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研究摘要:三流管理靠经验,二流管理靠制度,一流管理靠文化。

成功的企业管理最终要落脚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上。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才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有的企业在制定战略计划时,片面地将可以“看得见的”经济增长作为企业唯一追求的目标。

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大量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有形的、无形的,政治的、心理的、权利的等。

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交叉性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

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因为它可以从人的思想观念、情感归属、人性善恶、人生价值等方面去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大家在企业中的观念、认识、行为,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和员工的思维及行为方式。

很多企业领导者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在企业内部找几个有文采的“秀才”或聘请一家咨询机构,撰写一份企业文化的文案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都可以一应俱全,并且很有华彩。

但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雷同之感,都像是口号。

那究竟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才具有时代性,人本性,才能体现本企业独特的个性,并且它不只是“讲在嘴上,贴在墙上”,而是有血有肉,能与管理制度全面融合渗透且能在企业中落地扎根,成为引领企业前行的精神灯塔呢?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道、法、术”则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管理思想。

所谓“道”,简而言之就是自然、社会、时代等的变化规律;“法”即法律和法则;“术”是指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

实际上就是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确立行事的法律规则,并演化为具体的方法步骤加以执行。

而中国的企业管理正是需要延续中华五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并取其古代管理经验之精华,吸取古今中外企业文化失败之教训。

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企业的管理模式,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企业中的一朵奇葩。

从古今中外优秀企业谈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成也企业文化,败也企业文化复星:凝炼传统文化,铸就企业“灵魂”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无数“野蛮生长”的民营企业,它们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

时至今日,它们中有的已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却在疯长一阵后就早早夭亡。

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关乎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探究那些成就大业的民营企业的成长秘诀,就成为了管理学界的重要命题。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园正式开园迎客。

众多美轮美奂的场馆中有一个展馆特别值得一提——“中国民企联合馆”。

如果该馆早就在世博园的设定版图之中,那确实不值得过多的阐述,其闪光之处在于:临危受命,在不到300天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组团参展、设计、布展,到开馆迎客的全过程。

2009年年初,原本预定了世博会展官场地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突然宣布退出,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临危受命”,牵头建设中国民企联合馆,成为最意外的世博会展馆。

应郭广昌之邀,阿里巴巴、红星美凯龙、大连万达、中国民生银行、苏宁电器、美特斯邦威等16家企业共同组团参展,郭广昌在民企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郭广昌之所以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集聚各行业的民企“领头羊”,除了其本身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对这个领头人物的高度认可,是对复星集团的高度认可,因为这是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文化的企业!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孟子云:“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在当下这个环境下,复星要求自己“修身”,即“修其心,修其身;自强不息,学无止。

”复星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随时随地都应处于“修身”的状态,这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刚刚传入中国,复星就将“构建学习型组织”列为公司目标,组织全公司上下学习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郭广昌本人更是学习型组织的典型,平时没有时间逛书店,出入机场必须进机场书店购书;并且还聘请了私人英语外教。

优秀企业的领导人是价值观的化身,因此,上有所行,下有所效,热爱学习在复星蔚然成风。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礼记.大学》里说:“欲治其国,先齐其家。

”复星认为,欲立业,必先齐家,内和则聚,方可发力于外。

复星价值观的“齐家”,旨在铸造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一个有共同文化认同的杰出团队。

复星是由4个刚走出校门的复旦学子携手建立的,18年的成长经历证明了这是一个有向心力的,经得起考验的团队。

业者,立于所得;得之胜,非一日之功,必有持久之能复星对于“立业”作如下诠释:“业者,不仅要创造价值,更要谋求一种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因而复星判断“立业”的标准不是单纯看企业创造了多少利润,而是崇尚不仅要把企业经营好,还要系统顾及利益相关者,让企业充满活力,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上。

这种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与企业制度的规范、透明和自律息息相关。

2004年,是复星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意义的一年, 2003宏观调控一开始,很多企业就“打了喷嚏”,也有人对复星庞杂的多元化提出批评。

规范的价值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郭广昌认为,要克服社会对民企的不信任,就要更加公开透明,更加规范。

20004年9月,郭广昌聘请安永会计事务所对集团整体进行全面审计,并对集团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同时请权威资信评估机构对集团的资信状况做了一个评估。

这两份报告很快被送到复星关联银行、投资人和监管机构手中。

一份审计报告不仅是对别人负责的最好报告,也是改正自己缺点的“病历”;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可以取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信任是非常宝贵的。

立人之道,先国后家;匹夫之责,当助于天下复星认为,一个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企业,“助天下”是必然选择,即所谓“达者兼济天下”。

