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刚台乡金刚台村茶产业发展规划

金刚台乡金刚台村茶产业发展规划

金刚台乡金刚台村2011-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快我村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收入增加、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村按照市、县壮大发展茶产业的要求,充分利用本村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性系茶,强力推进茶产业,打造茶叶专业村,为群众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好路子(一)拥有明显的产业优势1、生态条件好。

我村地处大别山境最高峰金刚台北麓,水源洁净,土壤肥沃,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优质绿色有机茶的自然生态条件。

2、茶叶品质优。

我村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200-700米的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病虫害少,所产茶叶具有香浓、味纯、耐泡、有效成份含量高,无污染的在品质。

3、发展空间大。

我村组组宜茶,户户产茶,发展空间大。

无公害茶叶基地2400亩。

4、政策机遇好。

县委、县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鼓励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初步形成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5、富余劳力多。

我村有农村劳动力780人,完全可以保证茶叶发展的劳动力需要。

加之茶农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基本技能较熟练,为茶叶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1、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目前,全村茶叶基地面积达到3000亩,茶叶年产量45吨,总产值1500余万元。

2、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村不断引进“竹叶青”“乌牛早”等优良无性系茶叶品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认真学习种茶、制茶的先进技术,不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名优茶比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30%,茶叶在全乡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已达到10%。

3、群众积极性高。

从2006年至今,群众腾田种茶,每亩收入平均达到5000元左右,最高的地块可达12000元。

目前,山上山下、田间地头种的全部是茶叶,并且全部是群众自发种植。

4、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村通过优化、整合茶叶资源,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村茶叶生产人员已达220人,茶叶专业加工大户10余户,建成茶叶生产合作社2个,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

5、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注册了“金刚碧绿”、“龙山碧芽”、“红”红茶等一批茶叶商标,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

二、存在的问题1、基地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

全乡8.96平方公里,茶园面积仅3000亩(其中还包括部分零星茶园),茶叶原料生产不足,每到春茶上市,总会出现加工企业抢鲜叶、消费者抢茶叶的现象,由于面积小、发展速度慢限制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2、老茶地建园质量较差,经济效益不高。

老基地茶园多是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茶园,很多茶园坡度大,土层薄,远离住户,茶园管理不便,抗灾减灾能力差,再加上受资金、技术、劳力等诸多因素制约,管理粗放,重采轻管、粗采滥制现象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出效益。

3、茶叶生产方式低。

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有一家一户的茶农,有茶叶大户,也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场。

组织形式多样,一是茶农,主要是自产自销;二是茶场(厂)+农户,主要是茶园由农户自行管理,若干个茶农的茶园连片形成茶区,在茶区建立茶厂负责加工,茶厂按一定标准收购鲜叶,加工生产,负责销售,金刚台乡茶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特点是:中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为主;中低档茶、大众茶以机制为主。

4、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

缺乏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现有的合作社实力不强,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加工设备落后,品种结构单一,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

各个茶场很多是作坊式生产,基本上各自为政,管理水平、经营模式比较低,生产加工标准不统一,企业不注重市场研究,忽视产品质量管理,不注重新产品开发和品牌保护,名牌产品产量小,销量少,对消费者影响有限。

市场开拓和营销手段落后,产业链条还很薄弱,龙头带动效应还没有真正“舞”起来,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还很低。

5、资金短缺,阻碍了茶叶的规模化生产。

受财力限制,对茶产业投入扶持力度还不够,专项资金投入少,茶叶和厂房设备改造升级难度大,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另外,很多承包经营者自身实力不强,投入有限,影响了茶叶基地建设步伐,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三、发展趋势、竞争力分析及市场前景(一)发展趋势1.茶叶产销持续稳定增长。

