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的营造石玲玲,陈敬佑*,陈楚文,何允(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 该研究结合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校园环境的实例,对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与特色进行剖析,总结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方法。
阐明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校园特点、条件相适应,体现地方特色、生态特色、办学特色,符合校园各区域功能,同时注重植物文化内涵的应用。
关键词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中图分类号 S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0-05420-02Bu il ding of Pla n t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 n the College Ca mpus S H I L i ng -li ng et al (School of Landscape A rchitect ure ,Zhejiang Fo restry U ni versity ,L i nan ,Zhe ji ang 311300)Abstract Taki ng t he environ ment in East Lake ca mpus o f Zhe jiang Forestry Un i versit y for an exa mple ,the method and f eatures i n pl ants l andscape desi gni ng were analyzed .The buil di ng m et hods o f t he characteristi cs o f plant l andscape i n co llege ca mpusw ere su mmarized .Fur -ther more ,itw as illustrated t hat plants landscape desi gn i n coll eges shou l d fit school s conditi ons and characters ,especially l oca,l eco l og ica,l and acade m ic characters .A nd it shoul d accordw i th school s var i ous functi on -area charact er i stics ,and attenti ons shoul d be pai d to t he appl -i ca tion o f plants culture .K ey words Coll ege ca mpus ;P lant landscape ;Charact er i stics ;Zhe ji ang Forestry U niversit y ;East L ake ca mpus基金项目 2008年浙江林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112008005)。
作者简介 石玲玲(1984-),女,浙江浦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通讯作者,教授。
收稿日期 2009-12-29人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影响着人 。
高校校园环境不仅仅要构建一个特色明显的校园景观风貌,还应营造提供师生精神交流的外部空间。
相对于其他环境要素而言,植物是校园空间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构景要素,它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轮廓,以不同的色彩构成美丽的景观,使枯燥的人工建筑群充满生机与活力。
优美的植物造景对于弘扬校园文化,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特色、创造校园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充分运用植物景观营造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当前高校建设中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该研究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校园环境为例,探讨其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方法。
1 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概况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坐落于杭州西郊临安,是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的多学科性综合大学。
东湖校区三面环山,为北高南低的缓坡地,基地北缘山体植被良好,自然环境优美。
校园总面积157.3hm 2,其中绿地84.1h m 2,占53.4%。
校区内规划了一个面积为10h m 2的中心湖,并有若干低矮山坡和池塘溪流,呈现出江南地区较为典型的山丘地型特征[1]。
2 植物景观的营造2.1 理念的确定 校园规划中提出 两 园 合一,学用并举 的校园、植物园一体化规划建设指导思想,使整个校园不仅为在校师生服务,还提供了解、考察学校和促进交流的平台[2]。
根据规划,校园内将种植2188种植物,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62种。
目前校内已经种植乔木1.5万多棵,灌木30多万株,植物种类达922种,已经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旅游于一体、具备国内一流高校校园环境的生态化校园(图1)。
东湖校区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以 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为总体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校园的地形、地貌等现有条件,确图1 校园平面分区F i g .1 The pla ne di v isi on of t he ca mpus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健康、生态的植物配置[1]。
