸汽。
液体燃料燃烧过程由液体燃料雾化、燃料液滴的蒸发、燃料 与空气的混合、燃料液滴燃烧四个过程组成。前三个过程是 物理过程,第四个过程是化学过程。油雾的燃烧火焰比气体 燃料长,不易达到完全燃烧。 液体的雾化过程是液体燃料燃烧的前提,一般通过雾化喷嘴 来完成。雾滴粒径为数十或数百微米。雾滴粒径越小,蒸发 所需时间越短,燃烧速度越快。
3
2013/12/5
6.2
液体燃料燃烧的基本过程
液体燃料的蒸发过程是液体燃料燃烧的必经阶段。由于燃 料的着火温度高于液体沸点,因此燃烧之前必然存在蒸发 过程。 混合过程包括液体燃料液滴与空气的混合、燃油蒸汽与空 气的混合、以及碳粒的挥发分与空气的混合。混合过程的 速度与喷嘴的特性、进气方式、燃烧室内的湍流度有关。
7
2013/12/5
二. 雾化特性
从前面的分布可知,衡量一个喷嘴的性能,主 要用其空间分布(雾化角),液滴粒径分布特性 及雾化细度、油雾射程等指标来表示。
雾化角
喷雾形成的油束一般是各种大小不同的油滴组成的圆锥体, 该圆锥体组成的夹角即喷雾锥角即雾化角,即油雾的张角。 雾化角大时,形成短而粗的火焰,反之则形成细而长的火焰。 雾化炬的雾化角,取决于喷口的设计、喷射压力和周围介质 的背压。实验表明,当喷射压力增加时,喷雾炬的雾化角增 加,在高喷射速度达到一定范围后,对于一定的喷口直径, 当喷射速度增加时,雾化角几乎不变。
• 出口雾化角:在喷口出口处做雾化锥外边界切线,两切线间 夹角为出口雾化角。 • 条件雾化角(某一距离处):以喷口中心线为圆心,距离x为半 径,(通常为100mm~200mm)作弧,与雾化锥边界线有 两个交点,连接喷口中心线与两个交点获得两个连线,这两 条连线间的夹角称为条件雾化角。
如果油的蒸气与氧的混合燃烧过程十分强烈,此时只要有油 蒸气,便能立即烧掉。那么整个燃烧过程的速度就取决于油 的蒸发速度。 相反,如果油的蒸发速度很快,而油蒸气与氧的混合反应 速度较慢,则整个过程的速度便取决于油蒸气的均相燃烧速 度。 所以油滴的燃烧不仅存在均相燃烧,而且存在液滴表面的传 热、传质过程,即异相反应。
4
2013/12/5
旋转强度愈大,回流区尺寸及高温烟气回流量愈大,因 此外缘着火点会逐渐提前。但过大的烟气回流量可能会 产生如下问题:第一,着火过分接近燃烧器,使燃烧器 处于不利的高温区工作。第二,由于蒸发强烈,大量油 气在高温缺氧区出现,很易分解成碳黑。因此,这里火 炬的辐射能力最强,再加上高温,使火焰的辐射热流密 度很大,局部的锅炉水冷壁工作条件恶化。
两种雾化机理的比较
• 机械雾化需要很高的油压以产生较高的液体喷出速度,从而 产生较高的气动力和摩擦力,实现雾化。油压越高,雾化效 果越好。一般要求油压较高。 • 介质雾化是靠外部介质的冲击摩擦产生雾化,对油压要求不 高。一般介质雾化效果优于机械雾化效果,但需要其他雾化 介质。一般雾化介质压力越高,雾化效果越好。 气体介质雾化的另一个优点是细颗粒均匀地被散布在气 流中,整个雾炬流型和状态维持良好,易于控制,在不 同条件下也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样温度分布也优于机械 雾化。燃料与空气的混合也大大改善,另外喷嘴还可得 到良好的冷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