2.绿茶、红茶需求增长强劲。

3.质量安全要求日益严格。

4.茶叶综合利用明显增加。

5.南茶北移趋势明显。

(二)竞争力分析1.自然条件优越。

2.茶叶在品质佳。

3.区位优势明显。

4.茶文化底蕴深厚。

(三)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善,全球对茶叶认知度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程度的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如果按饮茶由现在的0.26千克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7千克,省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7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达3.15万吨以上,如果提高到、等人均年消费茶叶1千克水平,省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6.15万吨以上。

可以预见,今后10年我村茶产业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一)发展思路。

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培育和开发茶叶消费新群体为基础,以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和基地建设为支撑,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优化茶叶生产结构,推进精深加工,开发中、低端茶品市场,打造茶叶专业村。

(二)发展原则1.统筹规划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

3.比较优势原则。

4.科技支撑原则。

5.集聚发展原则。

6.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茶叶种植规模。

到2015年,全村茶园面积发展到60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000亩;春茶、夏秋茶产量比70:30。

到2020年,全村茶园面积发展到10000亩,春茶、夏秋茶产量比60:40。

——茶产业产值结构。

到2020年,亩产值9000元,茶叶总产值1亿元。

——茶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

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1-2个,销售额超100万元的企业3-5个,省知名品牌1-2个。

——茶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到2020年,建成年交易额超千万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个。

——茶文化休闲旅游。

到2020年,建设投资额超1000万元的茶文化旅游项目1-2个。

——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

到2015年,涉茶农户达到600户,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到6500元,占其纯收入的70%以上。

到2020年,涉茶农户达到800户,占其纯收入的75%以上。

五、产业规划布局(一)茶叶生产加工优势区域。

到2015年,全村茶园面积发展到60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000亩;到2020年,全村茶园面积发展到10000亩,年产值1亿元,辐射带动周边河口、卢店、朱裴店等村村发展茶园5000亩。

(二)茶叶交易优势区域。

到2020年,建成年交易额超千万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个。

(三)茶文化旅游优势区域。

建设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馆、茶楼等,依托旅游资源,初步形成“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为特色的乡村休闲农家游。

(四)茶叶主要消费区域。

2011年-2020年期间,要以开拓潜在消费群体为重点,让人习惯喝茶,让人喝茶。

五、发展重点(一)加强政策服务,及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

一是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捆绑各类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各种形式,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老茶园改良、新茶园建设、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二是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引导茶农建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能力;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培育专业销售队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

三是引导培育茶叶专业市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严查假冒伪劣产品。

(二)加强基地建设,优化茶种结构。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的原则,通过采取集中连片开发,改造低产、低效、低质的“三低”茶园,改植换种等措施,适度发展新茶园,巩固提升老茶园。

辐射带动其他村的宜茶大田,缓坡山地无性良种新茶园,延伸生产区域。

优化茶树品种结构,积极发展适合我乡种植的茶树良种,特别是要大力开发市场前景广阔、收益好的无性系茶园,提高优质茶的比重。

(三)充分利用资源,深度开发产品。

一是大力扶持茶企业进行夏秋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加大红茶产量,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产业经济的增长。

二是大力发展茶旅游业。

通过充分挖掘、收集和整理山区古朴浓郁的民间茶艺,结合利用现有的茶园、茶厂等载体,把茶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特色旅游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金刚台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建立茶叶市场,健全营销网络。

一是逐步培育茶叶市场,建立茶鲜叶市场。

在主产区建立茶鲜叶交易市场,一方面为散户茶农解决茶青销路问题,避免加工企业压价收购,增加茶农收入;另一方面让加工企业不再走家串户地进行收购,减少收购环节,确保茶青的新鲜,提高产品质量。

二是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扶持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

三是鼓励支持广大茶农、茶商、茶企业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茶叶专卖店、连锁店,形成完整的茶叶销售网络,提高我乡茶叶的市场占有率。

(五)统一茶叶品牌,加大宣传促销。

一是组织申报金刚台茶叶证明商标。

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

积极参与茶文化节及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并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提高知名度,以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金刚台投资。

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

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