特别注重运用植物来营造和丰富空间,以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以人为本的生态型校园。
2.2 植物景观分区规划2.2.1 入口区。
入口区是校园对外交流的窗口,关乎学校的整体形象。
该区设置了校前广场、大门管理室、景观大道、停车场、标识牌等设施。
植物景观在这里营造出简洁大气、庄重严肃的空间氛围。
如校前场地以整形灌木形成大面积色块,上层点植枝叶舒展的高大乔木,与学校大门前的交通干道相隔,营造出一个缓冲空间。
大门外侧两边丛植竹子和绿篱,与学校正门形成纵横对比,柔化硬质毛石浮雕外墙的同时烘托出了校园入口形象。
大门内侧进行不对称式布置,两侧分别植以两棵造型美观的高大乔木香樟与无患子,下层配置开花灌木、时令花卉及景石,简洁明了,活跃气氛。
景观大道纵向延伸至中心湖区广场形成一条轴线,轴线终点设置了由九棵红豆杉硅化石构成的石景(图2),以构成视觉焦点。
景观大道中间布置低矮龙柏、红花继木整形色带,形成视线通透空间,可纵览中心湖区景观,两侧绿地密植树木,高低层次明显,将建筑掩映于绿色之中,行道树选用了乡土树种银杏,季相效果明显,具明显的地域特点。
责任编辑 朱淼 责任校对 张士敏安徽农业科学,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i 2010,38(10):5420-5421,5454图2 硅化石石景F ig .2 The v i ew of petrified w o od2.2.2 中心湖区。
中心湖区是整个校园布局的核心区域(图3),依托优越的山水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适宜鸟类栖息的环境,形成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的室外环境。
该区既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展开的室外活动空间,又是学校对外开放的活动区域,充分发挥植物的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元素来创造植物景观,营造休闲、轻松的环境氛围。
图3 中心湖区F i g .3The centra l l ake zone在植物造景时,植物林冠线、林缘线的处理与中心建筑对应,加强图书馆中心建筑 动势 的作用,并与周边建筑山体、山势相呼应,从而形成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布局。
依据植物园建设思想,在中心湖区及周边布置了水生植物园、蔷薇园、梅园、木兰园、槭树园等专类园,注重植物群落搭配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以自然式配置方式营造了四季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湖区北岸水生植物园,沿水面种植睡莲、荷花、菖蒲、鸢尾、千屈菜等大量水生、湿生植物,展现春色盎然的景致。
东西两侧山坡地,沿山脊线密植银杏、黄山栾树、枫香、无患子、鸡爪槭、红枫、南天竹等,展现秋色金黄的季相。
西边蔷薇园(图4)、梅园上层以蔷薇科植物为骨干树种,片植樱花、碧桃、梅、杏,下层配置月季、云南黄馨、金钟花等开花灌木,营造繁花似锦的带状景观。
西边山丘木兰园,上层种植广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白玉兰、红花木莲、深山含笑等木兰科开花乔木,中下层配置海桐球、山茶、含笑、南天竹等,展现春花烂漫之景。
在植物空间营造上特别注重考虑人活动的需要,营造丰富多样的宜人空间。
湖岸南侧为茶室,室外木平台种植数棵高大落叶乔木无患子来围合空间,林下设茶座,营造了一处开敞式的户外休闲场所,满足交流、休憩的需要。
湖的北岸图4 蔷薇园F ig .4 Rose Garden绿地与图书馆相接,形成自然缓坡草地空间,种植水杉林、樱花林,营造了开朗舒适、自由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思考、交流的室外环境。
沿岸的绕湖小径两侧采用自然式种植梅花、腊梅、松竹等,利用不同种植方式和造景手法,结合景石题刻表现文化主题。
中心湖区丰富的植物景观不仅营造了优美的环境,而且通过不同种植形式塑造了不同的交流空间,使得植物景观在统一中有变化,充分体现自然景观的丰富性;同时也为植物课堂、美术写生等提供了教学场所,使人的活动与环境和谐融合。
2.2.3 教学区。
教学区包括教学楼、学院楼与行政办公楼,该区整体上以种植高大挺拔的常绿树来衬托教学楼、办公楼的严肃与庄重,绿化树种以乔木、整形植物为主,采用孤植、对植、环植、列植等手法,结合道路、雕塑、花坛组成一个规整开敞、严肃活泼的校园绿化空间。
各学院楼庭院和周边地区的环境则充分考虑了学科内涵和相应特色。
如外语学院楼结合外语角活动,选择白玉兰、日本晚樱、日本冷杉、枫香、桂花等,设置树丛草坪、片林,营造富有异国情调的园林景观与休闲环境;园林学院楼前设置花台、花境、树丛、树群等方式组织景观,附近布置有盆景园、水景园、岩石植物园,为多个环节的园林教学提供物质条件和教学实例;人文学院楼则十分重视植物的寓意,以松、竹、梅等传统文化中富有诗意的植物和种植方式进行造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2]。
2.2.4 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学生活动中心、宿舍楼、运动场、食堂、超市等。
布置了山茶园、桂花园、石竹园。
桂花园种植有多种桂花品种,有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结合落叶乔木黄山栾树、无患子、红枫、鸡爪槭、紫叶李等丰富效果,搭配广玉兰、香樟、栀子花、含笑等常绿植物。
道路绿化上层间植落叶乔木黄山栾树、垂柳,中下层配植开花灌木杜鹃、小叶栀子球、火棘球及麦冬,以绿色分隔空间的同时有较好的透景效果。
在学生活动中心楼与运动场之间的空间,通过高大的乔木营造了开敞的绿色空间,在孤植大香樟、榉树树阵下设置坐凳,满足学生读书、交流、聚会的的同时,也给运动场提供了开敞的室外看台。
2.2.5 科研实验区。
作为农林类学科专业教学、科研的基地,植物园与校区后面的山体连为一体,规划为森林游憩区、(下转第5454页)542138卷10期 石玲玲等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的营造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但两者的破碎化指数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