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8
对Apgar评分诊断价值的质疑: •㈠虽然可识别新生儿有无抑制,但不能区别抑制的病因; •㈡低评分不等同于窒息,低评分的原因可能不是宫内缺氧; •㈢早产儿由于肌张力弱和对刺激反应差,其评分可能低于正 常; •㈣没有突出呼吸抑制,把相同的分值赋予了重要性并不相同 的5个成分; •㈤1分钟评分与远期预后无明显相关性,5分钟低评分与预 后相关性更强; •㈥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常导致窒息诊断 扩大化。
• 新生儿在出生瞬间可能有呼吸,但在1分钟时却出 现了呼吸暂停,这种情况的1分钟评分为0分,这 种情况尽管少见,但的确有新生儿哭之后发生呼 吸暂停,需要刺激或复苏气囊正压通气。新生儿 有节律规则且有力的呼吸,但有呻吟、鼻煽或三 凹征,往往呼吸频率增快,应评2分。有些医师会 因为新生儿有呼吸窘迫而给他们评1分。呼吸的评 分标准是把呼吸看成没有、喘息样或节律不规则、 强有力且节律规则,而并不涉及呼吸窘迫,只要 呼吸规则而有力就给2分,即使有呻吟、三凹征也 不应减分。
• 正压通气: • 一、指征:㈠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㈡心率<100次 对有以上指征者,要求在黄金一分钟内实施 有效的正压通气。 如果新生儿有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 呼吸困难或持续发绀,清理气道、脉搏血 氧饱和度监测,可常压给氧或持续气道正 压通气(CPAP),特别是早产儿。但在持 续气道正压通气或常压给氧后,新生儿氧 饱和度不能维持在目标值,可以考虑尝试 正压通气。
• • • • • • •
4.确定插管成功的方法: ①胸廓起伏对称; ②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尤其是腋下。 ③无胃部扩张; ④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 ⑤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新生儿反应好转; ⑥有条件可使用呼出CO2检测器,可快速确 定气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 5.喉罩气道: • (1)指征:①新生儿存在口、唇、舌、上腭和颈部的先 天性畸形,面罩–气囊难以形成良好的气道密封,或使用 喉镜观察喉有困难或不可能时;②面罩气囊正压通气无效 及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不可能或不成功时. • (2)使用喉罩气道的几个限制:①不能用于从气道内吸 引分泌物;②如需要压力较高的正压通气,空气可从声门 与喉罩之间的空隙中漏出,导致肺通气不充分;③很少有 在施行胸外按压时使用喉罩气道的报道,但如气管插管不 成功且需要胸外按压时,尝试用喉罩正压通气配合胸外按 压是合理的;④当需要气管内给药时,推荐喉罩气道依据 尚不充分,因为气管内给药可由喉罩漏进食道而不进入肺; ⑤喉罩气道不能用于很小的新生儿,目前最小的喉罩气道 用于体重>2000g的新生儿。许多报告描述喉罩已用于体 重1500~2000g早产儿。一些报告已将1号喉罩气道成功用 于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 4.评估心率:计数6秒,乘10。有条件可用3 导心电图。 • 5.判断有效通气:有效的通气表现为胸廓起 伏良好,心率迅速增快,血氧迅速上升。 • 6.矫正通气步骤:如达不到有效通气,需做 矫正通气步骤,包括:MRSOPA:调整面罩、 摆正体位、吸引口鼻、张开口腔、增加压力、 考虑替代气道(气管插管或喉罩气道)。矫 正通气后,如心率<100次/分,可进行气管 插管或使用喉罩气道。
• 8.其他: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分钟) 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经口插入8F胃管, 用注射器抽气并保持胃管远端处于开放状 态。胃管插入的长度应等于鼻梁到耳垂然 后到剑突与脐的中点。
• 三、1.自动充气式气囊:连接氧气导管,不用储
氧气,供40%氧;用密闭式储氧器,供100%氧; 管状储氧器,供90%氧。 • 2.气流充气式气囊:可提供PEEP。 • 3.T-组合复苏器:是一种由气流控制、有压 力限制的机械装置,能提供恒定的吸气峰压(PIP) 及呼气末正压(PEEP)。推荐县及县以上医疗单 位使用,预先设定吸气峰压20-25cmH2O、呼气 末正压5cmH2O、最大气道压40cmH2O。本装置 容易操作,使用灵活,压力输出稳定,操作者不 易疲劳。对早产儿的复苏更能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 • • •
胎粪污染: I度为浅绿色,尚清亮; II度为黄绿色,浑浊; III度为棕黄色或墨绿色,稠厚。 近年来也有专家认为羊水粪染不都是胎儿 窘迫的表现,部分胎儿成熟后,肠道生理 性的蠕动或偶尔脐带受压都有可能使胎粪 排出。故不能单凭羊水粪染诊断胎儿窘迫, 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其他临床高危因素及监 测结果分析。
• 7.评估及处理:经30秒有效正压通气后,① 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分,可逐步减 少并停止正压通气,根据血氧饱和度值决 定是否常压给氧;②如心率60~99次/min, 再评估通气,必要时再做MRSOPA,可考 虑气管插管正压通气。③经过30 s有效正压 通气(胸廓有起伏),心率<60次/min, 再评估通气技术,必要时再做MRSOPA, 如心率仍<60次/min,给予气管插管,增 加给氧浓度至100%,开始胸外按压。
新生儿复苏
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 步骤: 1.快速评估(或有无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 2.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4.药物和(或)扩容。
• 评估-决策-实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过程中不 断重复。 •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呼吸、心率、 脉搏血氧饱和度。 • 通过评估这三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 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 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 • • • • •
