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范文中国民俗传统文化节日民俗1、正月正,万象新,贴春联,穿新衣。
吃饺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礼貌。
尊老爱幼有人夸,压岁钱可别乱花。
2、正月十五是小年,元宵节上庆团圆。
赏花灯,猜灯谜,新年打算准备齐,一年之计在于春,过了小年气象新。
3、二十五要打囤,新年不能瞎糊混。
一年的计划定的对,确保粮食满囤钱满柜。
捞干饭做羹汤,吃的满嘴喷喷香。
4、二月二,龙抬头,行云布雨好兆头,预祝丰收好年景,风调雨顺有盼头。
切葱花摊面片儿,蝎子尾巴剪一段儿,拍墙山扎旮旯,害虫毒虫全不怕。
5二月十二是花朝,百花生日在今宵,少女祈福求美貌,姿容更比百花俏。
6、三月三,暖风吹,漫天风筝翩翩飞。
三月三,花开艳,风吹桃李更烂漫。
7、四月里,清明后,踏青郊游乐不够。
清明前,宜祭扫,落花飘絮添烦恼。
有人伤感因伤春,寸金难买寸光阴。
介之推披火志不移,清明节开始吃寒食8、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9、六月六,看谷秀,天贶节,吃鱼肉。
10、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11、七月十五是鬼节,心底无私不怕邪。
超度水鬼放河灯,迷信说法不可听。
12、八月里,是中秋,月圆之夜庆丰收。
吃月饼,饮美酒,幸福生活更长久。
明送月饼暗盟誓,相约十五杀鞑子。
13、九月九,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
河北登高去赏菊,江南习俗插茱萸。
14、十月一,送寒衣,秋风紧,寒霜欺,凄风苦雨天变凉,祭告先人痛断肠。
15、十一月,天气寒,居家易,出门难。
16、十二月,进年关,最是数九严寒天。
大雪飘,冷风飕,节俭习俗腊八粥。
二十三,祭灶王,要吃糖瓜麦芽糖。
吃了糖瓜嘴儿甜,吉祥话儿说不完。
二十四,家家忙,又扫屋子又扫房。
17、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
习俗禁忌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
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带封建迷信色彩。
不合理的禁忌,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渐淡化,禁绝。
1.喜禁一年之内,同一户婚、嫁忌重;女婿看望岳父母,“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新媳妇正月不空房;送闺女回婆家,必须上午到;新媳妇清明不准在娘家;初五、十四日、二十三日新媳妇不出门;娶亲避丧,择妻忌眼下有痣者;生肖相克的男女不能结婚。
2.丧禁身亡异地,尸体不能进内宅,灵柩须在宅外安放;身服重孝者,忌入办喜事之家,更忌入新房;因自杀、雷击、生育身亡的人,不准进墓地,逾3年才准迁入;婴儿死亡,撂到“舍墓田”,不掩埋;未成年儿女死亡,谓“少亡”,不准进墓地,占地角掩埋。
3.房禁正房不能矮于南屋,矮者脊上竖砖拔高;正房不能高于两邻的正房;屋冲路箭,须在冲向墙上设“太公在此”或“泰山镇宅”等字牌;闰月年不盖正房;挂屋必须矮于正房;大门口不能同堂屋门口相冲;栏圈不能与正房相冲。
4.客禁赴宴,父子忌同席;给客人倒茶,忌把壶嘴对人;有长辈在场,不能占首席,要依辈次列座;男客在,女子不准入席;客未饭饱,主不能领先停餐。
5.疾禁治病时,药不放“三台”,即窗台、锅台、炕台;处方忌反叠,借药锅子忌送还,由借者保存,谁用谁取;小孩生痘疹,大门口挑红,忌人忌响;看望病人要上午到,有下晌属阴之说。
6.节禁春节这天,不动刀、剪、针之类的金属物;不扫地,不倒拉圾,不打水,更不口出恶言或打骂儿女。
已出嫁之女春节忌住娘家。
7.其他禁忌人到100岁,仍说99岁,忌说100岁;吃饭时,忌把筷子横担在碗上;借水桶用后,忌挑着送还,应挑着一个,用手提一个送还;挑着送者,要两桶水满,不能空桶。
[1]4村寨习俗【侗家坐的习俗】到侗乡做客,要尊重坐的规矩。
如果坐在主人家的大门槛,屁股对着堂屋的神壁,被认为是对主人家的祖先不敬重。
主人家新的红漆四脚板凳不能随便坐。
有这样板凳的人家,说明他家已娶了新媳妇,凳子是娘家陪嫁去的,是新媳妇专用凳子,待新媳妇生了小孩以后,这凳子才可以随便坐。
侗家的火铺,是侗家人炊事、烤火和接待客人的地方,主人恭请客人坐火铺里边,那是上好的坐位,客人要正襟危坐,不要将两腿大大张开,否则被认为对女人家不尊重,也不能架二郎腿,那样会被认为是摆架子,瞧不起主人家。
【酒宴】宴请必须提前一天下请贴或报请,当天催请一、二次,以示热情礼貌,宴席中要待茶、待酒、待烟,有茶三、酒四、烟八杆的程序。
【山标】侗族散居山区,山场宽广,难于管理,侗家长期以来用山标管理山场。
山标,即用山上的茅草或稻草,打一个活节挂在树上,作为标志,表示山林界限,或表示封山育林。
标志封山育林的山标,一般在山林周围每数丈远即在树上挂一个。
表示山林界限权限的山标,一般在成片的山林内划分界限,即数丈远在树上结一个表示分界走向。
山标一年标一次。
封山育林,禁止进山砍柴割草,在春上挂标。
经济林,系在收获时边收边挂标。
只要挂上山标,人们都会自觉遵守。
山标的另一作用,是表示已属于人所有。
【赶坳会】赶坳,是北部侗族的传统习俗。
赶坳的日期,一般是“四大土王戊”日,也有固定日期,茶坪的桠杈坳为“六月六”,凉伞的两岔河坳为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
坳会的地点,多半在比较平坦的山坳上,有清泉、树林、花丛、草坪,环境幽静,风景优美。
很多坳会每次赶坳都有上万人。
【芦笙踩堂】靖州侗族苗族人民喜欢以村寨为单位组织芦笙踩堂,跳芦笙舞。
这种活动有固定日期和场所,而且有大型的芦笙场会。
如七月十五日的新街侗族芦笙场、棉花地苗族芦笙场,正月初二日的沙坝侗族芦笙场,正月初四日的冲嫩侗族芦笙场。
