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



打桩顺序:


施工工艺:桩机就位→吊桩→打桩→送桩→接桩→拔桩→截桩 质量控制:满足贯入度或标高要求。
2、振动沉桩法

施工要点:在沉桩施工过程中需连续进行,以防间歇过久,难 以沉桩。
3、静力压桩法(录像)

施工机械:顶压式、箍压式、前压式,最新的是前压式,压桩 高度达20m。

施工工艺:场地清理→测量定位→尖桩就位、对中、调直→压

原理:利用原土自然造浆或人工造浆浆液进行护壁,通过循环
泥浆将被钻头切下的土块带出孔外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水
下灌注混凝土成桩。

适用范围:地下水位较高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 及风化岩层。
1、施工工艺
制备泥浆
泥浆循环出渣
测定桩位
埋设护筒
桩机就位
机械钻孔
清孔
安放钢筋骨架
浇筑水下混凝土
2、分类

潜水钻机钻孔


正循环排渣法(动画)
反循环排渣法(动画)
当井在基槽范围内时,应将井的井圈拆至地槽下1m以上, 井内用中砂、砂卵石材料分层夯填处理,在拆除范围内用2∶8 或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槽底(图1.38)。

对于范围和深度较大的软 土坑,由于回填材料与天
然地基密实度相差较大,
会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 所以还要考虑加强上部结
构的强度,以抵抗地基不
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内力。 在防潮层下设钢筋混凝土 或钢筋砖圈梁(图)

施工缝的留设
(二)钢筋砼独立基础
控制锥体斜面坡度正确,斜面模版碎混凝土浇筑分层支设,严禁斜 面部分不支模。
(三)杯形基础
用于装配式钢筋砼柱基础。
1、构造要求
2、施工工艺与施工要点

扎钢筋→支模→浇混凝土
(四)柱下条形 基础
• 常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土承载力较低的基础。
1、构造要求

筏形混凝土基础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不宜留施工缝。必须留施工缝时

应留垂直缝于次梁中部的1/3跨度范围内。砼浇筑方向应平行于次梁长 度方向,平板式应平行于基础长边方向。 在基础底板预埋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加强养护。
(六) 箱形基础

由钢筋砼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纵横墙构成的封闭箱 体。适用于上部结构分布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物的基础。
二、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一)预制桩的制作、运输、堆放

预制桩的制作工艺过程:现场制作场地压实、整平→场地地坪浇筑→支模 →扎钢筋→浇混凝土→养护至30%强度拆模→支间隔端头模板、刷隔离剂、 绑钢筋→浇间隔桩混凝土→制作第二层桩→养护至70%强度起吊→达100%
强度后运输、堆放。

预制桩制作方法:砼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0MPa。浇筑应由桩顶向 桩尖连续进行,严禁中断。制作偏差应符合

施工中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加水量, 夯压遍数和压实系数。 用贯入仪检验垫层质量(现场压实系数与贯入度相对应),压 实系数检验用环刀法,取样点在每层的2/3的深度处。 分层检验垫层的质量,当该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 填上层。 施工结束后,检查换填的垫层的地基承载力。 换填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如表2.4、表2.5所示。
2、施工要点:同扩展基础
(五) 筏形基础
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能力较低而上部荷载较大的基础。
1、构造要求
2、施工工艺与施工要点

施工工艺:施工准备(降低地下水位等)→基坑开挖→ 铺垫层→扎底板、梁钢筋、柱插筋→浇地板混凝土 →支梁模板→浇梁混凝土 底板和梁模板一次支好,混凝土一次浇筑
两种 → 情况 施工要点

适用范围:上部结构荷 载大,地基较软弱,需要较大底面尺 寸的情况。

分类:

墙下钢筋砼条基 钢筋砼独立基础
(一)墙下钢筋砼条基
用于混合房屋的承重墙下,由素砼垫层、砼底板、大放脚组成。
1、构造要求
2、施工工艺与施工要点

基坑验槽→混凝土垫层→弹线→支
模→扎钢筋(包括插筋)→浇混凝土
→养护(不少于7天)



(二)灰土挤密桩法施工

原理:首先在基础地面形成若干个桩孔,再将灰土分层填入并
压实,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水稳性。