快速评估:出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 1.足月吗? 2.羊水清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 4.肌张力好吗? 如4项均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 亲皮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如有1项为 “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 常规护理: 婴儿和母亲在一起; 彻底擦干,必要时清理呼吸道; 母婴皮肤接触; 保温和维持正常体温; 处理脐带; 继续评估。
复苏观点的变迁和Apgar评分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 的各种病因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 呼吸,引起缺氧、酸中毒并导致全身多脏 器损害的一种病理生理状况,是围产期新 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 复苏观点的变迁: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新生 儿复苏流程和步骤,基本上都与窒不窒息 无关,完全无需先诊断窒息再开始复苏, 而是一出生就开始复苏,故应称新生儿复 苏而不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再者,凡能降 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事件,必定在窒息 发生之前而不是之后,那么既然认同复苏 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就必在窒息之 前就已发生(实际上也是),若再习称新 生儿窒息复苏似表明复苏仍处在窒息之后, 道理上显然就前后相悖,站不住脚了。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复苏指南的内容主要包括8个部分:复苏前 的准备工作、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 插管、胸外按压、药物、早产儿复苏,以 及复苏后的处理等。
较前增加了“复苏前的准备”一节,包括“产前咨询、 组成团队、检查物品”。 1. 产前咨询:分娩前要问产科人员4个问题:孕周多少?羊 水清吗?预期分娩的新生儿数目?有何高危因素?根据这 些问题决定配备的人员及准备的复苏物品。 2. 组成团队: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 术的医务人员。如果有高危因素,则需要多名医务人员, 组建一个完整的复苏团队。复苏团队组建后,先确定团队 领导。任何经过正规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的医务人员都可 以作为团队领导。团队领导不但要熟知新生儿复苏流程, 而且要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但并非是高年资或者行政职务 很高者。复苏过程中,团队领导应站在能直接观察和指挥 团队成员工作的位置。当团队领导需要集中精力直接参与 某一具体操作时,最好把领导工作交给其他有资格的组员, 并用清晰的语言告诉大家这一变化,避免混乱。 3. 检查物品:准备复苏所需要的所有仪器和材料,确保齐全 且功能良好。使用复苏器械快速检查表核对器械和设备, 见下表。
• Apgar评分可作为评价窒息的严重程度和复苏效 果的手段,但不能指导复苏,因为他不能决定何 时应开始复苏,也不能对复苏过程提供决策。评 分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脐动脉血气(pH、BE) 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两者结合可增加其准 确性。单纯评分低但血pH正常,不诊断新生儿窒 息,可诊断“低Apgar评分”。但考虑到目前国 际、国内疾病诊断编码的现状,对于“低Apgar 评分”患儿,目前仍可列入新生儿窒息的诊断。
脐血血气 目前由于各家纳入对象的标准和数量、采样时间和 部位、标本储存时间、肝素化方法等的不同,报 道的出生时脐动脉的血气正常范围不完全一致。 历史沿用已久的诊断胎儿窘迫的标准是脐动脉血 pH <7.00。ACOG和AAP鉴于绝大部分pH> 7.00的新生儿并无病症,故选择pH <7.0作为诊 断新生儿窒息的阈值。但也有分别采用<7.05、 7.1、7.15、7.2和(或)BE <-10mmol/L、 BE <-12mmol/L、 BE <-14mmol/L、 BE <20mmol/L作为阈值者。国内教材多采用pH < 7.20, BE <-12mmol/L为新生儿酸中毒的标准。
• 初步复苏: 1.保温:产房温度25-28℃,足月儿辐射台设置 32-34 ℃,或腹部体表温度36.5 ℃,早产儿根 据其中性温度设置。 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吸引:必要时。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先 口后鼻。过度用力吸引可导致喉痉挛,可刺激 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并可延迟自主呼吸出 现。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秒), 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mmHg(13.3kPa)。
• 2013年中国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提出的新生 儿窒息诊断和分度标准建议: • ①产前具有可能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 • ②1分钟或5分钟评分≤7分,仍未建立有效 自主呼吸; • ③脐动脉血pH<7.15; • ④排除其他引起低评分的病因。 • 以上②-④为必要条件,①为参考指标。
• 新生儿复苏学组提出关于结合Apgar评分及 脐动脉血气分析pH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具体 方案如下: • 轻度窒息:评分1分钟≤7分,或5分钟≤7分, 伴脐动脉血pH<7.2. • 重度窒息:评分1分钟≤3分,或5分钟≤5分, 伴脐动脉血pH<7.0. • 只有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轻中度归为轻 度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