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介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介

我国特有实验动物资源有:小鼠: KM、615、TA1、TA2、T739、 IRM21、IRM22、NJS ,AMMSP1 ,豫医无毛鼠、BALB/c 突变无毛小 鼠;大鼠: TR1、白内障大鼠;地鼠: 中国地鼠、白化仓鼠、长爪 沙鼠、东方田鼠、灰仓鼠;豚鼠: Emn21、DHP 豚鼠、FMMU白化豚 鼠;兔: 大耳白兔中监所封闭群、哈白兔、南昌兔、青紫兰兔; 犬: 小型比格犬、华北犬、西北犬、山东细犬;猕猴: 恒河猴、 青面猴; 小型猪: 巴马香猪、贵州香猪、五指山小型猪、版纳微 型猪、藏猪;水生动物: 剑尾鱼、红鲫、银鲫;家禽: 京白系列; 其他动物: 高原鼠兔、树鼩、旱獭、兔尾鼠等。
• 1987年成立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编辑出版实验动物学专业杂志,不断 加强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
•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详 细规定了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微生物学监控,饲养环境控制标准,营养 标准等,这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工作基本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体 系。
(3)实验动物资源体系建设 我国常规实验动物种源主要引自国外,由大学、研究机构、企业
进行专业化生产供应,基本满足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在科研、教学、药 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等方面的需要。根据我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总体 目标,“九五”和“十五”期间,科技部对我国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发 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建设,目前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 地建立或以项目的方式支持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和上海分中 心、国家实验小型猪种质资源中心、国家实验兔、猴、犬、禽等种源基 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根据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需求,继续利用 好从国外引进的实验动物资源并不断引进新的实验动物种系,加强实验 动物遗传资源库整合和共享,通过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等不 同方式,不断扩大资源种类。
美国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不论是实 验动物资源建设还是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都形成了相对完善 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实验动物 科学的两个主要支撑行业药物和医疗卫生为例。2007年全 球药品销售额占全球GDP54万亿美元的比例为1.33%,其中 美国药品的消费额占GDP的比重超过2%(实验动物和动物 实验费用一般可以占新药开发的50%,而新药开发投入占 医药产值的10%左右)。再如医疗卫生支出,而从60年代 起,美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为13%(我国为 4.81%)。因为实验动物科学在医药行业起到举足轻重的 作用,由此可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在实验动物资源和技术中心的投入大大加快了美国 生命科学的进步。
我国实验动物的发展状况
• 1918年北平中央防疫处开始饲养繁殖小鼠,其后,陆续有学者从国外引进一 些品种品系动物,但仅限于几个大城市的少数科研单位。50年代建立了规模 较大的实验动物生产车间。
• 1956年天津医学院李漪教授培育出津白1低癌系白化小鼠,这是国内第一例 近交系小鼠。随后,津白2高癌系小鼠、615小鼠相继问世。从80年代开始, 我国实验动物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
2、实验动物科技发展国际化,供应社会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 化,使用专业化。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实验动物 科学已发展成为国际规模的应用新学科,在发达国家均有生产、供应 高质量实验动物的专业化公司,通过行业协会管理统一了同类实验动 物标准,制定了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与试验的操作规范。
2.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1)实验动物研究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相辅
相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动物新品系和新的实验动物模型在前沿科学的应
用反过来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构成了“实验动物— —现代生物技术——新一代实验动物”这样良性循环发展。 据美国哈佛医学院1996年统计,之前5年内人类与健康研 究中51项重大突破性成果中22项是通过动物模型遗传研究 获得。1901年至1997年通过动物实验区的31项重大成果中 有18项获得诺贝尔奖。1901年-2008年期间,有67.5%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成果使用实验动物或动物获得,涉 及动物25种119次。Nature、Science国际顶级杂志中,使用 动物模型研究成果发表的生物医学论文占其总数的35%46%。
总之,实验动物科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也 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二、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貌
1909年,美国Jackson实验室Little教授育成了世界上 第一个近交系动物(DBA近交系小鼠)。从此以后,各国科 学家先后培育出一系列近交系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一代 动物,总结并探索出一整套实验动物选种、育种、保种等繁 殖技术,从而奠定了实验动物遗传学基础。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
在医学生物学领域,进行 实验研究的条件可概括为 AEIR四个基本条件:
A――Animal E――Equipment I――Information R――Reagent