适用范围: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 填土等地基。

施工要点: 质量检验标准

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三)振冲法施工


原理: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 适用范围:
步灰土垫层与两端紧密连接,然后做落深基础。
(四)橡皮土的处理

概念:当地基为粘性土,含水量大且趋于饱和时,如果直接夯 打或反复碾压,就容易形成有颤动弹性感的“橡皮土”。

处理方法:

避免直接夯拍,采用晾槽或掺石灰粉的办法降低含水量后压实。 若施工中已出现橡皮土,则应将橡皮土层挖除,然后在槽底适当加深的 情况下铺垫一层承载力高、适应设计要求的垫层地基,如砂土或级配砂 石垫层等。
(四)素混凝土基础
施工要点

混凝土浇注前应进行验槽,轴线、基坑(槽)尺寸和土质等应符
合设计要求。

基坑(槽)内浮土、积水、淤泥、杂物等应清理干净。 进行质量检查。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坍落度 养护后的质量检查: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构件轴线、标高、截面尺寸
二、柔性基础(扩展基础)
模块一
地基处理 浅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
项 目 内 容
模块二 模块三 小结
项目二 地基与基础工程术
模块一
地基处理施工
与鉴别
模块一
一、影响建筑物的地基的因素

地基处理
强度及稳定性 压缩与不均匀沉降 地下水流失、潜蚀和管涌、液化 失稳和震陷
二、地基处理的方法

局部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加固
建筑施工技术
项目二
地基与基础工程
与鉴别
项目二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知识点:地基处理、浅基础、桩基础。
技能点:选择、确定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学习重点:软土地基的处理,浅基础的施工方法,预制桩施 工顺序确定、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沉管灌注桩 常见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安全施工措施。

学习难点:各类桩的成孔及浇注质量控制及浅基础的施工方 法。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
箱形基础
一、刚性基础施工


特点:受b/h或刚性角的限制 适用范围:六层及以下的民用建筑和轻型工业厂房。
(一)砖基础(详见第三章)

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
(二)料石、毛石基础

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立皮数杆→砌筑

施工要点:

料石基础第一皮料石应坐浆丁砌, 以上各层石料按一顺一丁砌。
三、地基处理的原则

将局部软弱层或硬物尽可能挖除,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
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后的地基应保证建筑物各部位沉降量趋
于一致,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沉。
一、局部地基处理
(一)古墓、坑穴的处理

将坑中的软松土、虚土全部挖除,使坑底及四周均见天然土,然后用
与坑边天然土层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回填至坑底标高处。

常用回填材料:砂、砂砾石、天然土、3∶7或2∶8的灰土。采用天然 土分层夯实回填时,每层厚度200mm,如图1.36(a)所示。

软松土坑范围较大,超过地槽的宽度时,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 宽,挖至天然层,将部分基础加深,做成1∶2踏步与两端相接,如图 1.36(c)所示。
2.1
(二)砖井、枯井、土井的处理
桩→接桩→再压桩→截桩
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先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砼,或 者加入钢筋后再灌注混凝土而形成。

桩基础的优点:可以省去大量土方支撑和排水降水设施,施工
方便,且一般均能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分类: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等。
(一)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固化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的掺量为加固土重的7%~15 %,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1或 1:2。

施工工艺:深层搅拌机定位→预搅下沉→制浆→喷浆搅拌→复搅
下沉→提升→关机→清洗→移动至下一根桩

质量检验
6、高压喷射处理方法 原理:就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

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水成为200Mpa左右的高压流从喷嘴中
规范的规定。

预制桩的起吊:砼达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100%时方可
运输。吊点位置随桩长而异。

预制桩的运输:运输过程中支点应与吊点位置一致。且随打随 运。避免二次搬运。

预制桩的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垫木间距由吊点确定, 且上下对齐,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
(二)打桩前的准备

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

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工艺类型及特点 施工工序:钻机就位→钻孔→插管→喷浆→拔管冲洗 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二 基础工程施工
模块二
浅基础施工
与鉴别
模块二 浅基础施工
浅基础分类

按使用材料的性能分类:

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 柔性基础(扩展基础)

按构造形式分类:


砂土 灰土
土料的施工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4、施工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