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摘要:长期以来,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应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或者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身并不具有自足性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

这些误解必然导致朗读和教学之间实质性内在联系的割裂,朗读教学形式化亦因此在所难免。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重要性
一、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朗读于个人而言是学生对文章的自我阐释,是学生对文章的自我的解读和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成长。

朗读是背诵的基础,对文章的反复朗读,可增强学生记忆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牢固的基础。

其次朗读于教学中具有调节节奏,对话交流的作用,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铺垫,只有老师的讲解,是沉闷而乏味的,朗读中,学生既具有了一种主观能动性,又是对课文内容的二度创作,在此基础上穿插上教师恰当的点拔和引导,可很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及课堂氛围的调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授课时间短,限制阅读课开展
相较于初中和小学语文而言,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复杂且课时紧张,若是在此基础上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朗读教学上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许多教师不得不放弃开展朗读教学。

(二)高中生学习功利心较重忽视朗读能力
对于高中生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中阶段,他们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日常的作业和课堂练习几乎占据了高中生的所有时间,而朗读不作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对朗读缺乏兴趣和动力。

三、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应用
(一)做好朗读的前期准备工作
随便进行的朗读,得到随便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想提高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那么就要让朗读做到“不随便”,做好朗读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学生朗读前,需要做哪些工作呢?需要做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要做的工作;一部分是教师要做的工作。

学生要做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朗读内容,因为只有熟悉朗读内容,才能在朗读的时候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情感。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前习惯,首先在朗读之前对文本中的内容默读一遍,保证自己可以流畅朗读。

要求学生这样做的原因是许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对文本中的字或者词很陌生,这些学生不了解的知识,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但是生疏的知识,却不利于学生朗读情感的发展,所以学生要学会将自己的朗读设置成多重朗读,细细品味,学生才可以掌握语文情感。

学生做好朗读的前期工作,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提高自己的朗读效率,在短时间的朗读下,正确掌握语文情感。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朗读教学活动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能够使无趣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的优秀朗读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是学生努力规范朗读的榜样,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

2.学生朗读。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朗读、自由读,在学生分别朗读之后,教师对朗读效果进行点
评和指导,无论是参与朗读的同学还是听众,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照自身,发
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和补救。

(三)课文朗读的实践策略
1.诗歌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中国是诗歌的发源,诗歌作品分为古体诗和现
代诗,诗歌以其和谐的声韵以及充沛的感情流传千古。

诗歌中蕴含着韵律感,只
有通过朗读才能被激发和表现出来,诗歌的语言表达大多简短,这就要求学生在
朗读的过程中将复杂的感情浓缩于简短的词句中。

2.散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散文的语言文字大多婉转悠扬或是清丽活泼,
阅读散文就如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所以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变化,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寓景于情,寓情于声。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顺利通过高考,因此每个学生都有着繁重
的学习任务,对语文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忽视。

所以,为了顺应社会对学生素质能
力的要求,学校以及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实用能力为目的,改变传统教学
内容。

在语文教学上,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老师要重视,
并且进一步完善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朗读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对文章的理
解才是最终目的。

现在的高中学生虽然能够流利地读完一篇文章,但是在情感的
拿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故想要强化
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要先让学生对作者、对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中的人物
有一定的理解,这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挑战。

教师要力图让学生在语文朗
读中读出自己的风格,借此提高学生自己的语文领悟能力以及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注重学生朗读技能的训练
在朗读中,首先要告诉学生包括句子中重音、停顿的要求,以及节奏、语气
的要求,这样让学生了解朗读的细节,更能讓朗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于重音
和停顿的确定,让听者更能了解语句中的重点,也能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文章主题。

重视节奏和语气,目的在于加强听者的印象,显示文章的感人力量。

六、总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巧妙地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中语
文教材中其实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大篇幅诗词,而传统教学方式,是在高中语文教
学中过分强调背诵,却忽视了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

无论是服
务于高考,还是为了培养全面性人才,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都是不
可取代的。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朗读,从而感受诗歌的韵律以及对字词运用的
灵活性,体会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从而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创意,积极思考,热爱语文。

参考文献:
[1]张鑫.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朱烩,季通宙,吴玲玲.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研究[J].教育
教学论坛,2014(45):168-1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