一直以来,复星都以“助天下”为自己的企业使命。

郭广昌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助天下’不仅是指做一个慈善事业,把企业做强做好是对天下最好的帮助,只有更多伟大的企业才能支撑起一个伟大的中国,把企业做强做好了,才能解决更多的就业和交更多的税,才能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的竞争,这是‘助天下’的根本。

”复星一直以来都非常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在2003年的《福布斯》慈善榜上,复星排名第二,这些年来捐助各类慈善总额超过一亿元。

青海玉树地震,复星第一时间捐赠钱物2600余万元,此外还组织旗下相关企业紧急筹措物资和药瓶,向抗震救灾第一线提供实际支持。

应该说,是以“修身,齐家,立业,治天下”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沃土孕育了复星这朵民营企业百花园中的奇葩!也是这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才使复星在民营企业的浩瀚星空中成为耀眼的明星。

美国通用“潜文化”酿造悲剧所谓“乐极生悲”、“物极必反”,这两个词汇闪烁着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美国通用汽车的成功和辉煌滋生出自满的氛围,这种“潜文化”在20年前就初露端倪,使美国通用布入下降的通道。

可悲的是,美国通用对这种逐步滋生的“潜文化”并无警觉,任其蔓延,终于酿造今日大祸。

媒体的主观点认为美国的通用汽车败落的原因有:冒进的全球扩张战略,有规模,却不经济。

通用汽车依靠资本纽带发展,但未充分消化收购的资产。

美国通用资产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盲目扩张,有时甚至血本无归。

典型的如1989年为并购萨博花费了30亿美元,最后全部赔掉,2008年年底萨博终于面临破产。

2000年花费24亿美元收购菲亚特股份之后,除了在双方合作项目上的数十亿美元投入未产生什么结果外,美国通用最终还不得不为与菲亚特的“离婚”而付出近20亿美元的“分手费”。

如此折腾必然会降低产品研发发面的投入,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市场被竞争对手瓜分。

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费用巨大,却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

典型的比如,2003年,美国通用宣布,2010年之后要成为第一家售出100万辆燃料电池车的公司。

但是受氢燃料的大规模制取和社会化加氢站建立的制约,直到今天,全世界只有1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在做示范性运行,数百亿美元的投入回报无望。

美国通用旗下各种品牌的汽车尽管车型常出常新,但多数都是油耗高、动力强的传统美式车。

在这个油价不断上涨、环保意识渐强的时代,通用汽车失宠并不奇怪。

过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员工医疗保险费用和养老保险费用使公司不堪重负。

平均每辆车要增加1600美元至1800美元的成本,从而导致通用汽车很难在价格上和竞争对手抗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技术和管理的背后皆是文化。

前GM高级咨询师罗伯.克雷伯说:“他们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境界呢?遇到问题,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较棘手的方法,即彻底解决问题,即使这意味着切掉你的一只胳膊,或者做一些很痛苦的事;你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只要度过目前危机就行了,这样你就不会现在就死掉,然后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变得好些,会让你获救。

”长期以来,他们一只选择第二条路径——绥靖路径,选择一种比较容易的方法而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后来问题又回来了,而且变得更严重。

这是美国通用汽车保守及逃避挑战的“潜文化”的一种典型表现。

企业文化虽然有其稳定性的一面,即它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都是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选择,不能轻易改变,却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更不是脱离企业生存与发展实践的。

它随着企业的成长而不断成长,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变化,这种变化性不仅表现为企业经营者选择的主观变化,在“潜文化”层面,还表现为因经营状况和外部条件变化而引发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种变化的负面效应,会侵蚀企业原有的健康文化,使其变质,把企业拖入衰败的境地,美国通用汽车就是典型的案例。

一切的表象背后的原因都起源于“潜文化”,可以说,是美国通用汽车的“潜文化”酿造了悲剧。

除了“潜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企业本质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则。

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企业的战略目标。

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因为价值观失守而酿造了2009年年底在美国800万辆汽车的“召回门”事件,丰田“丰碑”瞬间倒塌。

所谓“成也企业文化,败也企业文化”,大企业如此,小企业如此,小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对照没有如此鲜明,很多企业经营者未曾意识到而已。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道——精神文化的哲学内涵所谓“道”,就好比航海中的海象、潮汐、季风、天气等,它们都是航海必须关注的,稍有不慎,就会危及航行安全,这意味着航海必须遵循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说,企业必须遵循的“道”有:天道、世道、和人道。

天道指自然规律;世道指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即时代规律、产业和行业发展规律;而人道指的是道德规律和人性发展规律,这些都是企业文化中的“道”,道不可违。

谭木匠:从容不迫的优雅成长草本植物,可以在短短一年内经历从萌芽到凋零的全部过程,而果树从栽种到挂果却需要经年,这是自然界的铁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