逢场这一天,周围数十里的芦笙队伍都盛装赴会,热闹非凡。
【养鸟斗鸟】境内各村寨养鸟较为普遍,农村多为锦鸡、竹鸡、画眉、八哥等,城区间有饲养鹦鹅、金丝鸟及相思鸟等名贵品种鸟。
好鸟,常视为珍品。
养鸟一为斗鸟,二为媒鸟,三为观赏。
画眉既可以斗,又能欣赏其千啼百啭的鸣叫,所以,养画眉者最多,逢赶坳或节庆活动,便聚集一起让画眉相斗,胜者披红挂彩。
【舞龙灯】境内凡喜庆活动,各村各寨都喜欢组织舞龙灯、狮子及各种花灯之俗。
新年舞龙灯、狮子时,常配有各种故事灯、花灯,场面壮观。
龙灯,要进入每家每户的堂屋祝贺新春。
饮酒习俗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
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
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
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
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
新年伊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
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朝鲜族的“岁酒”: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
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
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哈尼族的“新谷酒”: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
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
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2]8信阳婚俗定亲婚嫁习俗。
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若相和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视为正式定亲。
定亲后,男方或男女双方设宴谢媒,备礼相送,谓之喝定亲酒。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遇节日和红白大事还要相互往来。
择吉择吉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潢川县南部在迎亲前两日,过礼必有1只公鸡,女方须回1只母鸡,而在县北部则分别为公鹅、母鹅。
商城县在迎亲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进行暖轿仪式,晚上宾客满坐,喝暖房酒。
新县等地,新婚前夜由牵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娶迎亲的时间,淮滨、固始、息县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在午夜。
是日,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
迎亲时,男方备彩轿至女家接亲。
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穿戴整齐,头顶褡头后入轿。
入轿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县新娘入轿前,先在准备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轿;罗山县由新娘兄长背上轿;潢川有些地方由亲属抱上轿,轿中另坐一男童压轿。
启轿后,鼓乐先导,一路吹吹打打,不时鸣放鞭炮。
新郎由鼓乐相伴迎至中途。
轿至男家,红毡铺地,新娘由牵娘相扶出轿,沿红毡至中堂行礼。
新县、息县、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习惯,即从入轿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在潢川,花轿行程中若遇其他花轿,新娘须互换裤带;入婆家门时,新娘要跨过马鞍,并授以宝瓶抱子,意味着日后生活稳定、平安。
光山县迎亲时,新郎坐轿至女家搬亲。
女家摆席,新郎坐首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新郎喝“龙汤”(1条整鱼或鸡肉烧制),用筷子一拨,喝口水后放下,掏出“封子”赏钱。
稍坐后,新郎辞去。
片刻,新娘启轿,轿门上用红线系1块精肉疙瘩(为的是打发邪恶)。
到男家后,由男家迎亲、牵亲的妇女各2名和1名递锡壶的少女(俗称伴姑)等人打开轿门,新娘接锡壶后下轿,意即承当媳妇。
新娘进喜堂的步子越慢越好。
拜堂后入洞房,先由新娘略吮一口枣子汤(子孙汤),接着端来一碗用鸡制作的凤汤,新娘只用筷子拨动一下,夹块肉掷于床下,为的是喂虎狼怪物,使生子好养。
成亲成亲礼在正厅设香案进行,由司礼主持。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对拜。
拜毕,新郎揭去新娘褡头布。
随之摆席,大宴宾客。
席上,新郎、新娘要按亲近、辈份等一定次序,逐个向每位在座宾客双双敬酒。
入夜,新郎、新娘饮合卺酒,然后入洞房。
次日,有的地方以凳子为墩支撑梯子,从洞房一直搭到厨房门,梯上铺红毡毯,新娘从上面走到厨房祭灶,谓之过状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