(三)实验动物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动物是“活的试剂”、“活的天 平”,是四大科技支撑条件(动物、设备、 试剂、信息)的首要条件,实验动物和实验 动物科学成为影响研究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成 果水平的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反过来,实验 动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将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 引入新的境地。近交系动物的育成将遗传学 研究、育种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等开辟了新 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手段。免疫缺陷动物的研 究对于器官移植、组织细胞移植、肿瘤学研 究、免疫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 因工程动物使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为可能、 使基因治疗基础研究成为可能。
术研讨会,交流信息,加强合作,对促进实验动物的标准
化、商品化、社会化,推动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起了良好
作用。该委员会有40余个成员国,中国1987年正式被接 纳为该委员会的成员国。
近年来,国外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1、由技术上的严格要求转向人道主义的管理,提倡实验动物福利保 护,严禁粗暴对待或虐待实验动物,并且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 种方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减少实验动 物的痛苦与不安。
(2)我国特有实验动物资源 我国特有实验动物资源有4种来源:第一,自主发现与培育,
如615小鼠、TA1小鼠、TA2小鼠、T739小鼠、NJS小鼠、无毛鼠等; 第二,历史沿革,如KM小鼠, 小型猪等;第三,野生动物的驯化, 如东方田鼠,长爪沙鼠,中国地鼠,灰仓鼠,灰旱獭,小家鼠等;第四, 基因工程动物,如老年痴呆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等。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美国政府仍然在实验动物科学研 究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实验动物资源,建立研究服务中心 为社会提供资源与技术服务。据统计仅通过NCR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Resource)支持建立的国家级实验动 物资源和技术服务机构分布在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水 生动物、猪、无脊椎动物等动物种类。
(2)动物实验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和丰富化趋势 已经形成
随着实验动物质量的提高和品种品系的丰富,动物 实验已经形成鲜明的可控性、再现性、可比性特点, 完全可以实现在人为控制的条件(动物、试剂、药物、 环境条件等)下,根据研究目的要求,按照预先设计的 程序,对动物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动物可以特异、可靠 的反映出结构、机能、代谢、体征变化,并通过量化的 手段评价这些变化,用于阐明生命基本规律和机理,阐 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治疗措施,创制新药等。
• 1996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成为我国第一部有关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 1998年国家科技部建立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向全国供应实 验动物种子。
• 2001年拨款筹建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为我国医药研究领域提供重要的 实验动物模型。与此同时,我国老一代科学家钟品仁教授、孙靖教授,由国 外引进裸鼠繁育成功,并建立国内第一座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目前,仅北京 地区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就有50余座。
(3)发达国家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以美、欧、日本为代表,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在 科学研究、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都得 到了全面发展。基本现状是:常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的生 产供应商品化、社会化,标准化质量管理行业化,实验动物 保种和新资源开发政府资助的公益化,科学研究资助力度加 大化,动物实验技术规范化。尤其在科学研究、保种育种和 新资源开发方面,政府投入力度非常大,有利地促进了生命 科学研究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简介
• 引言 --实验动物科学概念 --实验动物科学内容 --实验动物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 实验动物学发展概貌
一、引言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是以实验动物资源研 究、质量控制和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现代意 义上的实验动物科学诞生20世纪50年代初期,融合了动物学(Zoology)、 兽医学(Veterinary Medicine)、医学(Medicine)和生物学(biology)等科学的理 论体系和研究成果,发展为整个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支撑学科。半个多 世纪以来,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培育了大量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了许多 研究技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在推动生命科学诸多学科发展 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验动物科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已经融入到 许多前沿学科研究中,并由此衍生了一些分支学科,如比较医学、实验 动物医学、转化医学和基因组学等。
(1)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状况 目前我国大约有30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
生产单位,每年生产实验动物达1900多万只。 我国常用实验动物(包括实验用动物)有30余个
相关主题